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西安龙窝酒业坚持守正创新仁心匠心为亲人酿一杯美酒,以品质和文化为“双抓手”,酝酿“龙窝”芬芳让龙窝老酒香飘中华大地!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9-11 10:51:41     73

2023年9月3日,“东龙西凤”龙窝酒延安枣园龙窝专卖店开业庆典在“圣地”延安枣园举行,行业协会有关领导、专家,文化、艺术届著名大咖,经销商及合作伙伴代表,以及专程赶来参加庆典仪式的西安龙窝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明理一行等近百人参加了这一开业庆典。

庆典仪式上,国家一级演员王战毅老师为龙窝酒新店开业秦腔助兴,并赢得了到场嘉宾的阵阵喝彩。嘉宾们对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和“东龙西凤”之美誉的龙窝酒醇厚浓郁复合香气、柔顺协调愉悦口感、风格典型名酒特质,纷纷给予高度评价,对清兼复合香型的龙窝老酒具备的名优酒品质特质一致赞不绝口。

八百里秦川之关中腹地,确因这口井水通灵的龙窝古井而成就了龙窝酒之历史美名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造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东方文明。远的先不提,就说近代一、二百年以来,在古都西安所在的八百里秦川关中大地上,“东龙西凤”之美名和酒香醇厚馥郁的龙窝酒,就蕴藏着许多可圈可点的文化故事,其中更是无人不知,可谓家喻户晓。

从近代看,龙窝酒的美名由来,最近时间来看也已有近九十年历史了。据记载,1936年“双十二”事变,杨虎城将军曾用龙窝美酒宴请中共代表周恩来副主席,周副主席饮后赞不绝口,龙窝酒也在中国近代白酒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1976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为龙窝酒题词:画乡酒香。

再往前看,龙窝酒早期在户县、周至、兴平一带颇有名声。至民国时期,龙窝酒名扬关中,民间有“东龙西凤”之誉,即东边有龙窝美酒,西边有西凤美酒。

而史载,龙窝酒创始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有近150 年历史。多年来,龙窝酒始终秉承传统,以手工酿酒为正宗,师徒传承,形成了一套与关中气候密切相应的手工酿酒技术。其技艺主要包括制曲和制酒两部分内容。龙窝酒的酿制用曲为中温曲,采用关中地区优质小麦、大麦、碗豆为原料,其工艺包括制坯、培曲、揭房和翻曲等,在这些过程中都有着对天时气候的精妙把握。龙窝酒的酿酒原料采用关中地区的优质高粱和玉米,以稻糠皮为辅料。工艺过程包括润糁、清蒸、加浆、摊凉、加曲、入窖、发酵及蒸馏等,其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独特的知识、经验和操作准则。

百余年来,龙窝酒作坊一直延续着祭拜龙王和酒神的传统,这种人文传统和其酿造技艺共同构成了古代酿酒文化最为完整的历史面貌,使它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大凡美酒佳酿,肯定离不开水质、原料、工艺等重要元素。醇香馥郁的龙窝美酒,更是进一步验证了这一酒理。

首先,从水源特征看:龙窝酒所具有的独特品质得益于酒厂内那口龙窝古井的纯净水质。龙窝古井水质清澈,甘甜可口,矿物含量丰富。俗话说,水是酒体的血脉,龙窝井水是保证龙窝酒优良品质的重要因素;

其次,从原料特征看:龙窝酒的酿造用粮选用关中平原当地的高粱、玉米、大麦、小麦、豌豆等为酿酒用料。关中地区粮食作物日照时间长,水土肥沃,粮食颗粒饱满,淀粉含量大,是酿酒用粮的优选基地;

再次,从工艺特征看:龙窝酒从制曲到酿造贮存工序繁多大都用手工完成。龙窝酒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工艺技术全靠师徒传承,虽然工艺流程一学就会,但关键环节的操作要靠长期的实践体会及感觉才能掌握。加工酿造工艺千变万化,实践经验非常重要,由此可见,龙窝酒的酿造工艺确属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净爽香美的老酒也离不开岁月的陈酿和科学的储存。龙窝老酒,久藏生香。清香醇厚,甘冽爽口的龙窝美酒,也与其具有的龙窝酒海——最地道的储酒方式不无关系。

