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展览·推荐|『月明满地相思』——纪念溥心畬逝世六十周年寒玉堂师生展开幕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8-02 10:14:35     61

  //  

月明满地相思——纪念溥心畬逝世六十周年寒玉堂师生展

Memorial to Pu Xinyu 60th anniversary of death - Han Yu Ta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exhibition

时间:8月1日-10日(9:00-17:00)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西湖文化广场32号4楼

主办方:西泠印社美术馆

承办方:北京有美文化

策展人:任泽君

学术支持:董良彥 余锦生 朱军

1956年6月,溥心畬即将离开日本返回台湾,临走之际他对弟子李傅铎若说“咱们以后大概不会再见面了,我的画在你身边即如我在你身边。”每每想到先生此言,再看到先生画作,他挥毫弄墨时的身影亦会浮现在我脑海。李傅铎若女士乃先生旅日时所收女弟子,随侍先生左右近一年光景,师生情谊甚笃,她呼先生“心师”,使人听来倍感亲切,故下文中亦以“心师”代先生之名。

1955年秋,李傅铎若和溥心畬在东京合影

心师以天潢贵胄之身世,遗民没落之经历,潜心书画;又以良好教育得深厚之学养,辅以高逸之笔墨,复杂之心境,使其画作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使他在二十世纪乃至历代中国画坛都享有一席之地。令人不禁感慨,心师的命运与赵孟頫、八大、石涛何其相似——他们都因朝代更迭而家世没落,然拥有超凡天赋最终抵达文人画的至高境界。只不过心师站在了新旧体制的分界线,千年帝制的终结意味着之后再无此类来者,无怪乎周弃子感叹道“文人画的最后一笔”,詹前裕则称他为“中国皇族绘画的最后奇葩”。

2013年北京画院“松窗采薇”溥心畬书画展现场

今年适逢心师逝世六十周年,国内外各拍行相继推出心师作品专题,在书画市场中掀起一股不小的“儒风”。虽然心师的作品在拍卖上经常亮相,但在官方机构的展览中却鲜有露面。早在2013年北京画院举办“松窗采薇”溥心畬书画展览时,吴洪亮先生就曾指出这一现象,然而十年过去,似乎仍未有大的改观。因此,对于心师艺术之成就仍需得到更为广泛地关注与重视。

此次“月明满地相思-纪念溥心畬逝世六十周年寒玉堂师生展”得以呈现,有赖于多方机构及有心人士的帮助。为表追思纪念,严群后人慷慨出借家传心师写赠“不党先生”之遗迹,暨各界资深“溥粉”藏家倾情提供历年购藏的心师及寒玉堂门人佳作,内容宏富,颇为可观。此展不论展品质量与规模均为近年来少有,而“寒玉堂师生展”当属中国大陆首次。

四〇年代末,溥心畬与家人摄于杭州孤山

严群在杭州

心师1948年至1949年客居杭州期间饱览名胜,常寄情丹青写其心迹,又授课传艺、结交俊贤,至渡海前数月还曾在杭办展,可见当时盛况。惜此间作品大多散落烟尘,仅以吉林省博物院所藏数件嘉榞上款为众人熟知。严家所藏心师之作,均为在杭期间写赠“不党先生”,秘藏多年公之于众,何其幸哉!此辑作品面貌多样,有恭敬谨严,亦有闲情戏笔,山水、花鸟、人物、鬼趣各类题材无所不备,称其为渡海前作品中之翘楚亦不为过。勾连作品中的内容、诗词和相关史料,对于探究心师渡海前后画风、书风、心境的转变及补充个人事迹、年谱的缺漏均有所益,而关于不党先生收藏家身份的定位及其在近代史中的影响或许能有新的发现。

溥儒 为严群临沈石田《招隐观泉图》 

绢本镜心 

14×11cm

(严群后人提供)

溥儒 袖珍杂画册

绢本册页

9.5×5cm×8

(严群后人提供)

溥儒 戏笔自珍册

绢本册页 

7.5×4.5 cm×8 

(严群后人提供)

溥儒 沙晚嵴令寒

纸本镜心

39×28 cm

(严群后人提供)

溥儒 柳上黄鹂

纸本镜心

34×22cm

(严群后人提供)

