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载自大图王

时间倒回三、四十年前,你还记得些什么?
本着对中国的好奇心,2009年起,法国收藏家和艺术家 Thomas Sauvin 便在北京郊区的一家废品回收站收购要被销毁的废弃底片。
如今,他已经收集了25公斤近120万张银盐胶片。
通过扫描、筛选、分类,他在社交媒体上向我们展示了上世纪末尾的20多年里,北京最真实的影像记录。



那是胶片相机出现并流行的20年,也是改革开放中国加速弯道超车的时代。
人们通过手中的相机,无意间记录下了那段白驹过隙的岁月。
有人曾评论说:
"那些拥抱冰箱和电视机的幸福时刻,演绎着各种发噱的喜剧故事。
没有任何职业摄影师的作品,能比这种大规模的影像人类学档案,更真切地表达上世纪80至90年代中国人的私人梦想。"



在修身、瘦脸技术没有没普及的时代,最真实的青春与美丽。


外来"时尚"与本土文化不断交融,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审美。




冰箱、彩电、洗衣机,那些与"三大件"合过的影,还找得到么?


平日的照相是带有仪式感的,到了景区,才舍得多浪费几张底片。


驼色风衣、回力鞋,都说时尚是个圈,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物质生活匮乏,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却一点都不少。
物质生活匮乏,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却一点都不少。

取景是可以安排的,但"安排"不了心情。

什么样的家庭,能搞辆拉达汽车来拍照?

还记得上次在天安门放风筝是什么时候么?

记忆随时光逐渐消逝,熟悉的人也逐渐模糊了脸。









这么美的穿搭,妈妈们都是时装博主吗?




爸爸们穿得也很潮。






这些穿搭让人感叹时尚就是一个循环!
现在多少小姐姐寻求的古装风不就是爸妈的衣服吗?



看来大家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去海边。



还热衷于做同款海边拍照pose。





热衷于和巨型雕塑们合照,也和现在的我们一样。


一些游客照很有纪念意义,比如依旧挺立的珠峰和不再完整的巴黎圣母院。


当年的埃菲尔铁塔和当年的维多利亚港。

旧时还有矿泉啤酒,也是很新奇的说法。







各种合照、集体照瞬间拉回过去的旧时光。




最喜欢的还是普通日常,小市民们的生活杂记是时代记忆最有共鸣的部分。
随着"北京银矿"的在社交媒体翻红,许多网友也纷纷在 Thomas Sauvin 的平台
分享出他们自己的独家记忆。

©️ tracy198911

©️ glad_xue

©️ adam.wen.1999
-The End-
图片均取得@beijing_silvermine授权
(网站:beijingsilvermine.com)
编辑:李凯祥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