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财惠研究所】中国啤酒行业研究报告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8-17 12:48:01     11

—财惠研究所—

财惠研究所致力于分析行业发展现状,解读行业最新政策,研判行业发展趋势,为大家提供有趣有料有价值的行业信息。

↓正文共4727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中国啤酒行业研究报告

财惠资本   王晶晶

一、从群雄到寡头,中国啤酒正当潮
(一)啤酒厂商处于产业链中游,终端议价能力较强
啤酒主要由水、麦芽、啤酒花、啤酒酵母构成,我们通过5种方式将啤酒进行分类:
1. 按啤酒色泽分类:主要包括白啤、黄啤、黑啤,白啤使用小麦代替大麦或大麦加小麦形式酿造,加入小麦后使得啤酒颜色淡于一般黄啤,酒花香气突出;黑啤主要使用烘烤后焦麦芽、黑麦芽为原料,焦香味突出,口味浓醇。
2. 按酿后工艺分类:主要包括生啤、原浆啤酒、熟啤酒。1)生啤主要包括鲜啤酒及纯生啤酒,是在酿成后经过滤处理但未杀菌类啤酒,含有丰富酵母菌,促进消化吸收,但因酵母菌持续发酵易导致生啤稳定性差,保存时间通常小于3 天;纯生啤酒,在酿造、过滤、包装过程种严格控制微生物,达到无菌酿造,利用无菌膜过滤技术滤除酵母菌、杂
菌等微生物,保留啤酒纯正口感,保质期6-12 个月,价格较高;2)原浆啤酒,不添加任何防腐剂、添加剂,不经过滤及杀菌处理,口味纯正,保质期通常在7 天左右;熟啤酒,经过滤及杀菌类啤酒,保质期一般在1 年以上。
按酿造工艺分类:主要分为艾尔啤酒、拉格啤酒、拉比克啤酒。艾尔工艺为上发酵型工艺,精酿啤酒主要使用工艺,麦芽浓度高,采用上等原料,发酵时间可达2 个月;拉格工艺为下发酵型工艺,主要酿造工业啤酒,成本较低,麦芽浓度低,口味清淡,发酵时间一般为7 天;拉比克啤酒为自然发酵啤酒,利用空气种漂浮的野生酵母发酵,具有较强陈年能力。
4. 按原麦汁浓度分类:主要分为低浓度型(原麦汁浓度2.5%-9%;酒精浓度0.8%-2.5%)、中浓度型(原麦汁浓度11%-14%;酒精浓度3.2%-4.2%)、高浓度型(原麦汁浓度14%-
20%;酒精浓度4.2%-5.5%)。
5. 按包装分类:主要分为罐装啤酒(330-550ml)、瓶装啤酒(330ml-640ml)、桶装啤酒(1L、2L、5L)。啤酒主要通过麦芽糖化后发酵制成,麦芽为重要原材料。啤酒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粉碎、材料糖化、过滤、煮沸、沉淀、冷却、发酵、发酵后过滤、杀菌、灌桶等10 个步骤。
其中,不同啤酒拥有不同发酵后过滤及杀菌程序,鲜啤及纯生啤酒仅需过滤,熟啤如干啤、冰啤则需过滤及杀菌两道程序。啤酒行业处于产业链中游,对上游成本敏感,下游终端议价能力较强。上游成本敏感:啤酒行业上游主要包括麦芽等酿造材料供应商以及包材供应商,其中麦芽主要由大麦制成,部分工业啤酒会使用大米及玉米淀粉代替大麦以降低成本,啤酒企业向上议价能力较弱,同时因啤酒原材料相对单一,对主要材料价格波动尤为敏感,大麦、玻璃、易拉罐、瓦楞纸为影响啤酒成本主要材料;中游寡头格局:产业链中游由啤酒厂商构成,主要分为国产头部品牌、区域品牌、海外品牌、外资收购品牌,目前我国啤酒市场已形成寡头格局,头部企业拥有规模效益及较强渠道壁垒;终端议价力强:下游主要包括线上、线下渠道商以及终端消费者,在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后,企业为向高端化转型已多次实施提价举措,消费接受度较高,对终端消费者议价能力强。
(二)复盘中国及美国啤酒发展史,我国啤酒市场正处
于中成熟度转高成熟度阶段
美国深耕高端啤酒产品多年,对中国啤酒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百威英博投资者研讨会报告显示,低成熟度啤酒市场拥有产量较低、品类单一等特点;中成熟度市场产量及饮酒量较低成熟市场上升,但啤酒品类仍然单一;进入高成熟度市场后,啤酒消费场景开始多样化,消费者开始追求啤酒品质及产品多样化。回顾美国历史,其在1933年至1978年已经历由低成熟度市场转向中成熟市场,并于1978 年开始转向高成熟度市场,发展高端化精酿啤酒;对比我国啤酒行业,同样经历由低成熟度市场转向中成熟度市场、并于近年开始转向高成熟度市场的发展过程,与美国啤酒行业发展路径一致;介于美国1978年开始进入高成熟度市场,深耕高端化市场多年,其发展历程对中国啤酒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美国于1978年开始由中成熟度市场转向高成熟度市场。