各界资深“溥粉”所提供的心师及寒玉堂门人佳作,均为历年来倾囊购藏,诸如心师夫人李墨云旧藏;安和、徐建华、李傅铎若、葛民均等多位门人上款及珍藏;高华、郑宝南、熊式一等各界名流所藏;以及《溥心畬书画全集》、《溥心畬先生书画遗集》等权威出版之作比比皆是。用心搜罗,耗金费时,去伪存真,方家自知其来之不易。

溥儒 为郑宝南临马麟《溪山行旅图》

绢本镜心

68×29cm

溥儒 普陀山观音

纸本镜心

40×21.5cm

溥儒 唐人诗意册

纸本册页

25×17cm×12

溥儒 为徐建华作百年齐眉

纸本镜心 1961年作

73×33cm

溥儒 六祖图 

纸本立轴  

1953年作 

55.5×32.5 cm

溥心畬与学生宴会后合影

心师生前弟子众多,受其影响之人更是不计其数。1949年以前从北平的恭王府、颐和园至南京、杭州等地,渡海后从临沂街寓所至台湾师大艺术系,再后游历香港、日本、韩国、泰国均有讲学或收徒之举。因其声名显赫,求画者众多,继而产生应酬、代笔、作伪之情形,以至产生作品面貌良莠不齐之现状,给后人鉴别真伪造成相应的障碍,故梳理研究寒玉堂门人作品,对于心师作品的鉴定大有裨益。

寒玉堂门人合影

此次展览及作品集囊括了寒玉堂十六位门生之作,其中高贞白、萧重华、金道五、证和法师、宁邸中均为心师早年居北平时期的弟子,除萧重华外,其余几人都有为心师代笔的传闻;安和与曾其分别为心师在1946年和1948年游南京、杭州时所收女弟子;江兆申、姚兆明、高畹云、黄云溪、温碧英、汪佩芬、萧一苇为渡海后的1950至1955年期间进入寒玉堂门下,其中以江兆申、萧一苇在台影响较大,当今著名的美学学者蒋勋就曾从萧一苇学画山水;陈隽甫、吴咏香夫妇则在渡海前后一直跟随心师左右。另外,心师家族子侄辈中跟其学画者亦有不少,其中以启功先生最为著名,此次作品集中收录有两件启功早年山水,从中可窥得一二。展览作品中另有其外侄毓崟山水一幅、长女韬华绘瓶花一帧,韬华于1948年嫁给西鹤年堂医馆少东刘一峰之子,1949年后失去联系,作品存世极少。

1984年寒玉堂弟子纪念溥师逝世20周年联展请柬正面、背面

心师逝世后,在台的寒玉堂弟子曾多次举办纪念展,其中以1984年“寒玉堂弟子纪念心师逝世二十周年师生联展”规模和影响较大,不仅有数十位弟子作品,还有李墨云夫人借展的十余件心师精品。今年适逢心师逝世六十周年,本展在中国大陆首次藉“寒玉堂师生展”之主题,更显其追思之意!囿于时间、场地诸多因素,征集作品有未能展出者,将一并收录于《月明满地相思:纪念溥心畬逝世六十周年寒玉堂师生作品集》以补缺憾,作品集之编辑工作迫于紧急付梓,有诸多未尽之处,谬误亦在所难免,还请方家不吝指教。

任泽君

2023年7月

寒玉堂门人作品

启功 溪山泛舟

纸本成扇 

1935年 

19×50 cm

韬华 瓶花

纸本镜心

29×18cm

宁砥中 琴操参禅图

纸本立轴

69.5×30.5cm

姚兆明(画)溥心畬(题)峰峦葳气

纸本立轴 

1950年作

119.5×56cm

陈隽甫 吴咏香 仿宋人笔意

绢本立轴 

1948年作

63.5×34cm

萧一苇 江阁远帆

纸本立轴

110×46cm

 滑动查看更多

汪佩芬 古道萦纡 

纸本镜心 

1951年作 

24x97cm

高畹云 百花竞艳 

纸本镜心 

59.5x28cm

安和 秋声归舟 

绢本镜心 

1971年作 

90x22.5cm

展览现场

来源:画会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