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5年,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在巴黎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中推销法国葡萄酒,就让波尔多酒商协会对波尔多左岸的酒庄进行等级评定,制定一份公允的酒庄分级名单。
接到委托后不久,酒商协会根据各个酒庄的声望、价格、质量提交了红葡萄酒与甜白葡萄酒两份名单,左岸产区分为五个级别,入选红葡萄酒名单的列级名庄一共有61家,其中,一级名庄5家、二级名庄14家、三级名庄14家、四级名庄10家、五级名庄18家;入选甜白葡萄酒名单的列级庄一共21家(分分合合和之后,现为27家),这就是后世声名赫赫的1855分级。著名的拉菲、木桐、玛歌、拉图、奥比昂就是从这套评级制度中脱颖而出,成为葡萄酒中的“五大顶级名庄”。这张波尔多等级表也流传至今。正是这份官方认证的分级名单,在奠定波尔多葡萄酒行业格局的同时,借助各家酒庄的声望与力量,将波尔多葡萄酒进一步推广至全世界。 所有进入1855分级名单的酒庄都被称为“列级酒庄”,在酒标上大多都能看到“Grand Cru Classé”或者“Grand Cru Classé en 1855”的字样。右岸的分级制度没有梅多克那么影响深远,却拥有很多车库小酒庄和匠人酒庄。1855年列级名庄发布100年后,圣埃美隆列级名庄制度才正式面世。尽管波美侯一直没有建立分级制度,却有着不少天价酒庄。其中,右岸的柏图斯、欧颂、白马和波尔多左岸的五大名庄一起广为流传,成为酒友眼中的波尔多八大名庄。同样是波尔多AOC的红葡萄酒,在分级上仍是大有不同,通常酒标上标称的产区越小,葡萄酒的质量越高。因此纵是一街之隔,不同的酒庄出产的葡萄酒也各具风格,这就是波尔多葡萄酒令人着迷的原因之一。 时过境迁,许多法国波尔多庄园的风貌如今已大有改观,庄园主历经数次变更,酿造方法也与先前有了不同,但这个分级的原则至今仍被人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