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酒业观察:白酒一线战队为何热衷于资本跨界?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9-06 05:45:56     53

提示:9月9日,
参加这场酒业创新论坛,别错过了!

前序:

今年1月,洋河股份以自有资金出资3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并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成立华泰洋河母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

同月,今世缘入股南京华泰金斯瑞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涉足医疗健康、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投资。

4月,继造纸、造车后,五粮液设立了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抢抓新能源产业的“风口”。

5月,泸州老窖也不甘落后,与国泰君安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共建产业基金、并购基金。

8月31日,茅台集团与招商局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双方将在金融、食品供应链和物流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

9月4日,酱香拿铁来啦!茅台与瑞幸咖啡达成的战略合作,双方推出联名款“酱香拿铁”上市出圈。

实际上,从茅台布局基金,到五粮液投银行、造车之后加码新能源,以及茅台和洋河股份分别开卖冰淇淋等,酒企都在产业多元发展的道路上布局并大踏步前进,而多元布局也体现了这些企业追求更高效益和更高发展的迫切愿望。
事实上,随着行业发展,头部白酒企业已不再仅满足于其主业,纷纷官宣各自计划,开始做起跨界投资。白酒跨界多元化布局动作已是常态,似乎已经成为酒企们的必由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酒企为何开始热衷于做产业基金?为何要跨界做投资产业?这些酒企的多元化转型出于何种考量?目前成效如何?

产业金融“买卖”,挖掘增长新动能

今年5月18日,茅台称要出资100亿元参与设立两只产业基金,其拉来了国内一线资管机构,即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局资本和中信系的金石资本,为两只产业基金出力,两只基金的投资主要聚焦在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消费等领域。
8月31日,茅台集团与招商局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金融、食品供应链和物流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除了主业外,这也是茅台意识到投资布局产业基金有利于其盘活闲置资金,其目的在于“提升资金收益率,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显然,茅台参与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是开启长期产业链布局和延伸的信号。
此次茅台在出资100亿元成立产业基金之前,茅台集团就已试水做股权投资。早在2013年,旗下参控股的金融公司覆盖银行、保险、基金、证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领域。2014年与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持股成立茅台(贵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茅台出资1.53亿元(持股51%),与建信信托合作发起茅台建信股权投资基金,2022年改名为茅台(贵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随后从2014年到2023年5月,该基金先后投资布局了稻源科技、嘉美包装、衣拉拉、李子园、天宜上佳、中国盐业、万凯新材、新巨丰、白家食品、锅圈食汇、匹克体育等企业。
虽然茅台大股东茅台集团早在股权投资领域纵横多年,且收获不菲。此外,茅台集团还拥有银行、保险、租赁、券商等金融公司股权。但此前其多元化业务也并非一帆风顺。成立于2002年的茅台葡萄酒,曾有过连续数年亏损的记录,直到2018年才实现扭亏为盈,茅台葡萄酒此前规划2023年前做出20亿元规模,但2020年营收仅2.18亿元。
当然,对于茅台涉足基金豪掷百亿来看,因首次出资参与设立产业基金,其在壕气的同时也极为慎重。
除茅台外,其他白酒企业也都涉足了产业基金投资,各自寻找白酒之外的新机遇。
早在2017年,五粮液出资1亿元,参与设立宜宾市高端成长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2018年五粮液认缴5亿元、持股50%的“宜宾五粮液乡村振兴发展基金”正式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审核备案,成为全国首支乡村振兴基金。2020年五粮液集团斥资16.5亿元,成为四川银行第四大股东,此后又通过增资、受让方式成为宜宾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
事实上,五粮液集团在白酒业务之外,不断在新领域探索布局,其落实多元化发展战略涉及贸易、物流、纸业、金融、医药、机械、包装印刷等多个行业。
作为苏酒龙头,洋河股份在2011年以2.04亿元的资金参与设立中金天津佳天私募股权基金,占比50.89%,先后投资了华泰紫金、弘章资本等机构。
2018年,洋河股份设立江苏洋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洋河股份以自有资金出资6000万元,认购湖南华业天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有限合伙份额,成为华业天成的有限合伙人。
同样,早在2016年,今世缘与广发信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珠海广发信德今缘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投资了广州绿成农产品、广州多触电商传媒有限公司等。2018年今世缘设立了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的全资子公司,将投资理财活动正式列入该子公司主营日常业务。
继茅台、五粮液涉足投资基金之后,今年5月,泸州老窖与国泰君安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共建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深化产融结合,促进实业和金融“双轮驱动”。
在此之前,泸州老窖主要有两大基金投资主体,即金舵投资和璞泉私募股权。其中,金舵投资旗下基金也先后投资力合创投、创钰投资、开元城投基金、盛世景投资。璞泉私募股权则投资了海尔资本、融玺创投、磐霖资本、分享投资、遂真投资、图灵资管等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A股最赚钱的“一哥”,茅台完全“不差钱”,长期的业绩增长为茅台积累了大量的留存资金。截至2022年底,茅台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23.79亿元,占2049.65亿净资产的74.32%,底气十足的真金白银果然是不折不扣的“土豪”,即便减去分红金额,其仍然继续保持千亿以上的充沛现金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五粮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3.29亿元,同比增长500.39%。
随着酒企对于产业基金投资日趋成熟,足以证实了酒企现金贮备丰厚,越来越多的头部酒企有资金实力,也有投资能力,所以形成了当下酒企热衷于产业投资的现象,成为基金产业一道风景。
也正因此,以上只是个酒企投资基金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其资本版图远不止于上述金融“买卖”。