1)1933年前:1919年美国颁布禁酒令,啤酒行业发展缓慢,产量较低属于低成熟度市场;2)1934-1977 年:1933 年,美国废除禁酒令,啤酒行业复苏,但由于禁酒倡导者持续活跃,同时二战爆发导致对原材料供应产生影响,行业发展及啤酒厂商数量仍然受限,但产量持续上升,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较1933年产量上升50%左右,彼时美国啤酒产量不断上升但产品种类单一,大部分啤酒厂商更注重产品均一性;3)1978年,美国颁布法令规定自酿啤酒合法,大批小型啤酒厂涌现,自此精酿啤酒兴起,美国啤酒品类开始多元化,消费者开始逐步追求高端化及多元化啤酒产品,美国啤酒市场转为高成熟市场。
我国啤酒行业主要经历“技术引进”、“一城一啤”、“圈地跑马”、“存量竞争”、“高端化”五个历程,目前正处于中成熟度市场转向高成熟度市场阶段:
1. 阶段一(1900-1978年):技术引进。20世纪初期,中国啤酒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垄断,酿造技术主要由西方企业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快速发展带动啤酒业进入新阶段,通过合作及引进形式,中国啤酒酿造技术逐步实现国产化。
2. 阶段二(1979-1993年):一城一啤。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及其他相关经济政策,中国啤酒行业开始快速发展,1985 年国家开始实施“啤酒专项工程”,到1988 年地方啤酒品牌数量超800 家,形成“一城一啤”局面,1993年中国啤酒产量超越德国稳居世界第二,在此阶段由于酿造技术及物流发展等因素,存在生产半径、运输半径较短问题,啤酒行业形成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发展出北燕京、南珠江、东青岛、西蓝剑格局。
3. 阶段三(1998-2013年):圈地跑马。由于啤酒行业具有侵略属性,并购其他啤酒厂商并扩大市占率成为企业壮大必经之路,华润集团、百威亚太、嘉士伯先后开启并购举措,华润集团在与蓝剑竞争多年后于2007年完全收购蓝剑品牌酒,行业寡头格局由此形成,以华润、青岛、燕京、百威、嘉士伯为头部企业。
4. 阶段四(2014-2016年):存量竞争。2013 年中国啤酒产量达到峰值,自2014 年开始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整体产量开始下滑,同比增速减缓。
5. 阶段五(2017年-至今):高端化进军。对标美国市场,我国在2017年前属于中成熟度市场,产品相对单一同质化,此后开始逐步转向高成熟度市场,年轻群体及女性群体新啤酒消费群体开始出现,对于多元化啤酒口感、口味、品类等追求推动消费升级,表现出与美国进入高成熟度后相似的市场消费特征,啤酒产品高端化、啤酒种类多元化成为新趋势及必然趋势。
(三)市场概况:存量竞争时代,高端化成效显著
我国啤酒行业于2014 年进入存量竞争时代,2017年开启高端化发展,目前高端化成效初显。1)供给端:2013年中国啤酒产量达5065万千升,随后开始逐年下滑进入存量竞争时代,2013-2017年四年CAGR 为-3.4%。2017年伊始,啤酒企业开启高端化,企业竞争策略由“份额优先”转向“利润优先”,高端化成效逐步在供需两端凸显,2021年啤酒产量回调至3562万千升,同增4.4%;2)需求端:2013年啤酒消费量5394万千升,2014-2018 年四年CAGR 为-6.7%,高端化开启后消费需求开始回弹,2019-2021年啤酒消费量由3796万千升增至3857万千升;3)行业容量:2019-2021 年啤酒市场规模由1581亿元增至1795 亿元,
2年CAGR为6.6%,2017-2021年CR5 均吨价由3275元/吨上升至3974元/吨,4年CAGR为5.0%,市场规模及吨价增长系高端化策略下产品结构调整所致。
二、行业趋势:短期量价齐升,中长期降本增效及高端化
(一)短期趋势:量升——现饮场景复苏带来短期量升及高端化加速
2023 年是疫后“全面恢复”第一年,更是商务部确定的“消费提振年”,啤酒作为消费领域重点行业,受益于消费场景复苏,行业基本面正在逐渐修复。伴随两会“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2020年疫情爆发,现饮渠道受损严重。啤酒应用场景分为即饮和非即饮,其中即饮主要发生在夜场,如ktv、酒吧、小酒馆,或传统餐饮场景;非即饮啤酒则主要由消费者通过线上渠道(淘宝等综合电商、短视频带货、团购平台、微信小程序、外卖平台)或线下渠道(商超、便利店)购买后留存家中。根据Euromonitor 数据,2019年(疫情前)即饮渠道销量占比51.5%,2020年(疫情后)即饮渠道销量占比48.5%,同比下滑3pct,主要系疫情期间我国多次采取居家隔离政策,导致现饮渠道受损所致。