据西安龙窝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明理先生介绍,龙窝酒至今还保留着用大酒海储存方式,现存的54个大酒海是清代和民国龙窝酒作坊遗址。酒海为直径两米至两米五,高三米的柱形容器,一般可存储3~5吨酒。其原料选择、制作工艺于当今技术来讲仍繁复异常。它是采用生长在秦岭北麓野生藤条,在水分尚未消失殆尽前将其编制外框,再用麻纸、猪血、鸡蛋清、糯米汁、生石灰等原料加工裱糊而成。在酒海的制作过程中,所有工序必须按部就班地予以完成,并要求所有裱糊和涂封必须做到密实无隙,由此才能保证酒海的储酒功能。因此,每一个酒海的制作完成,都要历经半年的繁复精工细琢,而容量稍大或者更大的“酒海”则需要一至二年的时间。

遇酒而香、遇水则漏。龙窝酒海最神奇之处在于“会呼吸”。酒海中储藏的酒通过“呼吸”与自然相合、与天地相通,完成了除杂催陈的过程,酒中各种酸、酯、醇等香味物质逐渐达到平衡,乙醇和水分子紧密结合,并溶入对人体十分有益的一些长链脂肪酸,进而使酒的口感更加绵甜爽口、回味悠长

自2009年以来,有十几年的“二月二龙抬头”龙窝酒开春立窖大典都得以在二月二这一天隆重举行,且内容十分丰富,这使得这一颇有历史记忆和现代意义的民俗活动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而这一切可以说与龙窝酒传统酿造技艺“陕西非遗”项目传承人、西安龙窝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明理先生的“做好酒也做好酒文化”的守正创新理念不无关系。

挑起重振“龙窝”美酒的大梁

历史的车轮在不停地飞转,由清代光绪年间就兴起的“龙窝美酒”,随着历史的兴衰也时兴时衰。为了让龙窝美酒更好地飘香,上世纪末,当地退伍军人、有志青年赵明理挑起了重振“龙窝”的大梁。

作为西安户县本地人的赵明理,从小受当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了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优良品德。1984年参军入伍,部队生活的锤炼又造就了他坚强的意志。1988年复员后他入职当地一家不错的国营企业,由普通工人做到政工干事,之后又进入企业党委办公室任秘书。

“画乡”户县涝店镇是有名的龙窝酒厂所在地,龙窝村从光绪年间就有酿酒作坊,酿酒历史悠久。这里有美酒,有龙的传说,更有酒和龙的神话。20世纪90年代末,面对经营不善、亏损停业的龙窝酒厂情形,政府和社会迫切希望有勇者担当重振龙窝酒雄风重任。耳闻目睹这一切,赵明理深思熟虑,决定放弃自己优越的工作岗位,毅然挑起了重振“龙窝”的重担。

接手龙窝,面对重重困难,赵明理没有退缩,心里反复盘算着使龙窝酒起死回生的招数。他不断地给自己鼓劲,一定要将这个历史悠久、与户县人民有着深厚情缘的历史名牌龙窝酒振兴和发扬光大,为现代户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赵明理看来,作为一家历史名牌酒厂,恢复和保持龙窝酒在消费者中的高品质、好口味、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至关重要,更需要实实在在地通过传承、创新和完善好龙窝酒传统酿造技艺,以确保龙窝酒产品的高品质、好口味。为此,他亲力亲为,恢复生产,拜访专家,如多次拜访、请教著名白酒专家白希智,以及之后聘请著名中青年酿酒专家仇新印为酒厂总工等,规划企业发展蓝图,完善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管理保障……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所谓的人和,首先是人才的选用。因此,龙窝酒业能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不负人们的历史期待,选聘一位技术精湛、仁心匠心、匠心匠艺的工匠大师则是至关重要的。

经过充分考察,选聘了严格符合上述条件的仇新印著名白酒大师工匠作为西安龙窝酒业公司总工程师,全面负责龙窝酒的安全质量技术管控工作。仇新印白酒大师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善于创新,日常工作中,严格把关,一丝不苟,积极配合和严格落实赵明理总经理的龙窝酒以品质求发展战略和“仁心匠心,坚守为亲人酿一杯美酒”的坚定信念。

基于赵明理总经理和仇新印总工二人有着高度一致的质量发展至上和仁心匠心信念情怀,酝酿龙窝酒芬芳,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龙窝酒的历史名酒品质档次,从而积极满足了消费升级形势下消费者对龙窝酒品质档次不断升级、优雅风味醇香口感、清兼复合风格香型典型性强和具有优秀一流的性价比的高端需求,得到了行业专家、监管部门和龙窝酒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赞誉。