多元化产业发展,成为行业赛道共识

从茅台(贵州)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投资版图来看,涉足布拉拉集团的服装行业、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及锅圈食品的食品行业、匹克中国有限公司的体育行业等公司,并间接投资了中国盐业股份有限公司。
梳理可见,茅台集团还拥有着贵州龙洞堡国际机场、贵州银行、华贵人寿、贵州高速集团等公司股权,投资版图涵盖了交通运输、金融、数据信息等更多领域。
在探索多元化发展,茅台集团聚焦酒业的战略更加明显,以聚焦“酒主业、酒文旅、综合金融”三大主业促进产业协同。
可以看到的是,茅台的数字化转型引发了市场关注,2022年3月i茅台app上线,成为茅台践行数字化营销的新尝试。
另外,茅台集团在文旅板块动作,不断选择逆势入局为企业创造新业绩和新增长点。2022年12月,茅台文旅与贵旅文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茅台专属文旅商业模式。同时,2023年5月,茅台集团与长隆集团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整合产业资源,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茅台集团的多元化大手笔还不止于此,去年11月,茅台集团100%控制的遵义文康置业,斥资10亿元拿下2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地产业务。
而早在10年前,茅台集团就已涉足房地产领域,明确提出在酿酒产业外,房地产也将成为其多元化的目标。2011年,茅台集团以3.66亿元的价格摘得的贵阳商业地块,业态覆盖写字楼、酒店等,并还在贵阳观山湖区投资茅台广场项目。2012年,茅台集团注册资金15.56亿元成立了进军地产投资领域的茅台置业,同年8月,还以9.4亿元竞得三亚市海棠湾C6片区D-3-6地块,投资约22亿元打造高端旅游度假村。
梳理可见,洋河股份、今世缘、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白酒上市公司,在白酒行业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后,其商业版图也逐渐渗透到其他行业,布局投资资金流向了食品、医药、新材料、半导体等消费领域产业。
今年4月,五粮液探索新能源行业成为集团的多元化新目标,成立了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这也是继造纸、造车后,五粮液集团开始关注光伏和储能方面的投资,无不印证着五粮液在加速寻找新的增长点。
事实上,2018年五粮液集团就已表明调整产业版图迹象,提出将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集团公司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转型。
公开资料显示,从1998年受让宜宾纸业的股权开始(2017年完成控股),五粮液至今跨界多个领域,涉及金融、造纸、汽车、航空、医药、贸易等多个行业。
梳理发现,即使跨界动作频繁,但五粮液的收获却不尽如人意,其中,控股的上市公司宜宾纸业,连续16年持续亏损,共计亏损8.5亿元,直到去年该公司净利润为2959.25万元左右。另外五粮液集团曾参股投资的医药、威士忌及汽车发动机等项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同时,其“造车”也是进进退退。
可见,五粮液的投资路走得并不顺利,多元化似乎一直是其试图拿来对抗增长危机的武器,但收效甚微。几年,五粮液的营收以及利润增速也是整体呈现滑坡走势,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其净利润同比增长从21.6%滑落至14.38%,2023年上半年继续下滑至12.83%。营收增速则从2019年上半年的26.75%一路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10.39%,增长放缓的势头非常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五粮液不断试水新业务,主要是寄希望于通过多元化,把集团整体规模做大,而多元化布局却潜藏风险。
洋河股份的投资之路更早,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和制造业几大板块。
2021年,洋河股份发布公告称,同意全资子公司洋河投资以自有资金出资12.8亿元,受让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云锋新呈投资中心(有限合伙)10%份额,成为云锋新呈的有限合伙人,云峰新呈的投资分布在金融、科技、新零售、汽车、物流及医疗健康等领域。2022年,洋河股份再发公告称,将出资30亿元认购华泰洋河母基金份额,投资方向再聚焦大消费、新经济、大健康、新科技等领域。
在今年1月,洋河股份披露投资进展表示,洋河蓝色投资、洋河梦想投资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南京华泰洋河股权投资母基金(有限合伙)有限合伙协议》完成签署,成立的华泰洋河母基金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
此外,今年1月,今世缘也公告称,拟投资入伙“南京华泰金斯瑞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华泰金斯瑞预计规模10亿元,今世缘拟出资1.5亿元,占比15%。
而早在2019年,今世缘参与投资设立了“江苏紫金弘云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了深圳鑫君特智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谷森医药有限公司、南京诺尔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公司。
同样,细观泸州老窖的投资版图,其中,泸州老窖投资的泸州璞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投资了永辉彩食鲜、杭州中欣晶圆半导体、新疆美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

