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汪昌荣:探究我国的酒文化及其与酒有关

作者:佚名      2022-07-17 19:00:27     218

试探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酒文化(作者:汪昌荣)发布日期:2009-9-22 内容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 的文明史,酒文化是文明史重要内容之一。探究我国的酒文化要从我国古代文人留下的诗词 歌赋中研习揣摩。本文从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所选诗词文中摘录有关描写写“酒”及与酒有 关的背景的语句,尝试探究我国古代的酒文化。材料短缺,挂一漏万,探究内容肤浅,但是 文化具有共性、大众性,窥一斑而知全豹诗词中的酒文化,从摘录的有限的文句中,大致可以粗线条地显现 我国的酒文化。 词:初中语文古诗文 酒文化 探究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是 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 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传统的 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文人与酒更有缘分,所以诗词歌赋文记载 “酒”的不胜枚举。

笔者因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耳濡目染书中的酒香酒气,因此,平时 也爱小酌一杯,酒酣情浓,兴致所至,把初中语文所选诗词文所涉的关于酒的内容的句子, 分类拣择,以试探究古代酒中所体现的文化现象。 一、“莫笑农家腊家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待客之道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泱泱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传统美德,品茗饮酒即 是待客之道。老朋友不用说要端杯把盛,即使是陌生人也以酒食相待。“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客”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里的人热情招待一个完全隔世的陌生渔人;陆游 的《游山西村》中的“莫笑农家腊酒一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的农人是多么的憨厚纯朴 无私啊。“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在《浣溪沙》中写出了朋友热情的劝酒 而使自己“酒困”“思茶”这种情况不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吗? 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闲情逸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倡导“秉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古代文人秉承这一自由思想,他们大多嗜酒,纵情于千里之外,似闲云野鹤一般。“开轩面 场圃,把洒话桑麻”这是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的诗句,多么悠闲自在的“农家乐” 啊,浅斟慢饮中既欣赏了农村特有的自然风貌,又学会了事农桑的有关知识,酒成了最好的 载体。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上看雪的人寥寥无几,足显作者心性高洁,遇此难遇的知已,怎 么会不饮酒而别呢?、 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助兴成欢 酒能佐餐,酒能助兴,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酒后吟诗作文,每有佳句华章,设想 一下,没有酒的宴会,应是如何的索然寡味啊。“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 梦令》中早年的李清明生活得那样无忧无虑,郊外野游也能放纵一饮,是何等的“疯”啊, 对比后来的她,简直判若两人。“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在那样窘迫的生活中,陶渊明依然酒性不改,欢饮大醉,可谓单纯 天真的酒痴也,这就是《五柳先生传》中作者的自画像。对于酒仙的李白,借酒助兴,便引 诗情到碧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描 绘了秋高气爽,大雁振翅,登楼吟咏,怎么能缺少那激发豪性的玉液琼浆呢?对于治下风调 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守欧阳修来说,可以以酒助兴,与民同乐了,他在《醉翁亭记》中 毫不掩饰的描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觥筹交错”“醉能同其乐”。 对于贬谪23 年之久的刘禹锡来说,见到了离别已久最能理解自己的老朋友白居易,有满腹 的委屈,满腔的怨愤要倾诉,但借酒助兴却没有让他醉倒,他清醒地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中唱出了“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保持了多么高的政治觉悟啊。仕 途失意,屡遭排挤,不受朝廷重用的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苏轼,他是一个乐开派,得意淡然, 失意泰然。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他嚎了一嗓子:“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山阳关无故人”——壮威饯行老朋友即将离别了,饯行饮酒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豪言壮语相赠,满 腔热情抚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是曾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 写的饯行宴上的场面。 五、“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忘忧解愁 自曹操的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往往成了失意之人的麻醉 剂,忘痛药,也往往成为这些人的精神寄托。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 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不正是典型的以酒来麻木自己的神经吗?“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描绘的孤灯影只,形影相吊的凄 清意境只有诗人感受最深,这样的夜晚,酒就是最好的安慰剂啊。

杜牧最能感古伤今,他乘 舟泛游夜秦淮河,听到那亡国的靡靡之音,对秦淮河的夜景意趣顿然消失,他只有喝起了闷 酒。“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正是他在《泊秦淮》中伤心欲绝之辞。 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忆昔思乡 “忆往昔峥嵘岁月”,古代文人大多命途多舛,他们也好回忆往昔的坎坷历程。对于诗仙的 李白,面对美酒佳肴却丝毫没有酒兴食欲,这实在令人费解。李白在《行路难》中的“金樽 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道出了往昔在朝廷做 官为小人谗陷而不得不离开京都时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时境况。身为宰相,一生享尽荣华富贵 的晏殊,他有什么烦心之事呢?“一曲新词酒一杯诗词中的酒文化,去年天气旧亭台”是他在《浣溪沙》中 的吟咏诗句。原来他借酒抒怀,是因为“无何奈何花落去”回忆过去的岁月“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感叹时光流逝,岁月不再啊。思乡怀人、建功立业,在古代文人笔下成为持久主 题,范仲淹《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和《渔家傲》中“浊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以及辛弃疾《破阵子 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们因常年戍守边关,征战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早日结束战争的急迫之情,唯有借助那浊酒来排解、释放。 酒文化借助经典诗词文流传于世,绵延至今,影响着后人。我们今人要发扬光大酒文化。但 切不可混淆酒文化与醉酒的概念。酒能成事,也能误事,对于后者,我们要大声地说“不”!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师用书 2.百度百科:中国酒文化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国白酒门户网www.460.net.cn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