夜场为高端啤酒主要销售渠道,2023年疫情全面开放后高端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并为企业带来短期量升。啤酒在即饮和非即饮渠道销量基本一致,但即饮渠道啤酒销售额远超非即饮渠道,表明即饮场景中啤酒产品单价更高、高端产品占比更高,而即饮场景中,夜场为高端产品主力场。我们选取在北上深热度靠前的3家ktv 进行啤酒价格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啤酒产品在ktv中的加价涨幅达到140%-210%,其中涨幅最高的达到211%,最低达142%,远高于在传统餐饮场景中加价幅度,消费者对ktv、酒吧、小酒馆中高价位啤酒接受度高,比价权小,因此夜场也成为能够助力啤酒企业实现高端化转型主要渠道。同时根据巨量算数调研,工业啤酒消费场景主要为家中自饮或大众餐厅,而高端啤酒产品如精酿啤酒主要消费场景为小酒馆、酒吧、娱乐场所、迪厅等。疫情爆发后居家隔离政策导致夜场及餐饮频繁关停,现饮场景受到巨大冲击,企业高端化进程相对放慢。
2023年我国疫情全面放开后,现饮场景复苏,将加速
啤酒企业高端化进程,同时疫后修复的过渡阶段将为企业带来短期的产量及销量释放,企业短期收益可期。百威亚太在2023年3月2日业绩交流会上透露,2022年中国线下渠道大量关闭,同时防疫措施导致消费者流动性下降,最终导致公司EBITDA有所下降,但到2022Q4末及2023年1月后情况有所好转,公司预估2023 年2月份所有渠道将有可能全面开放,全国一二线及其他线城市复苏模式展现出一致性,公司将会在第一季度过渡性疫后复苏中获得巨大收益。
(二)疫后修复进程良好,高端化增强企业抗压力
产量端来看,我国啤酒产量持续修复,已基本恢复至疫前水平。受新冠疫情及爆发初期停产停工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啤酒产量受到较大冲击,同比-35%,居家政策、娱乐场所反复关停等因素也导致2020年Q3-Q4啤酒产量同比-3%、-11%。2021-2022年,新冠疫情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与疫情共存成为常态化,复工情况恢复有秩,啤酒产量逐渐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对比2022年与2019年季度产量,2022Q1达815.8万千升(2019Q1:848万千升),2022Q2达1034.7万千升(1096.1 万千升),2022Q3 达1125.1 万千升(1137.6 万千升), 2022Q4 达618.5 万千升(644.5 万千升),产量数据已基本一致。
降幅情况来看:2020-2022啤酒年产量相对2019年分别下跌9%、5%、4%,降幅逐渐缩小;从季度情况来看降幅由2020-2021 年-35%至-3%变为2022年-6%至-1%,降幅幅度不断减小并趋向0 值,啤酒产量正在持续修复中。
销量端来看,其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恢复迅速。2019-2021 年,CR5 啤酒销量分别为3356、3299、3419 万千升,2020 年降幅2%,2021 年销量较2019 年上升2%,主要系啤酒企业持续高端化后应用场景拓宽带来的销量上升。从2022 年数据来看,青岛啤酒销量已基本追平甚至赶超2019 年水平,2022Q1 达212.9 万千升(2019Q1:216.6 万千升),2022Q2 达259.1 万千升(256.4 万千升),2022Q3 达255.9 万千升(246.5 万千升),销量增速稳步回升。盈利端看,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大幅提升,高端化及降本增效成果凸显。在销量与疫前水平
相近情况下,营收大幅增长主要系企业高端化后对产品提价所致,2019-2021年CR5营收为1227.83/1187.88/1331.48/1434.55 亿元,公司营收持续修复;此外,CR5 归母净利润攀升更为显著,除高端化提价因素,企业近年开始关停旧厂以提高产能利用率并减少管理费用,该部分有效降低企业成本,2019-2021 年CR5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16/89.23/151.93 亿元,2021 年较2019 年上涨幅度达47%,企业高端化及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