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老四大名酒——茅台、汾酒、泸州老窖和西凤酒,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师徒传承关系,但其中也有一些疑点。
关于师徒关系:
师傅可以说是被誉为中国酒魂的汾酒。最初,汾酒的创始人是一位富庶的山西商人,他将发酵陶缸埋在地下,利用地温的稳定性来进行发酵。这一举措显著提高了酒的产量,同时也提升了酒的质量和口感。于是,汾酒成为了清香酒的奠基者。
这一技术后来传到了陕西。陕西的酿酒匠人,由于无法购买新的陶缸,采用了与相邻陶缸相连的方法,将损坏的陶缸打碎,然后用泥土密封,形成了一种泥窖。虽然这与汾酒清洗陶缸的方法类似,但陕西的酿酒匠人每年都故意破坏泥窖,将旧泥挖掉,再加入新泥,相当于每年都将老窖变成新窖。这样,清香酒的创始者——西凤酒诞生了。
之后,这一技术逐渐传播到了四川和贵州。有人说是山西的晋商带去的,也有人说是陕西的秦商带去的,尚无法确证,但无疑的是这一技术的源头是汾酒。在四川,因地理条件不如其他地方富足,人们无法负担购买陶缸,于是他们直接挖泥窖,而且也不愿意每年清理泥窖,因此最初酿制的酒带有一些泥臭味。然而,随着年复一年的酿造,这些酒变得越来越香,最初的泥臭味变成了窖香。最终,浓香酒的代表——泸州老窖应运而生。
最后,这一技术传入了贵州。由于当地大部分是石头山,难以获取足够的泥来制作泥窖,于是人们挖坑,用石头围成墙,但底部仍然采用了泥。这就形成了泥底石窖。当然,在酿造方法方面也根据地理条件进行了改良,发展出了12987大曲坤沙工艺。最终,酱香酒的代表——茅台诞生了。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师徒关系:师傅是汾酒,大师兄是西凤酒,二师兄是泸州老窖,小师弟是茅台。当然,关于这个故事还有许多版本,毕竟历史上的事情无法确切考证。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是,这些版本都说汾酒的工艺在清代传播到其他地方,但西凤酒和茅台的历史都没有宣传清晰,也没有确凿的历史记载。但泸州老窖的1573国宝窖池却声称建于公元1573年的明万历年间,这就让人感到疑惑。因此,也有可能在清朝之前就有人将这一工艺传播到其他地方,这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证据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