加码“第二曲线”,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1445家,而在2022年数量减少至963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6626亿元,同比上涨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202亿元,同比增长29%。
规上企业数量减少,同时行业产量和销量都在下滑,但收入和利润都还在涨。从2016年复苏至今,白酒行业从业绩的“量减价升、结构化升级”背后,是行业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泸州老窖五大酒企就贡献了超四成的收入。
其中,洋河股份去年的投资收益达4.26亿元,山西汾酒达3.3亿元,泸州老窖也有1.05亿元的投资收益。这对酒企来说,无疑将分红和扩产之后的闲置资金拿来投资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率,也能增厚资金收益。
而仔细观察,整个白酒行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大幕已拉开。
实际上,近年来一线酒企均在扩宽投资领域,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在“十四五“规划里,贵州怀仁市表示,要以酒投公司为主体设立白酒产业发展基金,做大白酒工业企业短期转贷资金池规模,力争2025年达到15亿元。
梳理发现,早在2015年,四川发展和泸州市兴泸投资集团就成立了总规模30.15亿元的四川发展纯粮原酒股权投资基金,负责原酒收储与销售、白酒金融、原酒交易平台和技术服务四大业务。
2016年,酒博会与平安银行共同设立了规模100亿元得贵州省的第一支酒类产业发展基金,主要投资白酒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并购、供应链金融服务、酒类产品资产证券化建设。
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已经成为推动白酒行业发展的重要一步。但白酒企业的投资建设还是要尽量贴近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探寻如何将外部投资与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如此,或许能够在拓宽发展领域的同时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
事实上,各地推进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这对行业来说,设立产业基金加大了对上下游的把控以及推动行业的发展。
随着头部酒企营收净利润业绩双位数快速增长,除了高额分红之外,酒企的账面充足,持有十分可观的现金储备。在此背景下,酒企纷纷加码产业投资以利于盘活闲置资金,提高资金收益率。
从企业自身来看,高利润是大众对白酒的普遍认知。数据显示,2022年A股20家白酒上市企业共计实现营业收入3528.87亿元,同比增长15.23%,净利润达1305.10亿元,同比增长20.33%。
无论是现下大热的新能源,还是包括白酒在内的大消费,在未来白酒行业是否依旧能够维持高增长尚不明确的当下,寻求新的增长点,似乎已成为酒企的又一选择。
据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茅台集团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2022年茅台总营收接近1300亿元,茅台集团(不含习酒)预计实现营收1364亿元。从茅台集团的目标来看,茅台的业绩需要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
如何盘活巨额“沉睡资金”让其得到有效利用,是酒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与此同时,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一线酒企,除了需要维系自身的业绩增长需求及对股东负责之外,还需承担起国企潜在的增长压力。
白酒行业自去年以来,已显露出用大量囤货占用经销商的资金、市场价格倒挂、以及存在“堰塞湖”库存等诸多问题,白酒行业整体压凸显力非常大。而在这种情况下,酒企在拓宽发展领域的同时,不得不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认为,2023年可能是中国酒业在长周期发展中的变革之年、转型之年和分化之年。白酒产业在高速增长周期中积累了诸多问题,也随着经济大环境影响而逐渐显现,长期积累的内部和外部矛盾已经突破了临界点。
业内人士指出,即使白酒行业现金储备量大,但“跨界”必然会面对一定的专业壁垒,对行业的不熟悉有可能会出现投资失败的风险,即使不差钱,跨界还是要慎重。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白酒企业纷纷入局“资本游戏”,是正常的资产配置行为,目的是间接寻求第二曲线,分享其他行业的发展红利。酒企加码跨界做产业基金投资,也意味着酒企有投资产业基金的实力,和运作产业基金的能力,投资产业基金也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和酒业发展提供助力。
资本跨界,也是一条酒业创新之路。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