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2025年精酿啤酒市场规模达1342亿元?假的!!!精酿啤酒市场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8-21 19:53:37     61

今年,随着告别口罩时代和精酿赛道的升温,让很多按捺多年的酒馆梦,破土而出。“

去年这条街上只有一家原浆店,今年又开出来两家没见过的牌子,竞争挺激烈的。”河南一个网友说道。一位济南的朋友也说,他居住的小区附近,很多店里都上了精酿啤酒。“以前一到夏天大家都是吃烧烤,喝扎啤,现在不少店里都上了打酒机,精酿啤酒有好几种,稍微精致点的餐馆都会上点精酿啤酒。”这场创业大潮中,有不少是小白创业者,他们带着对梦想的憧憬,义无反顾地进入赛道。许多人简单地认为买好设备上点好酒,租个房子好好装修一下,就能轻松赚钱。

在小红书上,我们能搜索到一系列精酿小白创业笔记,“我从大厂辞职做酒馆,月入10万!”“圆梦了,终于开了一家自己的精酿酒馆”.....有资深精酿从业者表示,作为新兴赛道,自然是乐于看到更多人来做大这个行业。但是许多小白开店,对生意逻辑、品牌定位、市场环境一知半解,很容易出现‘短开短关’的情况,在燃烧了热情和金钱之后黯然离场。

“今年5月之后顾客就少了,这个月我可能要超支了。”老崔进入精酿啤酒行业已有七年,在杭州经营三家精酿酒馆,他对老啤条说,“今年的销售额比疫情期间下降了3-4成。虽然生意不好做,但今年新开的门店更多了,资本运作起来很恐怖,根本拦不住。”

价格战似乎每个行业都逃脱不了价格战的噩梦,精酿赛道也不例外。尤其到了啤酒旺季,有些伪精酿甚至打出1块钱精酿的噱头,有行业人员调侃,“或许再等一段时间顾客喝精酿就得倒找钱了。”价格战短期内或许能快速增加客流量和销售额,但是吸引到的大多是对价格敏感的人群,他们追逐的是价格,一旦有更低的价格出现,客群就会流失,没有忠诚度可言。对于品牌而言,如果频繁降价,不断刷新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低价”,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品牌廉价的联想,不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而没有底线的价格战只会劣币驱除良币,让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事实上,当下有不少品牌正在反内卷。

在新消费时代,人们对产品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也愿意为认可的产品买单,品牌正是抓住这样的消费需求,提升品质与价值,筛选掉价格敏感客户,让高净值顾客的体验感更好,形成自己的忠实客群。同时利用轻资产、高品质、极简风等思路突围市场,找到自己的出圈路径。市场浮沉,优胜劣汰,这是商业发展的常态,从业者不能因噎废食。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除了超市、饭店、小酒馆,精酿啤酒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夜摊、路边,并成为消费者的新“桌宠”。

当精酿啤酒开始无处不在时,会改变现有的啤酒行业格局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6月初,美团发布了2023年酒吧指南。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精酿酒馆”相关搜索量同比去年上涨320%;在京东超市“618”开门红28小时,精酿啤酒消费热情也迎来爆发,成交额同比增长160%。

精酿啤酒的进一步下沉,再加上龙头企业和资本市场的相继布局,其品类声量已经大幅提高,销量也在近几年呈现出几何式增长。尽管目前中国精酿啤酒市场销量占比并不高,但是经过长周期的发展,显然,精酿啤酒的消费潜力还有待释放。毕竟“野蛮生长”的背后,是更加多元的消费需求与丰富的场景体验在赋能。

目前所谓的精酿,严格意义上就是字面上的精酿,远没有达到真正国外精酿的水平。并且国内淡啤酒工艺已经完成了长期的市场教育,虽然精酿啤酒在不断发展和浮现,但不会彻底改变中国啤酒市场。“国产啤酒工业是奠定在淡啤酒工艺基础上的,要想改变整个产品线,国产啤酒工业必须完成全面的颠覆,这个基本上短期内很难完成;另一方面,口味的认同教育也需要时间,已经形成的口味和口感,是很难在战略上完成颠覆的。再说,啤酒工业的变革,不是一些小企业或者精酿馆就能完成的,如果没有领军企业参与,也很难真正实现。”

供应端:短时间内精酿啤酒产能大幅度增加

翻看近两年啤酒产业相关的扩产项目,新建投产大中型产能不下200万吨。加上中小型精酿项目就更多了,但值得关注的是,投资主体并非大厂,并且酒厂多建于中西部省份和三四线城市。并且绝大多数并没有相关啤酒行业经历,如:泉麦酒业投资10亿元,在山东设立济南明府城文旅精酿啤酒项目,规划产能20万千升;赋比兴投资11亿元,在陕西设立扶风县精酿啤酒项目,规划产能10万千升;中新房系宿迁洋河新区投资10.5亿元,在江苏设立宿迁市猎锋啤酒项目,规划产能10万千升。短时间大规模的产能投放市场,加大了行业困难程度。老啤条走访多家大型独立精酿工厂,发现很多精酿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10%。而供应端的增加,酒厂为了提高产能利用率价格战成为必然选择。

