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化隆县绿色有机畜牧业加速发展 “四点难题”需多加关注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1-01 04:25:31     47

为深入了解化隆县大型养殖场户生产经营状况,分析研判绿色有机畜牧业发展形势,国家统计局化隆调查队实地走访了化隆县农业农村局,并对15家大型养殖场户开展了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绿色有机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生产资金短缺、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养殖场户参保积极性不高、养殖利润空间压缩等问题仍需关注。

一、发展现状

(一)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化隆县牢牢守住重要畜牧产品供给安全的底线,持续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着力提升绿色有机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全县猪、牛、羊、禽总存栏48.01万头只,较去年同期增加4.22万头只,同比增长9.6%。

(二)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持续完善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立覆盖县、乡两级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扎实开展畜牧业投入品使用情况检查,全力保障畜产品消费安全,产品转化率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县主要畜禽累计出栏21.82万头(只),较去年同期增加1.19万头只,同比增长5.8%。

(三)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原则,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畜禽疫病监测,扎实开展免疫和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工作,动物因疫病致死情况明显下降。累计免疫畜禽81.25万头(只、羽、次),畜禽免疫数量达到存栏数量的100%。

(四)特色产业发展蓬勃有力。充分依托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扎实推进畜牧产业现代化发展,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截止目前,全县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登记备案规范化合作社329家,家庭农牧场68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个、省级示范社41个、市级示范社48个。

(五)绿色产品培育成果颇丰。持续加强品牌培育,大力发展“两品一标”农产品,通过打造品牌合作平台,在无锡、北京、深圳等地区建立“化隆高原农产品”精品馆,强力开展品牌宣传和经营。截止目前,全县注册特色产业商标有40余个,获得绿色产品认证的产品共有52个。

(六)养殖生态更加绿色循环。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纽带,不断完善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推广,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截止目前,全县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4%,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1%,大型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98.2%,

二、存在问题

(一)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在问及“您出栏的主要方式”时,53.3%的养殖场户出栏方式为活体售卖,26.7%的养殖场户为屠宰后售卖,仅有20.0%的养殖场户为深加工后售卖。调研结果显示,化隆县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畜产品大多以初级鲜活形式流入市场,产品附加值低。

(二)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依然突出。在问及“生产资金缺口”时,73.3%的养殖场户面临生产资金短缺的困境,资金缺口累计达650万元。近几年,化隆县虽然在扶持畜牧业发展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与畜牧业的发展势头相比仍显不足,大部分养殖场户普遍存在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

(三)养殖场户参保积极性不高。在问及“是否购买或参加了养殖类或政策性保险”时,有6户参加了保险,仅占总调查养殖场户数的40.0%。当前,畜禽保险存在品种太少,手续繁杂,理赔金额不足等问题,加之宣传普及力度不够,养殖场户参保率依然偏低。

(四)养殖利润空间大幅收窄。在问及“养殖收益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情况”时,46.7%的养殖场户表示下降超50%,33.3%的养殖场户表示下降在30%—50%之间,13.3%的养殖场户表示下降在30%以内,6.7%的养殖场户表示收益无变化,近8成的养殖场户收益下降超过30%。今年以来,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养殖成本持续攀升,养殖场户养殖收益下降明显。

三、对策建议

(一)积极发展深加工企业。一是重点引进发展前景较好、带动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较高、推动作用较大的畜牧业精深加工企业,切实提升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二是加大对养殖场户发展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大型畜牧企业,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是加强畜牧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银行资金流向畜牧业,引导商业担保机构和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为畜牧业提供担保服务,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加强政府服务职能,从税收、财政支出、贷款援助等各方面建立和完善畜牧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有效解决养殖场户融资难问题。

(三)提高养殖场户投保率。一是持续完善畜牧业保险政策,扩大保险保障范围,提高理赔金额,简化参保理赔手续,为养殖场户参保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动员养殖场户参加保险,有效防范和降低养殖户生产风险,不断提高畜禽生产稳定性。

(四)全力增加养殖收益。一是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比策略,加强日常的投喂管理,提升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提升养殖经济收入。二是职能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预警,认真分析研判畜产品、饲料价格走势,及时发布市场价格预警信息,帮助养殖场户规避盲目养殖风险,避免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

来源:国家统计局化隆调查队


精准统计,为民服务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