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谁在带节奏?致“白酒尽头”论者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8-14 16:00:21     24

我们一次次质问,

不是为相争,
只因为相信:
在一起,才是中国白酒。

 01 
“白酒尽头是董香”
“酱香之后唯董香,董香之后无它香”
“董酒,才是喝酒人的最终归宿”
这两年,类似发言在网上屡见不鲜,有人将信将疑,也有人深信不疑。

董酒,真能“拳打”五粮液、“脚踢”茅台,加冕下届酒王?

 02 
几乎所有说辞里,都提到一点:“董香,符合国人香气偏好的发展趋势”。
他们说:“米香、清香、浓香、酱香、董香,一路下来,香气体验逐步加重。”
他们说,“董香是白酒香型体系中的最后一环”,而一旦“喝惯重口味,就再也回不去
所以“董酒,是中国白酒香气的最后一站”。

 03 
董酒,有多重口味?
“酒中臭豆腐”“酒中榴莲”,绝非浪得虚名。
1963年第二届评酒会上,专家评语可见一斑:
香艳露骚,味浓丰润。
全国评酒会这类官方场合,惯用醇厚、绵长、舒适、优雅等“行话”。
能让专家说出 “香艳”“露骚”这“黑话”的,只此一家。
但此8个字,实在精准概括了董酒特点:香艳至极,甚至显骚露臭;入口甜润,而且丰满浓郁。
独成一门“董香”,真真是朵奇葩。
 04 
再对照现实,别说,白酒江湖还就是清、浓、酱轮流做庄
从七八十年代清香“汾老大”,到后来“白酒大王”浓香五粮液,再到如今酱香之神茅台——刚好符合这些人口中“清香尽头是浓香,浓香尽头是酱香”的周期。
 05 
作为老八大名酒,董酒也有黑马潜质。
首开董香宗派、三列国家机密、四获国家名酒。
中国唯一用药材酿制而不被称为药酒的蒸馏白酒。
世界唯一同时采用大小曲、大小窖发酵,双醅串蒸工艺酿造的蒸馏白酒。
1992年,董酒产销量就达11610吨,甚至超越了茅台。
家底够厚,资格够老。董酒叉个腰,不算骄傲。
果真如此,由董酒“接盘”茅台乃至中国白酒,岂非顺理成章?
可我们还有七道疑问。
 06 
一问:凭什么断言酱香尽头?
因为董酒最香?
最特别和最香,当然是两码事。过于特别,倒不见得是好事。
这就如香菜、臭豆腐、榴莲、螺蛳粉,“甘之如饴,弃之敝履”。
爱慕“董小姐,是惺惺相惜的注定;厌恶“董小姐,也是难以跳脱的命定。
因为味觉不可逆?
川渝火锅早早火到全国,后发的潮汕火锅照样风生水起。上世纪90年代,麻辣鲜香的水煮鱼是大热门,但这些年,砂锅粥、肠粉、小龙虾、 私房菜……爆品还不是走马换班?
“酱香尽头”论者,是否低估了味觉的多元性,遗漏了味觉的地域性,无视了味觉的适应性?
而粗暴对别人前途断言,是否又略显傲慢?
 07 
二问:凭什么挑动白酒内斗?
发言者更不妥之处,在于无意间营造了各大香型天然对立。
汾酒、五粮液、茅台、董酒……是竞争关系?一定意义上是的。
但中国白酒盘子够大、基础够深,足够大伙儿各美其美。
行业演变,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不是谁站上了谁的终点线、谁抢食了谁的蛋糕。
更遑论,中国酿造几千年,香型是建国后才有的概念。所谓“重味不重香”,是许多酒友及专家一致观点,不存在非此即彼“二极管”选项。
而董酒与茅台,同为遵义名酒“双姝”,这些年互动可亲密得很。
所以,请不要把各大名酒企、尤其董酒的格局看扁了,也不要把中国白酒的未来看窄了。

化用比亚迪的话:在一起,才是中国白酒。

 08 
三问:凭什么预判行业未来?
恐怕略有智识的酒友,都不会认为茅台仅靠香型奠定了今日地位吧。
一家千亿企业的成长逻辑是什么?
有基因,有机遇。一百多年前“一摔惊天下”是偶然,战火年代“四渡赤水”天机可遇不可求,新中国起步时出口换外汇的历程不可能重来……一句话,时势造英雄。

