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 易经智慧 | 素质教育 | 家庭生活
炎炎夏日,烈日高照,室外骄阳四射,室内杯盏觥筹,好不轻快、好不热闹!这是一场葡萄酒会,也是一场葡萄酒专业知识学习的盛会。
当地知名高校的化学老师范晓蓉女士站在讲台上,用她那优雅的姿态,激情洋溢的语调,博学广义的专业知识,传递着葡萄酒文化应有的柔美。
范晓蓉,英文名:Funny,南充首位获得WSET三级证书的国际高级品酒师,法国葡萄酒学者,曾获AIS意大利侍酒师高级认证,从事葡萄酒研究多年;同时,她也是WSET英国葡萄酒与烈酒课程的授权讲师、葡萄酒工作室“葡萄园1686”创始人;多家事业、企业、集团公司葡萄酒文化与礼仪顾问。
酒会开篇当然是关于葡萄酒专业知识的学习啦!这是范老师的强项。范晓蓉女士从葡萄酒文化与礼仪开始娓娓道来。
“葡萄酒好喝吗?”第一个问题就把200多名参会者问住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里,葡萄酒是相同的健康饮品……”,这样一个理念瞬间把葡萄酒文化的高度提升。
“何谓葡萄酒?”第二个问题再次让台下人员直接懵圈,呵呵!随后,范老师从葡萄果皮、单宁、颜色、葡萄果肉、果香、糖分酸类水分等专业知识向在座人员详细讲解。紧接着范晓蓉女士又从葡萄的生长地带、葡萄品种、葡萄酒产区、种类、命名和香味等方面,对较为畅销的葡萄酒品牌进行了讲述,并指出了某些影视剧中对葡萄酒道具错误使用等,同时在现场演示了生活场景中葡萄酒相关的礼仪规范。
“比如每一款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时间,其实是不同的。如果想要了解哪些具有价值的酒款,具有哪些特性,最好咨询专业人士。不过,如果可以掌握4大特性(酸度、单宁、滴酒精度和残糖量),自己也不难判断。并且,特性不同,也就是同款酒、不同年份之间表现出不同风味的原因所在了。葡萄酒在陈年的过程中,还会渐渐地发展出不一样的风味。不同年份的葡萄酒,因为天气状况的不同等等的因素,收获的葡萄果实中风味物质也会有所不同,所以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口感就会存在差异了。”范晓蓉女士讲到。
在这场特殊的酒会之中,范晓蓉女士一直在传输一种新的葡萄酒文化理念,“葡萄酒不是奢侈品,也不是生活必须品,选择葡萄酒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它是高品质生活与精彩人生不可或缺的元素,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态度,有了葡萄酒文化的熏陶,各位职场人士在人际交往等方面将变得更加高效精彩。
如何在日益纷杂的城市家庭生活中,享受惬意的时刻?以居家沙龙的思维,开辟东西方文化美学秩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Funny,范晓蓉女士这些年一直在追寻这样的一种葡萄酒文化理念。范晓蓉女士常说:“葡萄酒文化有着很深的学问,也非常微妙,懂酒的人,不如懂喝葡萄酒的人;找到一款好酒并不难,可是要想喝好一款葡萄酒酒,却并不容易了。”特别是在当下发展的时代里,如何把西方的葡萄酒文化与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让范晓蓉女士不断地在葡萄酒文化认知中探索这样的结果。
“当下,随着大众消费文化的不断变迁,葡萄酒消费日趋多元化,而如何为受众提供多元、个性、优质的产品服务,同时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交流中建立更为广泛的文化融合互动关系,这需要深层次、系统化的文化建构。”这是与范晓蓉女士交谈过程中,她多次谈到的问题。“在这个文化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以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为依托,秉承开放包容、融合创新的态度,坚守引领葡萄酒文化普及的使命,而对如今葡萄酒自身文化价值属性的深度发掘,需要不同领域的伙伴共同助力与支持,特别是在文化赋能与资源融合方面进行的探索与突破。这也是为什么本次酒会以“共融”为主题,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践行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能够与在座的各位嘉宾,共同探索葡萄酒产业与东西方文化生态的共融。”
记得在某个短视频平台上,有个播主曾讲到中国筷子的哲学话题:在中西方文明全面接触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青松有挺拔的美,鲜花有娇艳的美,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是花开两朵,各有特色,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顾此失彼!
弘易 倡德 随缘
掘真 行善 开慧
——晨朝题
【申 明】
本平台播报的内容凡涉及爆料信息、转载的图文内容,如若图片、文字有侵权等问题,请联系我方,经核实后我方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