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赐名酒,地赐名泉”“枣集美酒,名不虚传”
在中国的名酒发展历史中,许多的名酒,至今都还能够看见其踪迹。不管是西凤酒,还是宝丰酒,对于一个时代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是中华名酒库中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而今天我们能够喝到这么多品种繁多的酒,也是名酒酿造技术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体现。今天我们从历史中去窥探酒的故事。
枣集酒历史比较远,春秋盛唐时期都是皇家贡品,宋真宗赵恒钦定为“宫廷贡酒”,老子在世时期就经常喝枣集酒,因为宋真宗赵恒经常带着枣集酒前往鹿邑拜访老子,;老子的很多诗词都是在喝了枣集酒之后有感而发的。

枣集酒有“天赐名酒,地赐名泉”“枣集美酒,名不虚传”之美句流传。公元前518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祖师孔子问礼拜谒于道教祖师——老子 (李耳),老子奉上枣集酿造的美酒招待孔子,孔子饮后遂留下“惟酒无量,不及乱”的千古名言。宋真宗赵恒于在中祥符七年来鹿邑拜老子,夜宿老君台前“明道宫”饮用枣集酒后才思大发,命笔写下“先天太后赞碑”立于太清宫门前,并下诏地方每年进贡两万斤枣集酒作为宫廷之用。枣集酒是老子故里的名酒,孔子也曾喝过。
宋真宗赵恒于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来鹿邑拜老子,亲临太清宫,以枣集酒为祭品。夜宿老君台前明道宫,饮用枣集酒后才思大发,命笔写下《先天太后赞碑》立于太清宫门前,并降诏命令地方每年进贡两万斤枣集酒作为宫廷之用。宋真宗钦定枣集酒为宫廷贡酒,有“天赐名酒,地赐名泉”、“枣集美酒,名不虚传”之说。


清代《鹿邑县志》说,枣集民间用黍酿酒,也用秫酿酒,名为蒸酒。河南人都知道:“鹿邑产美酒,好酒出枣集。”在鹿邑,人们则常说:“枣集美酒似琼浆,喝上一盅三日香。”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枣集酒不但象琼浆玉露,酣醇味美,而且还窖香芳浓,绵甜纯正。同时,枣集人不仅擅酿酒,还擅品酒,爱喝酒。
枣集酒流传到今天,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一代名酒,是中国酒文化的总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没有品尝的机会,但我们要记住中国的文化。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