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天已过,但“秋老虎”依旧生猛。
作为夏日畅饮的冰啤酒,在高温燥热的初秋,依旧是市场上的人气选手。

啤酒是最古老的发酵饮料,一万年前的新月沃地,人类发现野生大麦时,啤酒就初具雏形。
大概5500年前,啤酒「液态面包」的概念出现,被当成报酬发给乌鲁克的打工人。修金字塔的埃及工人,工资架构是食物+香料,其实食物里就包含4升啤酒。
好家伙,实现了上班喝酒?

啤酒的酿造很简单,不需要蒸馏,只需要包含糖分的汁液+酵母就可以酿造出来。
在还没有啤酒花的早期,一切由谷物发酵酿成的饮料都被称为啤酒。
那时的啤酒是不分原料的,除了麦芽,还会加入蜂蜜呀、水果啊,反正喜欢什么就放什么。

青岛啤酒早期图
后来觉着太不严谨,重新制定了标准:
啤酒=水+谷物麦芽+啤酒花+酵母。
决定性的原料是谷物麦芽,其次是啤酒花。
提到啤酒花要多说几句,啤酒花并不是花哦,它是大麻科下葎草属的藤本植物,又叫蛇麻。它其实是球果,只是外表长得像花。

啤酒花的种类很多,富含的精油和树脂提供了香气和苦味,使啤酒口感层次丰富,还能延缓保质期。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每天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喝什么”。
欧洲人没有喝热水的习惯,但当时的饮用水有很大安全隐患,于是,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水的替代品。
酒精饮品能长期保存,在酿造过程中能杀死水中细菌,这不是上天赠与的最佳饮品嘛?
买买买!
......抢不到。


最惨的是修士,当时欧洲被宗教控制,大搞禁欲主义,修道院动不动就要苦修和斋戒,断水禁食,有时还要进行肉体惩罚。
在这种情况下,液体面包啤酒就成了修士最喜欢的东西,既然买不到,那就自己酿呗。
修士因为要修神学,需要掌握拉丁文,从中学到了大量先进手工技术,遥遥领先与当时社会。历史上,修道院为人类酿酒技术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比如有400年历史的法国查特酒,又叫修道院酒。
据说在1605年,修士偶然在一本东方古籍中发现了「长生不老」药方,用它酿出了植物药酒,也就是查特酒。
查特酒的配方直到今天还被严格保密,相传有130多种本草,目前只知道有龙胆草、虎耳草和风铃草,其他成分都还是谜。
查特酒的颜色和味道很有代表性,鲜嫩的黄绿色,英国作家林沃描述它:“在舌尖上衍生出五种独特的味觉,像是吞下了一道光”。


市面上的啤酒有很多种,基本都可以归入拉格(Large)和艾尔(Ale)两类。

拉格,全世界占比90%的啤酒。
源于德文“窖藏(lagern)”,通常指用葡萄汁酵母,在相对低温(8-15℃)发酵酿制的啤酒。
拉格啤酒发酵时,酵母向下沉淀,酒精含量较低,口感简单,酒体清爽。
代表成员有:德式黑啤、美式淡啤等市面上大部分工业啤酒。


艾尔与拉格相反,它是顶部发酵。
主要用的是传统啤酒酵母,在相对高温(15-25℃)发酵酿制而成。

这种发酵方式的代谢产物更多样,比如会产生酰类和酯类,增加啤酒的苦味和香味。
对比起来,艾尔啤酒的酒精度更高、泡沫丰富、香气更浓,但保质期短。
代表成员有:德式小麦、黑麦啤酒、比利时系啤酒等。

作家汤姆·罗宾斯曾说:“永远不要低估一份冰镇啤酒中可能包含多少帮助、多少满足、多少灵魂与超越。”
一杯啤酒,是沉闷生活里最易得的小确幸。黄昏、晚风、好友、酒精......无数闪亮的日子里,似乎都有它在身边作伴。
举起酒杯,我们慨叹过去。放下酒杯,我们继续前行。
END 
●旅图 |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上) ●头条 | 中国生态旅游集团与协合新能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热点 | 有格局,大概就是这样子吧 
点个“在看”不失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