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行业市场有多大?
作为近年来白酒行业发展中的热点事件之一,“酱酒热”被业内看作是白酒产业的一次重大结构调整,是改变白酒品牌、品类、风味、价格等格局的一次变革。
01
酱酒行业市场现状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酱酒产能约70万千升,同比增长16.7%,约占我国白酒总产量671.2万千升的10.43%;实现销售收入2100亿元,同比增长10.5%,约占我国白酒总销售收入的31.69%;实现利润约870亿元,同比增长11.5%,约占我国白酒总利润2201.7亿元的39.51%。
近年来,在“酱酒”热潮下,酱香型白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疫情推动了白酒消费的线上化进程。浓香型白酒仍是市场主流,但在淘系平台增速放缓,不及份额位居第二的酱香型白酒。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酱香型白酒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02
酱酒行业市场分析
当前,酱酒产业已进入中场阶段的第二年,未来将如何发展?近日,权图酱酒工作室发布《2022—2023中国酱酒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9个角度作出了分析预判。
消费人群 《报告》显示,我国酱酒的消费人群仍在持续扩大,不但贵州、山东、河南、北京、广东等传统酱酒主销市场如此,长三角地区、四川、安徽、湖北等传统浓香型白酒主销市场的酱酒消费人群也在扩大。
“这一现象与酱酒品类具有风味的复杂性和适量饮用后的舒适性等核心优势有关,酱酒崛起是中国白酒风味和品质升级的最后一站。”
龙头企业贵州茅台是酱酒产业的价值引领者和贡献者,《报告》提出,贵州茅台净利润或将在2025年或2026年突破1000亿元、在10年内突破1500亿元,营收将长期占我国酱酒企业总营收的50%以上。作为超级“发动机”,贵州茅台将继续引领我国酱酒市场向纵深发展。

酱香型白酒市场持续扩大,在整体白酒市场“去产能”的大背景下,酱香型白酒产能仍存在缺口,市场体量将进一步扩大,为酱香酒品牌带来市场机会。
继2018年跨入千亿规模之后,2019年酱酒全面引爆,继续增长;2019年,被称为酱酒元年,这一年酱酒吸引了整个白酒行业的目光。
过去三年,在酱酒年产能保持在60万千升左右的前提下,2020年总体销售收入1550亿元,白酒行业占比26%,总体利润630亿元,同比增长14%。2021年总体销售收入1900亿元,白酒行业占比31.5%,总体利润780亿元,白酒行业占比46%;2022年总体销售收入超过2200亿元应该问题不大,白酒行业占比预计会超过35%,总体利润大概率接近千亿元,白酒行业占比过半。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酱酒产能约70万千升,同比增长16.7%,约占我国白酒总产量671.2万千升的10.43%,实现销售收入2100亿元,同比增长10.5%,约占我国白酒总销售收入的31.69%;实现利润约870亿元,同比增长11.5%,约占我国白酒总利润2201.7亿元的39.51%。
产能 2022年是酱酒企业产能的分化之年,头部酱酒企业投产提速,二线酱酒企业跟进,中小型酱酒企业减产,《报告》认为,今年供需将开始平衡。

