发布信息

啤酒感官品评|四种基本味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9-27 12:19:54     41

三、味觉的分类

关于味觉的分类,有将味觉分为酸、甜、苦、辣、咸五味的,也有将味觉分为酸、甜、苦、辣、咸、鲜和涩味的,还有再加上金属味的分法。但一般认为,基本味觉为酸、甜、苦、咸四种,其他味觉都可以看成是由这四种基本味觉构成的。

人们认为:甜味是需要补充热量的信号;酸味是新陈代谢加速的信号;咸味是帮助保持体液平衡的信号;苦味是保护人体不受有害物质危害的信号;鲜味是蛋白质----主要营养源的信号。

四、四种基本味

1.甜味

甜味是以蔗糖为代表的味。糖的相对甜度(比甜度)是以5%10%糖溶液在 20℃时,甜度规定为 1。由于比甜度的测定是依靠品评得到的统计值,因此报道的结果不太一致。

甜度是一个相对值,为了分辨甜度的大小,以至其他味道的呈味效果可以用“阈值”进行判断。测定时由于个人情况不同,以及试验条件的差别,结果往往有一定出入。

相对甜度除与甜味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相对浓度、温度以及与其他物质的混合效应有关。例如在10%浓度时,转化糖的甜度与蔗糖大致相同,而当浓度大于10%时,转化糖较甜。相同浓度 (5% 10%)的蔗糖溶液与果糖溶液,50℃以下时,果糖较甜,50℃时甜度相等,50℃以上时,蔗糖较甜。甜味与咸味有互相掩盖的作用,当糖与食盐同时存在时,它们的甜度和咸度互相减低。同样甜味与酸味有相互减弱的效果。

2.酸味

酸味是无机酸、有机酸及酸性盐特有的一种味,呈酸味的本体是氢离子。酸味来自各种酸的氢离子,但不是所有的酸都有酸味。

各种有机酸味道各不相同。例如,醋酸是挥发性酸,琥珀酸有鲜味和辣味,其他的酸则很难测出味道的差异。表为各有机酸的呈味特点。

被认为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 9 种有机酸在一般食品中的浓度范围内的等价值(point of subjecyive equality,略语 PSE)见表4。等价值是指测定时感到相同酸度强度时的浓度。

1965 Amerine 发现各种不同的酸的强度顺序如下: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当 pH 值相同时,酸度顺序为:苹果酸>乳酸>柠檬酸>酒石酸

3.苦味

有苦味的物质种类繁多,多半是药品。与食品有关的苦味物质主要有可可碱(存在于可可豆中的一种生物碱)柑橘中的黄烷酮配糖如柚皮苷、新橙皮苷,啤酒中的异葎草和蛇麻酮类物质,蛋白质水解产物肽等。

苦味物质的显著特征是其苦味阈值极低,即使很少量也能为舌头感觉到,因为不少苦味物质是对动物体有害的物质。苦味可以提醒动物不要吃进有害毒物,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即便是无机盐,根据不同浓度,也有的会明显地感到苦味。在有机化合物中复杂的含氮化合物有着呈苦味的物质。

4.咸味

咸味是“盐咸味”,食盐溶液根据不同的浓度而使人感到不同的味。可把0.2%~1.0%左右的食盐溶液所呈现的味规定为咸味,但是一般的场所,特别是欧美,有时总称它的味为接近于它的相应盐类的味。咸味是盐类的特性,阳、阴离子都与味的质和刺激效果双方有关。

六、影响味觉的因素

1.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温度对味觉的影响表现在味阈值的变化上。感觉不同味道所需要的最适感觉温度有明显差别,人的味觉与刺激的温度有关,一般刺激味温度在 10~40℃感觉较好,最敏感的温度接近舌温 15~30℃,低温下会麻痹,高温易使味觉疲劳。最敏锐的试样温度,据说是20~21。不少物质对味觉的刺激会随温度变化发生不规则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有规律的。试样温度和味感的敏锐性见表6

甜味:阈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7℃为最低点,超过 37℃ 又逐渐升高。不同的甜味导味剂对温度反应不一,如相同浓度的糖溶液,5℃时果糖甜于蔗糖,60℃时蔗糖甜于果糖。

酸味:0~40℃范围,酸味强度几乎不变

咸味:21℃时最敏感,阈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苦味:阈值随温度升高而稍有增大

双乙酰味:阈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酒精味:低温时发甜、高温时有刺激痛感

像这样,各种原味,根据不同的试样温度对舌的刺激是不一样的,因此感官检查如果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就不能得出正确判断。

从刺激到产生味感的速度很快。从呈味物质入口到产生味感,咸味最快,约需1.4s;其次是甜味和酸味,苦味最慢,约需 1.8s。舌尖部位的味觉最敏感,反应迅速,消失也快。其次为舌前部,舌的后部(包括软颚、喉头等) 的味觉来得比较慢,但味觉持续时间比较持久。这也是人们吃了苦味的食物,常感到留有后苦的原因。

同物异味、异物同味的现象容易使人产生味觉异差。有时物理刺激会使人产生味感。有一些变味剂,会使基础物变味。还有味刺激的互相影响,多种呈味物在一起,会发生某种味增强或减弱作用。各种物质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对刺激产生感觉,刚刚能引起感觉时的浓度称感觉阈值。

2.身体状态的影响

(1)身体患疾病或营养缺乏:身体患某些疾病或发生异常时,会导致失味、味觉迟钝或变味。这些由于疾病而引起的味觉变化有些是暂时性的,等病恢复后味觉可以恢复正常,有些则是永久性的变化。若用钴源或 X 射线对舌头两侧进行照射,七天后舌头对酸味以外的其他基本味的敏感性均降低,大约两个月后味觉才能恢复正常。恢复期的长短与照射强度和时间有一定关系。

在体内缺乏维生素 A 时,会显现对苦味的厌恶甚至拒绝食用带有苦味的食物,若这种维生素 A 缺乏症持续下去,则对咸味也拒绝接受。通过注射补充维生素 A以后,对咸味的喜好性可恢复,但对苦味的喜好性却不再恢复。

(2)饥饿和睡眠的影响:人处在饥饿状态下会提高味觉敏感性。有实验证明:四种基本味的敏感性在上午 11:30 达到最高;在进食后 10h 内敏感性明显下降,降低的程度与所饮用食物的热量值有关。人在进食前味觉敏感性很高,证明味觉敏感性与体内生理需求密切相关,而进食后味敏感性下降,一方面是所饮用食物满足了生理需求;另一方面则是饮食过程造成,味感受体产生疲劳导致味敏感性降低。饥饿对味觉敏感性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于喜好性却几乎没有影响。

缺乏睡眠对咸味和甜味阈值不会产生影响,但是能明显提高对酸味的阈值。

(3)年龄和性别:年龄对味觉敏感性是有影响的。一方面是年龄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舌乳头上的味蕾数目会减少。在 30 岁时舌乳头上平均味蕾数为 245 个,到 70 岁以上时舌乳头上平均味蕾数只剩 88 ;另一方面,老年人自身所患的疾病也会限碍对味道感觉的敏感性。

性别对味觉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看法。一些研究者认为在感觉基本味的敏感性上无性别差别。另一些研究者则指出性别对苦味敏感性没有影响,而对咸味和甜味,女性要比男性敏感,对酸味则是男性比女性敏感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