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NEWS

金秋逢盛会,豪情著华章。9月7日至10日,“河和之契”2023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活动将在山东省潍坊富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期间,沿黄九省区将携当地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来鲁展演。展示周启动后,还将举办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论坛。山东作为全国唯一既有黄河流经、又有大运河流经的省份,文化底蕴深厚,非遗量多类全,通过黄河与大运河的对话,打造“河和之契”活动品牌,持续赋能山东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示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艺术魅力。

2023“河和之契”展示周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潍坊市人民政府主办,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8日上午,展示周启动仪式在富华国际会展中心门前广场隆重举行。上午10时,在一阵欢快激扬的锣鼓声中,启动仪式正式开始。来自文旅部、山东省、潍坊市以及沿黄九省的领导、专家、非遗传承人走上主席台,为象征黄河九省的“九龙”点睛。随后,出席领导、专家与诸位非遗传承人共同进入现场,边看边走边交流,所到之处,镁光闪烁,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欢快的笑声。



展示周现场以“大河上下、奔流入海”为主题,根据地域分布,借助黄河流向特点,精心策划黄河流域非遗精品展板块,分别了设立西宁、兰州、成都等10家城市非遗会客厅,展示羊皮筏子、锅庄舞、马头琴制作技艺、川剧变脸等。而大运河沿线省市则以“锦绣中华、应运而生”为主题,策划山东省大运河沿线城市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板块,展示相关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现状。据初步统计,这次有来自省内外的218个非遗项目、近300名非遗传承人齐聚“鸢都”,生动展现了以山东为代表的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省区市非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画卷。




在同期举行的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非遗从业者围绕“讲好黄河故事,传承中华文明”主题,设置“深入学习贯彻和把握‘两个结合’,推动非遗保护高质量发展”“文化生态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黄河重大战略”等10个议题,热烈讨论,畅所欲言,总结文化生态保护区十余年建设发展的成熟经验、典型案例,畅谈分析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的起源、路径、未来。




特写

据了解,山东省在2021年创新启动“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其主旨在于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自觉承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有效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活动一经推出就就引起强烈反响,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传承大运河千年文脉的代表性举措,为保护沿黄沿运地区文化生态、助力区域内文化遗产活起来产生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山东省持续夯实非遗保护工作基础,广泛推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各级政府建立稳定、长效的非遗资金保障机制,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作为本次展示周举办地的潍坊市,地处山东地理位置中心地带,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是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建有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方面探索出诸多亮点经验。

祥合会展:服务至上 至上服务
电话|400 887 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