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讲真,白酒并没有那么深远的历史!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8-19 07:06:30     26

如果想了解中国的酒文化,那一定离不开白酒。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理所应当地认为白酒已经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代表着中国深厚的酒文化。但事实上,白酒的发展也就近四百年的事儿,白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也就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这答案可能会令你感到十分惊讶,其实和中国传统酒类比起来,白酒也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今天我们就来重新认识一下影响近代中国深远的白酒。

深受老一辈人喜欢的白酒并没有那么深远的历史

在许多年轻人的心目中,白酒一直是老一辈人喜欢喝的一类酒,老一辈人总认为白酒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实际上,白酒并没有那么深远的历史,中国传统酒文化通常指的是黄酒、米酒,并没有老一辈所说的白酒。自商周以来,人们的主流饮品是黄酒,“鸿门宴”中刘邦项羽喝的就是黄酒,“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刘备喝的也是黄酒,“痛饮狂歌空度日”中李白杜甫喝的还是黄酒。可见,中国主流酒文化一直是黄酒为主。

白酒从出现开始到现在也就只有短短四五百年的时间,又称作烧酒,最初只是一小部分的人喜欢喝,到了清朝中叶才逐渐传开。现在白酒荣获的“酒类至尊”地位,已经是20世纪后期的事了。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盛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本草纲目·谷四·烧酒》:“火酒,阿剌吉酒。”
清朝学者郝懿行《证俗文·酒》持相同看法:“火酒,秫酒也……火酒自元时始创其法,一名阿剌吉酒,见《饮膳正要》,李时珍《本草》详之。”文中的阿剌吉(Araq)一词,现代学界有两种解释,一说为“阿拉伯”的谐音,另一说为色目人语言的“出汗”,喝了白酒之后,容易流汗。

白酒真正出现的年代是元朝,而且深受外国影响

今天市面上许多的白酒历史宣传,例如什么唐代宫廷酒之类的,大多都是营销噱头,白酒真正出现的时间是元代。白酒诞生过程中深受外国影响。甚至可以说白酒是中外结合的产物。

白酒在制酒过程中,关键的蒸馏技术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公元8世纪,波斯人贾比尔•伊本•哈扬在实验室里,无意中探索出制酒的最先进技术—蒸馏。一般来说,不管是中国大米五谷酿酒,还是欧洲葡萄酿酒,都采取发酵的方式,酿出的酒酒精度数较低,黄酒通常为15-20度,达到30度的相当罕见。各个档次黄酒,无论工艺再怎么精妙,都只是让口感更有风味,并不能把酒精度数提高。阿拉伯的蒸馏技术对酒精进行提纯,使得酒突破大自然的限制,创造了30度、40度乃至50度以上的高烈度酒。

值得一提的是,将酒精蒸馏提纯的贾比尔•伊本•哈扬,还发现了硫酸和硝酸,改进了金属融化和晶化的方法,欧洲人把他推崇为炼金术师鼻祖。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白酒属于“高科技产品”,也就是蒸馏提纯科技。白酒与中国传统的黄酒、米酒不同,多了关键的蒸馏程序,因而白酒口感要比黄酒、米酒更强烈。不过,这也可能导致了白酒在中国较晚出现。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西征,灭掉了阿拉伯帝国,蒸馏技术才被带进中原,再结合中原的粮食发酵,最终产生出中国特色的白酒,从此东亚人品尝到了新的酒味。

在蒙古入主中原之前,蒙古贵族们就喜好饮酒。等蒙古人从阿拉伯那里获取蒸馏技术,造出酒精度数更高的白酒,饮酒之风更加浓烈。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就酷爱饮酒还曾派人将现在张家口康保境内白龙山下的清泉取回专门酿酒,用来犒赏三军

但是到了明朝白酒却不受贵族文人们喜欢。因为白酒只局限于蒙古贵族,在汉人士大夫阶层传播有限。上等工艺酿成的黄酒回味绵长,微酣又不醉人,符合明朝贵族士大夫们的品味,而白酒性烈,只有游牧民族和下层体力劳动者喝的惯,所以元朝灭亡后,黄酒又重新夺回“酒类王者”霸权,明代上流社会根本不把白酒放在眼里,更偏向黄酒或者葡萄酒。

一直到了明末清初,白酒才又重新被人重视。从明朝隆庆到清朝乾隆的200年间,高粱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到了乾隆后期,北方白酒的生产量已经超过了黄酒。但是黄酒产量虽然逐年降低,但仍然受到高官文人们追捧。

高级京官们互相应酬一般都喝黄酒;恭亲王奕訢与俄国外交官会面,赠送的礼物也是黄酒;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设宴席,招待客人的依旧是上等黄酒;到了近代,北京市民有点钱的,也是优先买高档黄酒,普通人家喝档次稍低的黄酒。白酒虽然在北方产量大,但是高消费人群依然偏爱上等黄酒。

说到上等黄酒,不得不提浙江绍兴的花雕、太雕、女儿红,皆为一流。还有山东黄酒、良乡黄酒,陕西的杜康,西凤,太白,稠酒都是有名的黄酒品牌。

白酒真正获得大众喜欢是在建国以后,原本不喝白酒的地区也开始饮用白酒了。主要原因是粮食紧张,那时候酿造白酒只用高粱就行,而大麦和小米优先作为主粮。

1950年代以后,酿黄酒的老作坊大批倒闭,酿白酒的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愈发兴旺,白酒成功逆袭,不再是穷人的酒,频繁出现在酒桌上,不管是应酬还是宴请,都十分受成功人士的青睐。令人惋惜的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黄酒文化却失去了往昔的光辉,随着士大夫文化一同没落了。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