消费规模来看

2022年我国精酿啤酒真实销售规模约60到70万千升(包含进口精酿,国产大厂的福佳青岛白啤,1664等),出厂口径销售额约80亿元,其中独立品牌约30万千升。

而各大媒体,财经博主的2025预测数据比如875亿元,1342亿元,完全是纸上谈兵,不符合市场情况。其中1342亿元老啤条找到了原文:来自中金的2021年研报《精酿啤酒正成为啤酒行业二次高端化方向》原文如下:我们预计精酿啤酒市场在未来5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精酿啤酒消费量/市场规模占全部啤酒比重可分别达到6.3/17.2%。根据观研网测算,2020年中国精酿啤酒渗透率(即占全部啤酒消费量比例)为1.9%,在此基础上我们假设渗透率将逐渐上升至2025年的6.3%(2012年美国精酿渗透率的一半),并假设精酿啤酒平均零售单价保持25元/500毫升不变,那么通过测算得到2025年消费量为268万千升,2020-2025年CAGR为26.5%;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销售口径)达到1342亿元,占啤酒市场规模的17.2%。

资本端来看今年以来精酿啤酒投资遇冷

小资情怀助推下,精酿啤酒企业数量更是增长神速,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迅速涌起。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拥有约8000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95.5%的相关企业成立时间在5年之内,成立于1~5年的占比超6成,成立于1年内的占比超3成。近五年,精酿啤酒企业新增注册的年平均增速达95%。

据悉,我国精酿啤酒销量占行业比仅2%左右,而美国的这一占比达到13%。

“在酿造原理和酿造流程中精酿啤酒和工业啤酒类似,但在产品创新、原材料选择、小批量生产及特有的文化调性方面有区别。”大跃啤酒负责人向酒讯介绍,在营销玩法上,“跨界”正在成为核心关键词。同时大跃啤酒目前在洽谈融资,以借力资本快速发展,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会有进展。

围绕融资进展及公司的发展方向、护城河等问题,老啤条向轩博啤酒、新零啤酒、山东泰山啤酒等多家精酿酒企发函问询,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尽管精酿啤酒掀起行业新风口,但在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看来,精酿啤酒不可能取代工业啤酒。首先,工业啤酒凭物美价廉获得广大消费人群喜爱,精酿啤酒不具备这种性价比优势。其次,工业啤酒目前也在推动高端化,相关产品在商务消费领域布局,鼓励代理商、业务人员推荐高档啤酒,高档啤酒在工业啤酒的产品结构中有很大的增长预期。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重庆十七门、泰山啤酒、南京高大师等多个精酿啤酒品牌共获得46笔融资。但大多数都是浅尝辄止,最多投资到B轮。

今年仅乐惠国际近日抛出约4.6亿元的定增方案,主要还是投向精酿业务。根据定增方案显示,除补充流动资金外,募集来的资金主要投向“鲜啤零售终端建设项目”和“过程装备产能扩充项目”。计划3年在全国10个城市里新增445家自营精酿鲜啤小酒馆,其中提到,拟投入2.24亿元建设线下终端,还有1.94亿元用于产能补充。乐惠国际之前主做啤酒设备,从2022年开始布局精酿业务和线下酒馆,推出“鲜啤30公里”品牌,配合“百城百厂”的目标。但募资价格仅相当于当前股价的30%,精酿啤酒资本端遇冷可见一般。

其实,3年前乐惠国际就想要布局终端市场,并推出了一个4.1亿元的定增方案,投向“当日鲜精酿(啤酒工坊)项目”和“鲜啤酒售卖机运营项目”。按照计划,公司将用2年的时间建设300家可供应当日出产包装、当日销售新鲜精酿啤酒的啤酒工坊,同时用3年时间投放9000台鲜啤酒售卖机至目标市场的合作方营业场所及自营场地。

这一线下如果布局完成,加上当时公司当时正在建设的酒厂,在公司看来将形成一个完整的精酿啤酒供应链体系,并且可以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但在真正运营过程中,上述两个项目却遇到了很多难点,最终都未能成型。

精酿啤酒到底还行不行?

第一,精酿啤酒的消费力在突围。根据相关数据,中国啤酒的产量从2013年开始逐渐下降,这说明中国喝啤酒的人群在减少;有趣的是,中国精酿啤酒的消费量却在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工商登记部门数据,2018年中国精酿啤酒企业超2000家,到2022年相关企业已达到8242家。

 

第二,精酿啤酒所在的高端市场才是目前拿到更多行业话语权的关键。根据相关数据,2015年时,中国高端啤酒市场规模为1200亿元,预计到2024年这个数字将会涨到2800亿元,占啤酒总市场的40%。

 

不过横亘在精酿啤酒高增速和高消费量中间的,是精酿啤酒天然的小众导向,这或许也是精酿啤酒领域目前尚未出现现象级的创业投资趋势的原因之一:一个小众品牌要想发展成大众品牌,这中间有无数的不确定性。而如果无法满足大众需求,就很难成为国民级品牌。

 

一位消费投资人分享给老啤条的观点则是,精酿和原浆是一个趋势,亮点在于口味比工业啤酒好很多,但从小众顶多发展到中众,要到大众,还有很长的路。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