被誉为白酒工匠大师的仇新印总工,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对龙窝酒的新时代发展,也始终秉承“守正创新”信念。仇工日常善于思考钻研,对于白酒的储存和风味口感做了多年的实验品尝研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研究理论,譬如白酒经酒海、陶坛、泥池、不锈钢及瓶储等形式储存对白酒的品质风味的量化研究,得到了行业专家的充分肯定,他也将相关研究成果积极应用于龙窝酒的生产储存中,进一步提升了龙窝酒的口感风味和品质档次,得到行业专家和专业级消费品鉴者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赞誉。

1999年11月,著名作家贾平凹大师闻听了赵明理艰苦创业和龙窝酒的曲折经历,欣然为龙窝酒提名,并赋诗“老龙卧古井,口口口口仙,但知酒中趣,勿与他人传”,祝贺龙窝酒发展兴盛。

龙窝酒创出了名气,在当地老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然而,赵明理并没有止步,他纵观酒业激烈的竞争形势,龙窝酒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巩固传统优质产品并积极开发新品,以满足消费者最新口味需求。为此,他将用户视为“上帝”,诚信、热情、周到地对待消费者和市场。不少消费者由衷地赞叹道:“龙窝酒好,龙窝人更好。”

多年来,赵明理心系乡亲,积极参与企业改革,抛弃优厚待遇,安置下岗困难职工多人,走活了一盘棋,振兴了户县传统酒业。面对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和荣誉,赵明理没有满足,他深知中国酒业市场竞争形势严峻,认为酒企尤其是中小白酒企业,只有确保产品质量,让广大消费者放心满意,并不断创新,积极满足市场和消费新需求,根据企业实况市场发展趋势,科学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和品牌的长远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龙窝酒业有限公司在注重稳定保障龙窝酒名酒高品质好口感的同时,十分注重龙窝酒的文化建设,举办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挖掘、传承和彰显龙窝酒酿制技艺、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的文化活动,对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龙窝酒作坊创立于清光绪年间,繁杂的酿造工序都是手工完成,完全依赖感性和经验的操作,百余年来,经过了一代代“酒把式”的不断丰富和完善,龙窝酒酿造传统技艺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陕西省非遗保护专家介绍,龙窝酒在酿酒过程中运用了地道的原生态传统方式,通过传统文化的展示,形成了酒文化民俗村,超越了产品自身元素,使得文化的展示和观众的参与成为主要的形式。

“文化不是给别人看的,中国白酒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在一定方面代表着悠久博大的中华历史文化,我始终认为,作为酒厂,不但要为市场为社会做好酒,还要做好文化,这也是企业的责任和担当。当然,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盲目的,要有科学的选择和坚持,像龙窝酒业在做企业文化建设论证时,就是主要体现在每年的二月二龙窝酒迎龙王这个民俗文化活动上,‘龙王’很好地将民俗文化与酒文化融合在一起,在活动实际中,也充分证明了我们的选择方向是正确的,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龙窝酒负责人的赵明理真诚地说道。

多年来,龙窝酒业在赵明理总经理坚强带领下,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在稳健提升龙窝酒产品品质档次和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发展征程中,保持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一系列殊荣佳绩:

2014年,龙窝酒作坊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成为“陕西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在中国酒业有关部门举办的行业创新品牌。功勋人物年度评选活动中,西安龙窝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明理先生荣获“壮丽70年推动中国酒业发展功勋人物”殊荣;

2013年,西安龙窝酒业有限公司“龙窝牌”52度龙窝酒荣获陕、黑二省酒业协会颁发的“白酒香型融合典范产品”;

2014年,52度“龙窝原浆酒”荣获“西北地区优秀创新产品”奖;

2019年,西安龙窝酒业有限公司“龙窝”品牌在国家行业协会等多个部门举办的“壮丽70年”颁奖大会上荣获“壮丽70年推动中国酒业发展创新品牌”;

2021年,西安龙窝酒业有限公司的龙窝酒还以其多年来在西安地区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从而荣获“2021西安国际美食之都品牌示范店”称号。

2021年7月,西安龙窝酒业有限公司龙窝牌52度龙窝老酒荣获:“昆仑杯”第九届西北五省酒类质量品评优秀产品奖。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