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方源自《金匮要略》,为痰阻气滞之胸痹所设。
组成:瓜蒌实一枚(甘),薤白半升(苦)。
配伍结构:一甘一苦,或二咸(苦甘化咸)。
功能主治:补心,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用于心虚之胸痹病(胸阳不振,气滞痰阻证),症见胸中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现代常用于 治疗冠心病。
方解:心居胸中,心包络围护其外,故心胸内痛,胸胁满闷诸症,当属心病。《辅行诀》所载小补心汤与小泻心汤皆治胸痛,前者为“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后者为“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故心阳不振所治胸中闷痛短气,当以心虚为主。心虚则当补心,而咸味补心。瓜蒌薤白白酒汤以甘味瓜蒌与苦味薤白配伍,瓜蒌宽胸行气,化痰散结,薤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 二药均可用于胸痹之治,故配伍之后,苦甘化咸补心,既能振胸阳,又化阴 寒痰浊,通畅气机,用于胸痛喘息诸症。
阐发:《金匮要略》主胸痹证之方剂有三,即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三方基本病机皆为心阳不足,痰 气互结,不同之处在于痰浊 和气滞各有侧重。瓜蒌薤白白酒汤主痰浊气滞轻证,为 胸痹基础方。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辛咸之半夏,燥湿化 痰,消痞散结,用于胸痹加重之“不得卧”。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辛咸除滞,化痰散结,正为《辅行诀》中的“小补心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则又增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之症,故加咸味厚朴,宽胸下气;酸味枳实,降气除满;辛味桂枝,通阳降气,正合《辅行诀》大补心汤组方之意。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敦煌遗书《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可能是商·伊尹所著《汤液经法》的原理图,展示了一幅以五脏虚实辨证+五味补泻治疗为基础的诊病用药场景。陶弘景称此图为“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本书创造性地以“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识方解方,阐明百余首常用方剂的组方配伍本质,并附以图示,为中医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全新思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