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中秋将近
大家纷纷企盼着
与家人团聚的日子
而湛江的一轮圆月
却率先在欧洲缓缓升起
中国品牌、湛江月饼
走进了欧洲市场,并大受欢迎
湛江月饼碰杯欧洲红酒
走出了国际范
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纽带


湛江有几好,话给世界听


“几好”,是粤语里的俚语,意思是带着赞赏的——“很好、挺好”。
如何讲好湛江故事、中国故事,月饼龙头企业银海秋月的一声“几好”给出了答案,以粤语白话作为品牌标识,简单直接,打造出能面向世界的湛江品牌。
以银海月饼为代表的湛江月饼,以其现代化的生产线与经验丰富的匠人相结合,烘焙出的月饼酥皮薄而香,莲蓉清甜细滑,蛋黄油汁饱满,回味醇厚。
2023年6月,银海月饼的卓越品质和独特口味为其赢得了国际认可,荣获了“国际蒙特奖”银奖,银海秋月以精湛的工艺和创新的口味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独立专家评审的味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糕点的卓越品质。

异乡寻桂树 折香思故人


明媚秋日,月亮渐圆,对于远在欧洲的海外游子,中秋节的意义则更为深刻,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海内外的华人都更加期盼与家人共赏明月、同吃月饼。
银海酒店负责人表示,在旅欧时期,他们深切感受到海外华人朋友们对中秋节的特殊情感。
因此,在欧洲与罗马华侨华人酒吧协会联合举办了以“异乡寻桂树,折香思故人”为主题的公益活动,给当地侨胞及留学生送上从家乡远赴欧洲大陆的月饼,为海外游子给国内的亲友寄送带着思念的月饼和见字如面的亲笔信。湛江月饼走进了海外华人侨胞的心里。

在传统与创新中肩负家国情怀


湛江品牌能走向国际有其历史基因。百年前湛江经历的一段特殊的法国殖民史,不仅为湛江留下复杂的回忆,还将法式建筑和甜点品位融进了这座城市的文化之中。
把侵略者赶出了广州湾后,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把法式甜点的烘焙技术留下了,并将其与当地点心做了融合与创新。
将法式酥皮工艺与传统广东莲蓉馅料结合,融入了广式月饼制作,研制的独家秘方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口味,带着法式香酥的外皮,咬下去脑海里回荡的仍是故乡的味道,这既是湛江几代人的中秋记忆,也是中国人基因里无法剥离的情怀。
今年夏天,融合了中西美食文化的银海“湛江几好”月饼走进欧洲大陆,以欧洲当地⺠众喜闻乐⻅的美食文化推广的方式讲好湛江故事、中国故事,并赢得了国际的认可。

月饼碰杯奢品 创新国际合作


走进欧洲市场的湛江月饼“湛江几好”,以亲切的法式烘焙及牛油香气,用西方人熟悉的味道打开他们的味蕾,入口后咸蛋黄的浓香和莲蓉的绵糯,给他们带来了中式的味觉盛宴。
巧妙的搭配和融合,打动了一直在美食上有强大自豪感并对外来事物态度保守甚至排斥咸鸭蛋的意大利人。刚在登陆意大利不到两个月的银海月饼,即被百年制表先驱——积家、沛纳海和万宝龙等知名品牌选为中秋VIP客人礼品及中秋酒会的月饼供应商。
出色的品质、高雅的品位,以及月饼传统文化内涵,得到了越来越多海外企业和跨界伙伴的认可。因为中秋文化中家族和团圆的文化,银海团队与同样注重家族观念的 Fendi 家族一拍即合,随即展开深入合作,推出月饼与Fendi家族酒庄的红酒联名。
湛江月饼碰杯欧洲红酒,强强联合,醇香的红酒,和中西融合的银海月饼在一起,创新了中秋文化传承形式。一系列国际活动和合作,将湛江银海月饼逐步推向国际市场,为中国美食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贡献了力量。

从“湛江几好”到“中国几好”


银海酒店负责人表示,银海酒店将不仅仅局限于月饼的生产,还将延续“湛江几好”这一母体,持续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推出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手信、文创产品,以及联名礼盒,希望能将本土的美食和文化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
“湛江几好”的成功出圈既全面彰显了产品的硬实力,也体现了国际舞台对中华民族品牌的肯定。
湛江月饼“湛江几好”,将继续发挥好“双向桥梁”的作用,通过“中话⻄说”中西融合创新的形式,积极促进中意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中意两国友谊谱写更绚丽的篇章,创造更大的舞台。

整理/编辑:陈欢
校对:李冠洁
审核:顾大炜
来源:欧洲时报、银海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