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糖酒News
相信大家对上半年白酒行业的消费群体十分感兴趣!下半年的群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下半年酒业又将呈现哪些机会?话不多说,一起往下看看吧~
上半年白酒消费出现了哪些变化?

名酒品牌引导的中产消费升级已触及天花板,消费开始回归。
自2016年中国白酒产能到达历史顶峰1358万千升后,产能一路下降,到2022年的671万千升,已下降一半,预计今年将继续呈下降趋势。产能收缩的背后是消费需求量的下降,但作为企业需要发展,于是,全国一线名酒和省酒品牌都为了保持企业的持续增长,开始了近十年的产品结构升级历程。
前20年,是中国酒业高速发展的20年,也是中国中产阶层形成的20年。这20年,中国百姓收入快速提高,带动了基层人群的收入整体上移,塔基人数变少,腰部人数变多,整体向上搬迁,中产阶层逐步形成。这个时期形成的中产阶层主要是60末、80初年龄段的人群,也是最大的时代红利受益者,也是他们主要推动了近10年白酒由中低端消费向中高端、次高端甚至超高端消费的升级。
而当前,首先承受压力的也是这个年龄段人群。表现在消费上就是两极分化,一个是消费场景的分化,日常白酒聚饮价格开始向下走,以实惠为主,而办事宴请跟随当地主流宴请档次,消费高但频次降低,形成了更加清晰的消费场景分化,以降低开支。另一个是消费档次的分化,800元以上高端酒受高收入人群或政商务的带动会继续向上增长;大众消费300元以下甚至200元以下会受消费疲软的影响,回归理性消费,带来中低价位消费的增长;而300-800元次高端消费会受到抑制,甚至会出现下滑,从而整体形成典型的两极分化。

今年上半年,各省终端渠道的中高端酒价格倒挂、库存积压等现象,体现出大众消费的疲软和政商务用酒消费的下降。而反观百元以下光瓶酒却表现异常活跃,各省除去区域型品牌和新型光瓶酒品牌外,一线名酒也纷纷在各省重新重投资金攻城拔寨、布点结网,抢占百元以下光瓶酒市场。
我们在走访各省终端的过程中发现,50元以下的盒装酒越来越少,甚至在个别省份已很难看到其踪影,包括乡镇市场。与之相反的是,百元以下光瓶酒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据终端店反映,现在喝光瓶酒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而且40岁以下的年轻人偏多,平时聚饮喝光瓶酒开始占据主流,特别是30-60元价位的产品,增长尤其明显。
普通消费者对酱酒的消费需求带来大众化酱酒机会。
顺应、满足消费者需求总是比培育、引导消费者需求来得容易,可以说,近几年大多数酒企都在盲目跟风一线名酒,极少研究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但目前消费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当大家看到茅台集团推出大众消费的台源酱酒时,才意识到大众消费者对一两百元的酱酒是有消费需求的。那么,这个消费需求是现阶段才有的吗?当然不是。其实,很多酱酒品牌疫情期间就已开始重点关注起大众价位酱酒的运作,比如,珍酒的老珍酒、金沙酒业的金沙回沙、习酒集团的老习酒等。
清香品类或许比上轮酱酒品类发展得更平稳、更长久。
至于为何没有像前几年酱酒品类发展得那样如日中天,根本原因是山西的清香型酒企背后没有大资本和热钱的炒作;同时,本地酒企除汾酒外,整体规模较小,实力整体弱于贵州的酱酒企业。所以在清香型品类的发展扩张中,则没有酱酒那样来势凶猛。这更符合消费的发展需求,也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
其次,从消费端来看,清香型品类未来更具备市场发展机会。究其原因,首先,清香型白酒定价更符合大众消费价位,特别是未来3-5年,其更容易受到普通消费者的青睐;其次,清香型白酒属于入门级的白酒香型,其绵甜爽净的适口性特点更容易被90后的年轻消费者所接受。同时,90后消费人群3-5年后又会成为白酒的主流消费人群,双重叠加,清香型白酒的未来消费容量巨大。
△END△
感谢你看到了最后,
点击下方关注我们,了解“糖酒News”
往期推荐
—————————————————
后悔没有早点看到!看完终于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