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
文化
皇台酒文化
大凡美酒产地,自古酒文化渊源流长,有了深厚浓郁的酒文化环境,方能孕育出名企名酒。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今武威城区西北2.5公里处的皇娘娘台,发现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遗址,从中出土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陶器中有单耳彩陶罐、双耳红陶罐,这些陶罐被学者认为是最初的粗陶酒具。

皇台酒业
陶坛

皇台酒文化
中国的陶器距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了。陶器是以粘土为胎,经过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
储酒的陶坛,经高温所形成的微孔网状结构,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透气性好但不渗漏,这样,就使得酒液能与外界微生物群息息相通、自然吐纳、交换融合,这就是陶坛所具有的“呼吸特征”。
陶坛具有“呼吸特征”,就能使空气中的氧气能进入坛内,与酒产生“微氧循环”,使坛内酒液产生呼吸,从而加速酒的酯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长时间存放酒体会更加醇厚。
皇台酒文化
新蒸馏出来的酒,由于仍含有少量的低沸点刺激物质,会造成酒体有杂味,以及泥味、糟味、苦涩味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酒体的不醇和、不绵柔。因此,新酿造的酒,需要放在具有细密微孔结构利于酒液老熟的陶坛容器中经年储存。
皇台酒业这样的肚大口小的陶坛,就有30000多个。它们在半成品酒库,蔚然壮观布阵排列,成为储存和蕴养皇台美酒的重要容器之一。
皇台酒文化
“三分酿,七分藏”。新酒酿成后,需要在陶坛中储存,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酒液不断接受时光的温养。酒液在被温养的过程中,其中含有的醇、酸、酯、醛等成分,在老熟的过程中被缓慢氧化、还原、酯化与水解,彼此间相互转化,最终达到新的平衡和协调。
皇台酒文化
皇台酒业30000多个陶坛,在半成品酒库里遵循科学摆放。冬暖夏凉的储藏环境,干净整洁,蔚然壮观。这样的酒体储存方式,能够最大限度聚拢空气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无数的酒分子于陶坛中呼吸缔合,如琼浆一般静静等待开坛十里香的那一刻。
转载请注明:本文载自「甘肃酒业网」,搜索「gsjy_com」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