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酒,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慰藉,是中国人民生活的一种乐趣。品好酒,聊艺术,畅人生,7月29日,广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在高地音乐餐吧举办了一场“酒道人生,携手同行”的主题活动,四十多名老中青校友参加。


七月流火,屋内却清凉。下午三时,活动的序幕渐次拉开。场地提供者、广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揭涵致辞,对校友们的光临表示欢迎,希望将此闹市中安静的一隅之地作为“北大小酌”活动基地,校友们常来常顾,于此学习、分享、碰撞、升华。





北京大学中文系87届校友朱思旭,首先作“酒道人生”的主题分享。朱校友是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创会会长,国家葡萄酒一级品酒师、白酒一级品酒师,对酒与文化、艺术、人生有着深刻见解。
“酒道人生”

由酒的生命张力,到“道”的阐释,医道、药道、酒道,深入浅出,朱校友娓娓道来。
酒是什么——酒是有生命的,兼水性、酒性、药性,与《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易经》中的“阴阳平衡”、《黄帝内经》的“上医去未病”相呼应。
喝多少酒合适呢——喝酒是享受,乙醇的“醇”即示“享”,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琴棋书画诗酒花,微酒促渐臻佳境。
什么时候喝酒呢——“酒”字亦示之:酉时最好!酒是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正午饮之如火上浇油;酉时饮之则温润肾经。
和谁喝酒呢——和有文化的人喝酒。何为有文化,梁晓声先生已做了恰如其分的概括:“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和有文化的人喝酒,喝出酒文化,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朱校友整场分享引经据典、妙趣横生,尚未饮酒,校友们已如醉如痴,意犹未尽。




江南大学食品工程学院85届校友揭广川,接着作“品酒艺术”的主题分享。揭教授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酿酒师、一级品酒师,在酒的研究上颇有心得。
“品酒艺术”

揭教授本次从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载歌载舞载酒的场景说开,逐一介绍了酒的成分、类型、标准、品鉴以及艺术。
酒与药密不可分,古代出名酒之地,皆为中药材集散地,如安徽亳州之于古井贡酒。围绕酱香型白酒,揭教授条分缕析,言之綦详。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讲究“12987工艺”,即需1年的酿造时间,中间经2次投粮,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酒贵,即贵在耗时长、得率低。
品鉴佳酿,需调用眼、鼻、口、耳等感官,重点品评香气和味道。眼睛的艺术是美术,耳朵的艺术是音乐,口也有自己的艺术。白酒的味道是酸、甜、苦、咸、鲜、辣、涩,对应音乐的do、re、mi、fa、sol、la、si,对应美术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正如酿酒泰斗梁邦昌先生所言:“美酒犹如一部液体的交响乐。”白酒的艺术与音乐的艺术如此相似,白酒的味道就如同音乐的高低起伏般让人陶醉。



校友们一边聆听揭教授的品鉴理论,一边执酒杯感受白酒的醇香,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夏日悠长的午后沉醉。




这里有好酒,有药茶,有桂圆,有葡萄,有流水淙淙,有游鱼曳尾坛中,窗外车水马龙,屋内言笑晏晏,一派怡然自得之景。






转眼间,斜阳晚照,宿鸟归巢,太匆匆,余味无穷在心中。手相携,肩相并,移步楼顶,笑逐颜开合影留念。



夜幕降临,高地音乐餐吧的美食在夜色中恣意散发香气。校友们或举杯换盏把酒言欢,或浅斟低酌临风抒怀,在这一方衡宇内,感受天地人和、万物之美。



宾主尽欢,席散而人不散,校友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相约下次“酒”相逢。
\ | /
★

撰稿:陈美谷
图片:毕海风、陈美谷
终审:张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