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紫铭先生,资深白酒爱好者,平日喜欢钻研酒文化,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样喜欢喝酒,喜欢酒文化呢,如果是的话关注我,我会陆续发送酒文化酒知识的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吧。
“你还记不记得,你刚开始喝白酒时候的那种感觉?”网友们对此的回答是五花八门,”有“苦”的,有“呛”的,有“香”的,甚至还有“甜”的,但是要说是“辣”的,应该是很多人的心声。
所以,问题来了,白酒为什么会辣?辣味是酒精引起的吗?越是高度酒就会越辣吗?
首先明确一点,白酒的“度数”是指酒精在白酒中的体积占比,52°的白酒是指这瓶白酒中的酒精含量是这瓶酒体积的52%。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纯酒精的味道,并不是“辣”,而是“微甜”,所以,这种酒的辛辣程度与它的度数无关!
那么,白酒真正会辣的原因是什么?
原来,酒的成分非常复杂,除了水之外,还有醇类、醛类、酯类、酚类、酸类、糖类、量元素、金属离子……嗯,每种都还包含复杂的子类,这些物质共同构成了 白酒的口感、风味,有的闻起来香,有的有酸味、甜味、苦味,有的使酒体变色,正因如此,中国白酒才分成了这么多香型和流派,白酒也因此而变得富有生命力和迷人。
评价一瓶好酒,重点在于味道的和谐,感觉的均衡,是否有变化和层次感。人们普遍认为,“辛辣”的酒不如醇香、甘甜的酒,产生“辛辣”这种味道的原因,就是醛类,乙醛占了绝大多数。
醛类物质才是造成白酒辛辣感的“真凶”!
那么,醛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在酿酒的过程中,由于对原料的控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导致了醛类物质的产生。例如,辅料(如谷壳)的用量过大,而且没有经过蒸馏就被使用,使得在酿造时,多缩戊糖在加热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糠醛,从而导致酒有糠皮味、燥辣味;又或者是发酵温度过高;如果操作环境不够干净、卫生,就会导致糖化不良、配糟感染等杂菌,尤其是在乳酸菌的作用下,会产生甘油醛、丙烯醛等物质而引起的不正常发酵,从而导致白酒的辛辣味增加。
再有就是发酵速度不平衡,前火猛,吹口来得快而猛,酵母过早衰老而死亡引起发酵不正常,造成酵母酒精发酵不彻底,便产生了较多的乙醛,也使酒的辣味增加。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白酒的辛辣感,使之更加醇和呢?除了加强工艺控制,规范操作流程,减少醛类物质的产生从而降低新酒的辣味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降低辛辣味儿。
陈酿
新酿制出来的白酒,有很多的杂质,味道很刺鼻,如果白酒长时间地存放在有细小孔隙的陶罐中,像硫化氧、丙烯醛和其他低沸点的醛类、酯类的不溶于水的气体和液体,都会被自然地蒸发掉。因此,新的白酒经过陈放和成熟之后,辣味减轻。
勾调
传统上认为酒是由酸、甜、辣三种味道复合而成的,通常如果诸味协调的话,是不应该出现辣味的。用不同年份的调味酿与新酿制的酒进行勾兑,以达到各种口味的平衡,以遮盖酒的刺激性。只要勾兑得当,就算是“三精一水”这样的新工艺白酒,也不会让人觉得辛辣。

但是,“不辣”并非真正的“不辣”,只是“显得不辣”而已,这是由于醛的作用并未消除。要注意的是,不同香型的酒,比如浓香和酱香,因为香味物质的差异,对口腔的刺激程度也不相同,也会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