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名字就浑身充满力量!"酱香拿铁"!健身人士拿着铁,挥汗如雨地锻炼身体,浑身散发着酱香的味道!
到店实测,早上08:09分瑞幸小程序上下单一杯自提的"酱香拿铁"成功,支付19元。
系统提示预计08:45分可取,但08:29分手机就收到提示已完成可取货了,神速!
到店并没有见到摆满一排的茅台酒,
只见到预包装好的原料-白酒风味厚奶(配制型含乳饮料)。
原来门店并非是直接加茅台酒,而是使用已调制好,包含茅台酒的原料,确实,在门店里才加茅台酒,太多不可控因素,不出意外会出意外,预制菜的快餐年代,材料都是准备到最方便的状态,感觉很快会出易拉罐装的。
取货后发现单杯包装是这样的,一次点两杯才有写有酱香拿铁的特别包装。
单杯下单只有贴纸上有标注,没有酱香拿铁的包装。
9点再看小程序,酱香拿铁已售罄。
试了下味道,有酒香,不错!
已有交警用酒精含量仪测试会报警,所以开车前请不要喝这款。
而预制工厂里那个一次倒这么多瓶茅台酒也真过瘾,还以为茅台会发一大不锈钢桶酒给工厂,原来是一瓶瓶发货,但这样倒酒会不会蒸发不少酒?工厂里处理瓶子的工人有没可能每瓶还能喝到一两滴?
再说回拿铁。
首先很多人容易混淆,“拿铁“原意其实并不是咖啡。
“拿铁“来自于意大利语单词Latte的音中文译翻译。
而Latte在意大利语里的意思是“牛奶”。
意大利作为咖啡的文化中心,“Caffe Latte“这个叫法出自这里非常合理。
而第一个在咖啡里加牛奶据说是17世纪一个在维也纳叫柯奇斯基(Fanz George Kolschitsky)的人,当时柯奇斯基发现维也纳人不喜欢喝斋啡,于是尝试往调好的咖啡里加入了大量的牛奶,使其变得香甜顺滑,十分可口,结果很受欢迎,后来传播到欧洲许多地方,在意大利被发挥到极致,而美国反而传播得比较晚,后来就风靡全世界了。
到了1957年,一位名叫LinoMeiorin的意大利移民,在美国加州伯克利的咖啡馆,CaffèMediterraneum里,为人们带来了源自故乡的Caffe Latte(拿铁咖啡)。这可能是标准的意式咖啡,拿铁咖啡最早被引入美国的记录了。
那这次茅台加瑞幸出的叫“酱香拿铁“,只看名字就是美酒加牛奶,而不是美酒加咖啡了?
其实不然,出了意大利,这“拿铁“就变了心,美国人把人家原来全名“Caffe Latte”,缩成了“Latte”,“Latte”地叫,于是,渐渐除了意大利外,其他人都跟着把拿铁咖啡叫成“Latte”了。
例如瑞幸的“拿铁“默认是加咖啡的,曾经有人试着下单点瑞幸的“拿铁“,注明“不加咖啡“,有成功,也有被拒绝,说不加咖啡无法出单。
所以请留意,在意大利跟人说“Latte“只有牛奶的意思,是不含咖啡的,要喝拿铁咖啡,必须说得叫Caffè latte。但出了意大利,出了意大利语区,进咖啡店说要“拿铁”,绝大多数是给你拿“咖啡拿铁”的,哪怕现在在意大利,稍有经验的咖啡店,看到游客进来要拿铁,也会多问一句:”您是要咖啡拿铁还是要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