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匠人才,助推企业发展——记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海川装备刘秀华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8-21 23:25:04
12
为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先进典型的辐射引领作用,广泛组织动员广大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2012年,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秀华同志牵头成立了“刘秀华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4月,刘秀华创新工作室正式获芜湖市总工会授牌。2021年11月24日,创新工作室获安徽省总工会授牌。2021年12月8日,刘秀华劳模创新工作室获海螺水泥股份党委命名首批海螺水泥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2023年4月,刘秀华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又获评海螺集团首批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和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

刘秀华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汇聚了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骨干33人,其中中级工程师20人、高级工程师2人,安徽省金牌职工、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1人、首届“海螺工匠”1人、海螺集团劳动模范1人,涉及产品研发、质量检测、生产技术支持等全过程,具体参与新产品开发、项目发展、生产经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创新创造。创新工作室抓住“创新”这一主题,围绕性能优化、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安全生产等主题,解决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工作室制定了分工明确、相互协同的运行制度,建成了创新工作室常态化、制度化运行模式,建立了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创效干劲,工作室成员自觉将公司的发展目标、团队的任务使命与个人奉献追求相统一。结合公司发展方向和经营管理提质增效的需要,创新工作室每年编制年度创新计划,并建立了月度、季度扩大会议跟踪、年度总结表彰等闭环管理机制,员工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截至目前,创新工作室共实施创新项目189项,参与创新项目人数360余人次。以创新项目为载体,员工不断磨练技艺,提升技术本领,打造了“全国工人先锋号”、首届“长三角大工匠”、“安徽省工匠年度人物”、“安徽省劳动模范”、“芜湖市五一劳动奖章”、“芜湖市技术状元”、“芜湖市工匠年度人物”等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立足创新工作室平台,创新人才大力开展创新创造,共获得专利18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获得安徽省新产品3项、高新产品6项,安徽省名牌产品1项、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奖13个,支撑了公司持续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中心获“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创新工作室每年确定一项重大创新课题,通过项目负责人牵头,各专业骨干人员参与的方式,提高课题的兑现率。2019年开展耐磨陶瓷材料研发项目,一举打破了该项技术的国际壁垒,也被列入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获得2项国家专利,荣获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奖。2020年-2021年参与的水泥生产线综合能效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海螺集团第三届技术创新二等奖。创新工作室始终致力于“四新技术”应用,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升级、设备技改等工作,利用现有技术、人才优势,开发了水泥生产线全套的主机装备、辅机及备件,设备性能赶超国际领先水平,推动公司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水泥装备制造基地,并逐步向其他高端装备延伸,研制了出口印尼的冶金行业Φ5.5*125m铁镍合金煅烧窑和Φ4.7*75m干燥机;2021年,制造组装下线了2台出口印尼的直径6.8米泥土压平衡盾构机整机,作为安徽省首台出口盾构机,加速了高端装备安徽造的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刘秀华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将持续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集结扎根生产一线、投身技术攻关、做到精益求精的产业工人智慧,深入推进创新深度和广度,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征程中展现产业工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