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和瑞幸最近联名推出了酱香拿铁,以至于昨天我的朋友圈被“茅台拿铁”刷屏了。
在上一篇文章,我站在瑞幸的角度分析了它为什么要把咖啡和白酒这两样看起来不太搭的东西组合在一起。
那今天这篇呢,我试着站在茅台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白酒界的顶流要和咖啡界的屌丝一起玩?
其实你只要把过去这一段时间茅台的种种举动结合起来一起看,就能看出其中的猫腻了。
前有茅台冰激凌,后有茅台咖啡,接下来如果再出现什么茅台啵啵乐,茅台柠檬水,反正我是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
有没有发现,这些产品,有着共同的目标人群,那就是年轻人。
反观现阶段茅台的主要受众,则年纪相对较大。因为白酒是有强年龄属性的,其中的酱酒更是如此。
茅台为什么甘愿冒着自降身价的危险来和瑞幸一起做这种年轻反差的混搭呢?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原因:忧患意识,提前布局。
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年轻人还没经历过事,所以不懂得品白酒,等到他们经历的多,自然就会懂得品白酒。
我认为这个因果关系有点牵强,无论从功能性的角度,还是情绪价值的角度,消费者“消费经历”的其他选择是有的,且也正变得越来越多。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文化在融合,历史在进步。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方式也逐渐在全球化趋同,可你也没见到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中老年人有了人生经历以后一定是去喝白酒对吧?
不要和我说什么文化是很难改变的,毕竟你也只听说过在唐朝是以肥为美。
更何况,这一届的年轻人相对更有主见,更加务实,没有那么重的历史负担。要知道,在英文里,历史叫history,什么意思?是his stroy。是他的故事,而不是我的故事。
再比如,技术也在进步,如果按照创造了颠覆式创新理论的克里斯坦森的说法:茅台只是一个载体,现在喝茅台的人只是雇佣茅台去实现他们的目的而已。
这一点你从很多国内的聚会宴席上那用大酒杯一杯一杯囫囵吞枣式的干掉昂贵红白洋酒,事后吐得昏天暗地就能看得出来。很多人不是真的喜欢酒,酒只是一个载体而已。
人活着无非就那么些底层需求,就像现在互联网的绝大多数技术都是植根于色情业需求的发展而诞生出来的。
如果接下来的AI技术能催生出代替白酒的高端五感社交工具,我是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
综上所述,我认为那些卖酒的当然会担心将来有一天,自己的产品被颠覆,被取代。
怎么办呢?办法只有一个:提前驯化,提前布局,让年轻人以各种形式参与进来,而咖啡,冰激凌就是很好的试验载体。
其实这种忧患意识不仅仅局限于白酒领域,你看宝马,奔驰也在玩类似的招数,哪怕年轻人现在买不起,将来也可能买得起,我得提前好好招待。
这是第一点原因。
接下来限于篇幅,简单说一下第二个原因:茅台希望利用瑞幸的渠道优势实现它的上述目的。
高大上茅台为什么要和屌丝瑞幸合作?
它看重的不是瑞幸的名气,而是瑞幸的渠道优势。
因为瑞幸在国内有1万多家线下门店,可以有效触及广大年轻受众,价格低廉,普及面广。
这一点完完全全贯彻了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思想:用人不能看短处,要用人所长。
瑞幸是咖啡界的屌丝不假,但我选择性地忽视了你的短处,却抓住了你的长处。
所以接下来,即便是茅台和渠道优势更大的蜜雪冰城合作做酱香柠檬水,我都不会觉得奇怪。
好了,简单总结一下吧:
如果说瑞幸做酱香拿铁,利用的是没喝过茅台但对茅台感兴趣的年轻人的好奇心,想收割一波包饺子常用的蔬菜。
那么茅台甘愿放下身段和屌丝选手一起玩,原因就在于自身的焦虑和忧患意识,看向的则是将来的那一大波常用来炒鸡蛋的蔬菜。
接下来,无论是瑞幸,还是茅台,抑或是其他商家,势必会有样学样地做出各种神操作,但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