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颱風天,時而風,時而雨,時而晴……這種時而時而的善變,在颱風天中,仿佛一切都變的順理成章了。今天照舊忙碌,照舊生活,照舊活著,如此照舊記錄活著的一天。忽想起前段時間在宵夜檔吃炒粉時,遇見的啤酒小妹。坦言說,我並不想用「啤酒小妹」這一詞來稱呼她們,但是我卻找不到更合適的詞語來介紹了。姑且當它是一個代名詞吧。
「炒粉」是廣東宵夜檔中,最簡單、快捷、實惠的快餐之一。炒粉的種類也很多,三絲炒米粉,鷄蛋炒米粉,乾炒牛河(乾炒牛肉河粉),以及潮汕的濕炒牛肉粿條等。價格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有「鑊氣」這是對一份炒粉在最好評價。
我與朋友在炒粉檔一邊坐等,一邊談論圖書市場的發行,正當我們聊到起勁時,耳邊傳來了一聲甜美的問候:「你好,請問你們需要喝啤酒嗎?」我順聲望去,只見兩名穿著閃亮藍衣的女子,站在我與朋友面前。我與朋友笑著擺手說致謝。看著她們的穿著,在炎熱的夏夜,我不禁感動背後一陣發涼。朋友說,這兩位女孩都可以做她的女兒了。簡言之,從朋友的話語中,我品出了一陣陣心酸。正當我與朋友陷入一種莫名其妙的情緒時,耳邊又傳來了那兩位「啤酒小妹」陪笑賣酒的聲音。我與朋友對視了一眼,談到很多年前的景象。
朋友說,她看到這種場景,覺得有點夢幻,像是回到了某個時期的東莞或深圳。我同意她的説法,就像在東莞工廠最為繁榮的時候,有多少個廠妹,就會有多少個故事。不知道為什麽,女性的故事往往比男性要更豐富,這或許源於女性本身。現在回想起來,2003年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二十年前,那些十幾二十嵗進厰的女工,不知道現在過著什麽樣的生活。正如曾經在宵夜檔等地方,碰到的「啤酒小妹」們,現如今她們也應該各有各的家庭吧。希望她們幸福,也希望她們能有普通人期待的日子。萬家燈火,有一處屬於她們的歸路。
我理解朋友看到這兩位「啤酒小妹」的心情。一方面仿佛看到了曾經那個年代的故事,另一方面,她們實在太小了。處於她們這個年齡,正是學習的好時光。不一定要成為研究型人才,但也是學習技術掌握技能的階段。從某一種程度來説,工種不分高低,但讀書和學習是一個人成長路上的必須要做的事情。嘆息之。或許,我們不懂得別人的難處,卻在自己的空調房裏指點他人的江山。
這或許也就是説的「衆生苦」吧。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活著的方式。路人甲的我,僅送上真摯的祝福吧。不然呢?
寫於癸卯年農曆七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