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刘真辰个展《一种寂静已充满喧嚣》(A Silence Already Filled With Noises)在M艺术空间开幕。
展览呈现了刘真辰《Panacea》、《冰碑》、《万花筒》和《滴》等多个系列的架上、影像及装置作品。
展览主题取意自约翰·阿什贝利的诗《一些树》,以一种矛盾而诗意的状态隐喻个体生命与环境生态、当代社会的关系。通过反思现实、折返自然,艺术家在感受和顺应自然的过程中集合多重感官的能量,生长出某种自我治愈与和解的方式。展览将持续到10月28日。

Panacea
2019年的秋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真辰在新场古镇找到了一个药用植物苗圃,他用这些植物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以及一些矿物,通过“印”,在纸本上留下它们的形态、汁水和气味,同时也实现一种正负形间的转换。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长时间与药用植物接触的他逐渐体会到人所具有的那种天然的“通感”,一种可以让人与植物和环境沟通的方式。

PANACEA 226
药用植物和矿物,油彩,纯棉无酸纸
76.5x108 cm, 2021

PANACEA 278
药用植物和矿物,油彩,纯棉无酸纸
76.5x108 cm, 2022

冰碑ICE MONUMENT
2015年10月,巴黎市政府广场中,270块彩色冰块整齐排列成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颜色由世界各国国旗的主要颜色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块慢慢融化,其色彩逐渐交融成一幅巨大的水墨画。这个作品的呈现效果取决于气候和人。冰块是对温度特别敏感的材料,也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直接的材料。
“看着那些冰块从放置到逐渐融化,被人推到、重建,被铲车铲掉、被水枪冲掉,然后一切恢复平静。整个过程就好像又重演了一遍人类文明进程中必然会发生的一些过程。”
巴黎的“白夜艺术节”(La Nuit Blanche)是巴黎市政府每年最重要的文化艺术项目。2015年以环境问题为关注重点委托艺术家创作,策划人Jose-Manuel Goncalves 邀请了一些重要的艺术家,选取合适的地点来呈现实验性的艺术作品。刘真辰作品《冰碑》作为白夜艺术节的揭幕作品,被安放在最为重要的巴黎市政府广场。
其后,在2016年10月,受时任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费保罗先生Paul Frèches的邀请,“冰碑”项目作为中法环境月的开幕作品,再一次在上海北外滩展出。

Ice monument 005
油彩,纯棉无酸纸
76.5x108 cm, 2021


万花筒Kaleidoscope
2009年开始,刘真辰以《万花筒》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色彩形式多变的作品,一直持续至今。这一系列作品正如万花筒一般是由很多看似美丽且转瞬即逝的图像构成的。而那些原初的图像碎片则被掩盖在纷繁缭乱的镜面折射之下,观众往往被作品形式上的美丽所带入,图像解密或许已经无关紧要。

万花筒-SA00
亚克力丝网印刷
31x31x9cm, 2022

万花筒-SA01
亚克力丝网印刷
73x73x3cm, 2022

滴
2003年在法国尼斯求学时期,刘真辰开始尝试用蜡滴去创作作品,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以蜡作为材料的作品。
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认为,世界即影像,现实不过是世界不断地“流变”与“生成”之中相对稳定的某个瞬间而已。与其无谓地试图预见其所谓的既定秩序,更值得我们期许的应该是,在这大千世界的万千“差异”之中,以每一个个体的思想唤醒去完成对世界的最终表现和重构。

418,640 滴
布面蜡画
97x162 cm,2022

418,640 滴(局部)
EXHIBITION
展览现场
LIU Zhenchen







以《冰碑》为灵感制作的开幕甜品。
*鸣谢OMBRA甜品制作,爱·酒客酒类赞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