“2030年前,酱酒产业整体产能将会突破100万吨,其中,坤沙酱酒约60万吨,优级坤沙酱酒约50万吨;有大产业资本背景和大品牌承载能力的主流酱酒企业产能不会过剩,没有实力和没有品牌的基酒型酱酒企业产能会过剩,赤水河流域核心产区的优质酱酒产能不会过剩。
今年起,供需矛盾将极大缓解,未来,基酒供应将不再成为酱酒产业快速发展的‘拦路石’。”《报告》建议,中小型酱酒企业并没有能力和实力跟进这轮产能竞争,应实事求是、看清形势,保持合理的现金流。找准适合自己的战略定位,走适度规模、精工酿造、圈层品牌的精品酒庄之路。
当前,酱酒市场规模和份额正在逐渐放大,市场空间足够其他有规模、知名度高的酱酒品牌一起来分这个大蛋糕。但是,对于规模型酱酒企业来讲,各家酒体品质大同小异,需从差异化的角度找对策,比如独特的品牌文化体系、高效专业的运营团队、先进的市场营销模式、个性化的产品形象等等。
酱酒市场的发展,与酱酒的高品质有着密切关系,在酱酒文化和茅台品质双核驱动下,酱酒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抢占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千元价格带也是中级年份酱酒(基酒7—10年)的价格带,除贵州茅台外的其他主流酱酒企业选择利用中级年份酱酒的品质优势来弥补品牌方面的不足,此外,要想占位2000元以上价格带,选择高级年份酱酒(基酒12—15年)是最优策略。
随着酱酒价格带的进一步细分,100—300元价格带将成为最后一个主流价格带。这一价格带的产品,风味虽不足以与优级坤沙酱酒和年份酱酒同比,但也能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
03
酱酒行业市场前景趋势
品牌对白酒产业来说,无论哪种香型,品牌均是第一竞争要素。去年是酱酒主品牌的竞争元年,茅台系列酒、郎酒、习酒、国台、金沙、珍酒等已经在全国重点酱酒主销市场开启了品牌竞争之路。
“酱酒贴牌将日渐式微,但主流酱酒企业的主品牌买断经营和文创产品开发还将长期存在。”《报告》认为,酱酒品牌的竞争逻辑是“先主品牌收割贴牌,后强品牌收割弱品牌”,10年后,全国酱酒市场将形成“10+N”的酱酒品牌格局,即10个左右的全国主流品牌+N个小众圈层品牌。

2022年,酱酒产品的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调,除贵州茅台外,大部分酱酒企业的主销产品均出现阶段性价格倒挂,渠道压力陡增。《报告》显示,价格泡沫刺穿后,300—600元价格带成为未来酱酒市场的塔基价格带,大部分酱酒企业的主销产品均将回落到这一价格带,这也是主流酱酒企业5年坤沙基酒产品对应的价格带。千元价格带是未来主流酱酒企业高端产品的核心价格带。当前,主流酱酒企业均有千元级酱酒产品,如茅台1935、君品习酒、国台十五年、珍30等。

酒类市场正在快速复苏,白酒市场和酱酒市场均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渠道库存和价格倒挂仍是悬在酱酒产业头上的两把“利剑”,酒企需要在未来1—2年积极地应对和调整,酱酒企业及从业人员要看清产业发展的主线和方向,保持定力。酱酒产业长期向上和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改变,在2011年、2021年两个酱酒高峰期的基础上,下一个更高的“酱酒巅峰”还会到来。
2022年是酱酒企业产能的分化之年,头部酱酒企业投产提速,二线酱酒企业跟进,中小型酱酒企业减产,《报告》认为,今年供需将开始平衡。2030年前,酱酒产业整体产能将会突破100万吨,其中,坤沙酱酒约60万吨,优级坤沙酱酒约50万吨;有大产业资本背景和大品牌承载能力的主流酱酒企业产能不会过剩,没有实力和没有品牌的基酒型酱酒企业产能会过剩,赤水河流域核心产区的优质酱酒产能不会过剩;今年起,供需矛盾将极大缓解,未来,基酒供应将不再成为酱酒产业快速发展的‘拦路石’。
酱酒赛道因成长性和确定性较强,吸引了众多资本入局。当前,白酒企业上市受阻,大部分PE投资、实力和耐力不够的投机资本均已退出,但酱酒赛道未来将是一个具有5000亿产业规模、数万亿资本价值的超级赛道,会有更多的优秀产业资本和上市公司涌入。
当前,头部酱酒企业和规模酱酒企业的产能快速增加,不同产区的酱酒企业的产品风格各异,未来,酱酒产品的品质将产生整体性的飞跃,酱酒品类将出现经典、柔和、淡雅、净雅等不同的流派。此外,随着酱酒产区的泛赤水河化和南方化,郎酒、习酒、金沙、珍酒、安酒、武陵、丹泉等不同产区的头部企业不断成长,传统意义上的茅台镇核心产区价值正不断被稀释。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但离开茅台镇也能酿出高品质的酱酒已变成事实。
在未来5年,酱酒产能将突破80万千升,酱酒的销售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酱酒的产业利润和市场利润(含流通领域)将突破1500亿元。
在产区方面,酱酒将以赤水河流域为主产区,形成以茅台镇为圆心,以赤水河为内环,以长江名酒带为外环并呈现泛南方化趋势,形成层次丰富的酱酒产业集群,酱酒风味将走向多元化。
来源:中康U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