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父辈的心目中,啤酒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
商业宴请,正式聚会,家族中的婚丧嫁娶,要么压根就不上啤酒,要么,啤酒放在桌角之下,与饮料混在一起,被人无视。
在我儿时的某段时间,啤酒甚至和橘子水、酸枣可乐、小香槟一样,被纯纯的当作饮料,属于儿童可以喝的范畴。
直到有一次我喝的头昏脑涨面目通红,方才禁止。
啤酒度数低,清爽如水,泡沫如尿,很多人咒骂喝酒之人喝马尿,说的正是它。
但在炎炎夏日,冰镇后的啤酒比任何饮品都要解渴,使得图一时爽快之人不知不觉便会喝多,腹胀如鼓,如厕频频,总算下来,看似价格低廉的啤酒,因其喝的瓶数多,反而比白酒贵。
在当时那个大家普遍不富裕的年代,喝啤酒喝痛快了,是件奢侈的事情。
那会儿的啤酒没那么多的佐料,口感醇、味道苦。
在我们本地酒厂,属于开拓进取产品,出厂的啤酒,连个灌装的瓶子都不给,直接用类似洒水车的大罐子车拉到街头,论斤卖。
每次酒厂出酒,好酒之人互相告知,大家骑着自行车,拿着塑料桶,前去十字街拐角处打酒。
卖酒人员先放放沫,接一两杯,免费喝,算作福利。
五斤十斤的不用称重,打满按标注重量算钱。若是有人拎着二十五公斤的桶来,那定是家中在建房修墙,打些啤酒回去,给帮忙的街坊四邻当解暑汤。
后来有了玻璃瓶灌装,人们尝过之后果然非同凡响。那啤酒,既清凉又爽口,还有莫名的优越感,喝起来底气都足。
喝过的啤酒瓶可以退钱换酒。
有条件的人家,把啤酒瓶整齐的码在平房院子的显眼处,路过的人光是看一看便口舌生津,道一句:“瞅瞅人家,条件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