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社会实践 强国有我】第8期 :特色葡萄产业赋能村民共同富裕的现状调研——以毛竹山村为例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8-20 22:27:09     16

 桂林全州毛竹山村凭借特色葡萄产业成为脱贫典型村。7月2日至7月3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团队“振兴筑梦队”赴毛竹山村,通过实地走访与个别访谈,从毛竹山村的整体概况、产业种植与销售模式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深入调研该地特色葡萄产业赋能村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过程及实施路径,为其他乡村地区的特色发展提供参考。

 7月2日上午,调研团队初到毛竹山村便看到成片的葡萄种植基地。后期了解得知以毛竹山村为中心,带动周围村庄一起种植的葡萄面积高达3000余亩;种植基地中的葡萄品种多样,有南玉、温克、红地球等传统品种葡萄,以及自去年开始每户村民自愿拿出一亩地作为试验田的阳光玫瑰等新品种。

葡萄种植基地

      随后,团队成员与毛竹山村党支部书记开展访谈。村支书对当前毛竹山村的葡萄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情况以及未来规划进行介绍。在葡萄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方面,为加大葡萄的产量与销售范围,毛竹山村在村干部和理事会带领下遵循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理念,及时引进具有可冷冻储藏、可采摘周期长等优点新品种。葡萄销售以线上宣传推广、线下售卖相结合的模式展开。在未来展望方面,村支书表示未来将加强冷链技术的更新,以便展开反季节销售葡萄。最后,团队成员对第一批种植葡萄的葡萄大王王德利进行访谈,深切感受到葡萄种植为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他表示经过长期种植葡萄,自己也成为种植葡萄的“土专家”;并通过引进滴灌技术,使用避雨棚、防虫灯等,提高了种植效率和葡萄质量,自己和村民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 

团队成员与书记开展访谈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毛竹山村通过葡萄种植为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也找寻到其产业能够有序发展的原因。一是特色种植模式的指引,毛竹山村通过试验田的方式保证品种更迭的可行性。二是“党支部+理事会+协会+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使政策被传达、村民的声音被听到,民主协商表决的形式高效解决了村民在种植与销售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葡萄种植过程中合理使用除虫灯、滴灌等新技术,依据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进行建设规划,保证葡萄质量,以旅游业带动葡萄产业,最终获得快速发展。

-END-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团学联
文/张雅静 朱靖雯 张悦

图/张雅静 朱靖雯 张悦

编辑/廖晓芳
校对/叶倩 张旻雨 廖晓芳
审核/黄旭科 倪秋奕 陈曦琳
欢迎分享阅读,平台转载请联系后台

投稿信箱:jyxbxmt2020@163.com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