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白酒加咖啡,游走在法律边缘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9-06 23:11:31     33

茅台、瑞幸两个不搭嘎的公司合作,发明了一种叫“酱香拿铁”含酒精咖啡,这两天朋友圈纷纷刷屏自己喝到了这次新品种的“头啖汤”。

按理说,创意无可厚非,加上搞出这种突破常规想象力的创意,又能满足焦灼的上班族味蕾,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了一个谈资,似乎很好。

我们说,做生意就是“不断生出新的主意”。一个买咖啡的公司大批采购了高端白酒,然后混合出一种新口味的咖啡,这种“主意”,在产品营销角度,它是成功的;倘若放在商业责任和法律角度,它又是模糊的,含酒精的咖啡,它实际上是既卖白酒又卖咖啡,你不能否认,它的属性已经发生了改变。

一把根棍子伤了人,不能说把责任推到棍子身上,推论是棍子或凶器,辩证两者动机不同,而否认伤人的事实。

同样的,白酒咖啡含了酒精,在抖音号“成都市场监管局”经过实地检验,得到的反馈是“酱香拿铁”确实含有 53%vol 贵州茅台酒。

既然售卖含酒精饮品,这件就不是纯粹的营销问题了。而是售卖对象、购买对象是否满足购买条件的问题。

按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均属违法行为。

两家借势营销且获得商业利益的企业,在售卖“酱香拿铁”过程中,是否履行了不得向未成年人售卖烟酒的主体责任;谁又能监督保证每一杯含酒精咖啡,都是被成年人买走的呢?

也有身边懂营销学的人纷纷议论,这次白酒加咖啡,成功让一批年轻人(含未成年人)尝到了高端品牌白酒的酱香味,开拓了一批“酱香白酒新客”,在另一面,我们也看到了打擦边球营销背后的诸多反思:暂且推论买白酒咖啡的大多是职场成年人,那么“微醺”才是我们的所处的真实世界吗?

如果卖“酱香拿铁”,就是为了激发一部分未成年人偷吃“禁果”,那么营销之中的善于恶又该如何界定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