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老庵之壁曰:“西邻己富忧不足,东家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西蜀和仲,闻而次其韵三首。东老,沈氏之老自谓也,湖人因以名之。其子偕作诗,有可观者。
苏轼
世俗何知贫是病,神仙可学道之馀。
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黄公觅素书。
符离道士晨兴际,华岳先生尸解馀。
忽见黄庭丹篆句,犹传青纸小朱书。
凄凉雨露三年后,仿佛尘埃数字馀。
至用榴皮缘底事,中书君岂不中书。



《三苏年谱》载熙宁七年(一○七四)甲寅 苏轼三十九岁 苏辙三十六岁
过晋陵,轼见沈东老之子偕,偕为道回先生(吕洞宾)事。为和回先生诗。苏轼尝书“东老庵”、“回仙桥”。
据《苏轼文集》卷六十八《书所和回先生诗》。和诗见《诗集》卷十二(五八八页)。晋陵乃常州治。偕,归安人,元丰二年进士。见影印《浙江通志》卷一百二十四。东老名思,隐湖州东林,见注文。《舆地纪胜》卷四《安吉州》:“东林山,在归安县西南五十四里,上有祇园寺,顶有浮图。”以下谓此为仙人回先生题壁处,即沈氏故居。苏轼尝书据《吴兴备志》卷二十五引刘一止《回仙桥祠堂碑记》。按:一止《苕溪集》今本无此文。
《青山集》(宋本)卷二《寄题湖州东林沈氏东老庵》:“东林沈郎真隐居,山环水绕开方壶。何年濯足脱尘网,坐卧七言哦蕊珠。有时隐几佚吾老,万事不到灵台虚。瓮间绿蚁春欲活,仙翁夜降青云车。自称山人号回客,为君猛饮留斯须。蛀蝇驱尽烛还灭,清风扫地银蟾铺。梨花蕉叶钟与鼎,倒卷锦浪吞鲸鱼。双瞳湛湛翦秋碧,三山不动乔松孤。欻然踊起拂素壁,笔洒二韵铿琼琚。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瓮干吟罢尚携手,寥寥天籁鸣笙竽。渡桥掺袂忽无迹,东方渐白飞群乌。世人寻仙不可得,仙人寓世情何如。桃源归路杳难问,落花流水空踟蹰。后来福过固已验,死生往复犹坦途。圜庵不坏子传业,玉琴遗韵寒泉俱。以回易吕未可必,回生是亦刘方徒。”可参。
附: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原。
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