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自2015年从法国夺回葡萄酒产量最高国别荣誉后,就一直执世界葡萄酒生产之牛耳。经历21世纪产量低谷纪录2017年份的洗礼,在全球葡萄酒产能复苏的大背景下,意大利2018年份葡萄酒产量达到48.5亿升,恢复至前五年(2013-2017)的平均水平。
“数览”葡萄酒
从上世纪末开始,全球葡萄酒高达10%的产能过剩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主要的葡萄酒生产国。无论是聚焦质量提升还是专注于国际出口市场,几乎所有葡萄酒生产国都意识到仅仅通过“开源”要实现缓解产能过剩这一目标实在捉襟见肘。所以,在全球范围内,我们也见证了近乎一直以不断缩减的葡萄园面积为特征的“节流”手段。
全球葡萄酒过剩产能发展趋势
意大利不出意外
根据意大利Il Corriere Vinicolo(葡萄产业报)的数据整理,从2002年开始全球葡萄栽培面积经历了长达10年的下滑期,由接近560万公顷逐步下降到21世纪的低谷——约510万公顷,下滑比例高达9%。
欧洲主要葡萄酒生产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是这一趋势的主动因:
全球葡萄园面积最大的西班牙由2003年的约120万公顷逐步缩减至2013年的95万公顷左右,此后一直保持此水平;
同期的法国则经历了从2003年85万公顷到2017年的约75万公顷,见证了一个长达15年平稳下滑期。
意大利则基本跟随全球的趋势,在2015年葡萄园面积的历史低点后(约64万公顷),2017年略有增长,葡萄园面积稳定在约65万公顷。
西法中意作为仅有的葡萄栽培面积在60万公顷以上的四个国家,其葡萄栽培发展的走势将主导世界葡萄产业生产格局。
葡萄栽培面积的降低并未对意大利葡萄酒的产能造成大的负面影响,减少的葡萄园多为低产低质而缺乏系统管理之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葡萄酒生产商更专注于切合国际潮流的优质葡萄酒品种生产。
相关阅读
第三次世界大战前学习下根瘤蚜、砧木与接穗—美国和法国的葡萄酒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