而今日茅台,是酒吗?它也是一般等价品。

如果要再造一个茅台,即便工艺百年不改、环境百年不变,谁能再赶上一次次时代东风?谁能再造一次次资本狂潮?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永恒的不确定性。

命运的齿轮,只有命运转得动。

 09 
四问:凭什么给酒厂扩产能?
要复刻酱香影响力,先要有覆盖全国的产酒力。
这一点,董酒恐怕尚不具备。
尤其董酒以130多种中草药入曲,加上1000多道工序、18个月以上超长发酵周期。硬要把产量拔到超上限,很难实现。
 10 
五问:
凭什么剥夺少数人的口粮?
凭什么臆想多数人的口味?
正如前言,董香接替酱香的言论,只是部分人臆测。我们也希望它仅仅是臆测。
首先,如果它真登上酒中珠峰,铁粉还喝得起吗?
事实上,近几年在董酒复兴战略下,其产品线已经涨价不少。
特密为例,2015年199元/瓶,如今“优惠价”直逼5000元一箱。而老董酒,涨幅堪比茅台。
很多酒友表示,之前存货已经舍不得开了,甚至有人坦言,可能要“弃坑”了。
让知音望而兴叹,是为好酒之憾。
再者,如果它真登上酒中珠峰,大众都能接受吗?
如果一款酒只有买卖,没有开瓶,它还真正存在价值吗?
且看“不受用”的酒友是怎么评价:
此外,1993年,中国全面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虎骨与穿山甲禁止上市交易,董酒只得删减配方。
“骚劲”小了,老酒友说,没那味儿了,新酒友说,这什么味儿啊……又成董香崛起一大挑战。
 11 
六问:是谁、为何在带节奏?
是酒厂的自卖自夸吗?
从1993年起,董酒陷身内耗,数次改组重建,厂方经历了太多。在商业上,已经和最头部拉开距离。但坦率说,2019年来,行业有目共睹董酒厂初心拳拳。这个企业在营销上鲜少发声,在酿酒上一如最初。
是买酒人的自发赞美吗?
果真如此,无可厚非。我们同样敬重董酒,但必须要讲,当下这只是理想、只能想想。
是少数卖酒人的别有深意吗?
如果是——那深意背后怕是生意,音量背后怕是销量
 12 
七问:这波节奏真能帮上董酒吗?
不好意思,即便从董酒角度出发,我们也不这么想。
因为最强的谋杀,是捧杀。
这不难理解:当一个人实力匹配不了梦想,大众期待值拉满了,被架上台,便容不得出一点错,否则全盘崩塌。
一念,路转粉,一念,路转黑。

董酒,危险。

 13 
“宇宙第一股”身后,“下个茅台”声音层出不穷,可谁又真能取而代之?
无他,长时间累积的竞争力,短时间是打不破的。
正如网友“Deep Sleeper11”所说:

“投资者苦苦寻找‘下一个’,更多是一厢情愿,是一种‘错过大牛股’后的补偿心理。

一方面,在特别早期来预判企业超常规成长,本就是极低概率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强者能发展到今天,其所依赖的竞争优势会长时间持续,更大的可能是各行各业体现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所以,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下一个茅台还是茅台,下一个万华或许还是万华。”

奇袭要那么容易,人间早遍地奇迹。
现实的预言家,不如梦想的实干家。
先知们,收了神通吧。
 14 
关于中国白酒到底怎么发展,这里我想借用今年4月,蓝鲸财经“创新·未来”大会上两段发言。
当时华致酒行连锁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伟分享到:
“品牌驱动下,酒业将步入名酒时代;品质驱动下,酒业将步入好酒时代;品味驱动下,酒业将步入老酒时代。”
“竞合发展新阶段,我们酒业人要凝聚共识,携手做大做强行业价值。”
是的。莫为一家一派立言,百花齐放才是春。我们相信,“携手做大做强”,正是酒业方向。
 15 
对董酒,最好的道路是做唯一的自己,不是做二代茅台。因为即便只作为一种工艺,董香无价。
对你我呢?
有事,能体体面面拿出一瓶名酒;没事,能悠悠闲闲滋溜两口好酒。不管江湖老大怎么换代,这就是酒友的好时代。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