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秋招了,金九银十昂。
很多小伙伴想来机器视觉,但只是大体了解机器视觉行业有应用工程师和算法工程师。除了这两个就不知道其它岗位了,找工作时也只想着去卷算法岗。但算法岗门槛越来越高,别说本科生了,研究生也费劲。
但其实机器视觉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制造领域的行业,其提供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岗位,多了解不同的岗位以及工作内容,才可以更好的找到合适的工作。
行业分布及岗位介绍
我们先和大家介绍一下机器视觉整个行业分布的情况。
机器视觉行业很大很广,整个行业分为上、中、下游,分别是上游的机器视觉软硬件厂商,中游的设备商和系统集成商,以及下游的应用厂商。
下游应用厂商非常多,各行各业都有,如锂电行业,灌装行业,医疗行业等等,但这些都是应用厂商,他们只向中游的设备厂商购买产线设备系统,来实现他们自己工程的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所以下游企业只能提供一种岗位,那就是机器视觉应用工程师。
中游是设备厂商和系统集成商,这类公司都是比较挣钱的,他们是做整条产线设备的,例如,他们会做整个灌装行业的自动化产线。既然是产线,自然包含电气电控,视觉检测等等。视觉检测部分,也就是视觉软件和算法,中游设备商一般是不会自己研发的,而是向上游的软件厂商购买,然后集成到自己的产线之中,最后把完整的产线卖给下游的食品饮料厂家,例如加多宝、矿泉水、哇哈哈这些。
所以,中游和下游厂家一样,他们只需要视觉应用工程师来维护他们的产线的视觉部分即可,并不会提供其它岗位。
上游是软件算法厂商,以及相机、镜头、采集卡、光源控制器等硬件厂商,上游才是提供了机器视觉行业大量的研发岗位,这些岗位往往不需要出差,且待遇客观,具备成长性,工作稳定。
上游软件算法厂商,如海康、大恒图像、汇川视觉、商汤科技等等,都有大量的软件开发岗和算法开发岗,以及测试岗。软件开发岗又分为求前端软开(C#语言)和后端软开(C++语言),算法岗又分传统算法岗和深度学习算法岗。
软开岗又有两种分类,分别是平台软件开发(海康的vm)和专机软件开发(很多公司,如先导智能)。从技术上肯定平台软件门槛更高,能学到的东西更多。但专机软件开发门槛低,水平低的兄弟能更好胜任。
上图为海康的平台软件VisionMaster,下图为某一专机软件。
上游除了软件算法厂商,还有相机、采集卡等硬件厂商,如海康、大华等等。相机除了硬件电路研发之外,也提供了大量的软件开发和算法岗位。例如相机的SDK开发岗(后端,但包括各种语言,如C++,C#等都有),相机客户端软件开发岗,以及相机的图像矫正的算法岗位。
除了相机,还有光源控制器、镜头等硬件厂商,如奥普特、舜宇光学等等,他们也会招类似的开发岗位。
总结
我个人推荐的岗位都集中于机器视觉的上游企业,也推荐大家去参加上游岗位。因为你的岗位离下游应用越远,那你离出差就越远。
上面推荐的岗位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是合适的。但是上面介绍的体系也并不能涵盖机器视觉行业所有的岗位类型,大家可以自行分析。
所有岗位就给大家罗列在此:
机器视觉应用工程师:基于第三方软件或自研软件编写序列应用完成实际项目落地,一直出差,工厂办公。
机器视觉技术服务工程师:类似售后客服和售前答疑,出差偏少,技术含量偏少。
机器视觉销售工程师:和其它行业的销售一样
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开发分很多种和不同语言,主要是C++和C#
平台软件开发工程师:平台软件类似海康的VisionMaster
专机软件开发工程师
相机客户端软件开发工程师
光学仪器测试软件开发工程师
软件测试工程师:和常规测试一样,但制造业的测试基本纯靠手点,技术含量低
传统图像处理算法工程师
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
我们的机器视觉学习网站:周旋机器视觉网(roundvision.cc),或直接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