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 红酒都很贵,几十块钱的都是勾兑的假酒
事实上葡萄酒并非都很贵,很多葡萄酒都是百元以内的,甚至四五十块的红酒有很多都很好。
很多适宜日常饮用的葡萄酒,果香丰富,口感顺滑,便宜又好喝。现在市场上调制的假酒、国内灌装的葡萄酒都已经非常少见了。正规渠道你能买到的进口葡萄酒,都是纯正的进口货。换句话说你能喝到假冒伪劣红酒的概率,比喝到地沟油的概率低太多太多。
误区二:保鲜膜、瓶底深凹槽,就能代表这是一瓶好酒
在中国流行一句话就是判断一瓶好酒需要有三大要素:重瓶、深凹槽和保鲜膜。其实这是完全的一个错误概念,甚至有些酒商会存心寻找一些符合此类标准的酒来宣传以此提高销量。我们一个个来分析这三个因素各自起到的真正作用是什么。
保鲜膜:它真正的作用是为了保护酒标,是为了避免酒标在陈年储存过程中或者在运输过程中被破坏。
重型瓶:其实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葡萄酒液,光照、高温、温度大幅度变化,以及运输时的震动等都会影响葡萄酒品质。重型瓶瓶身的玻璃厚度较一般的酒瓶更厚,可以有效减弱上述不利因素对酒液的侵害,起到保护葡萄酒的目的。
深凹槽:为什么葡萄酒底部会有凹槽呢?因为一些葡萄酒在陈年过程中会产生沉淀物,如果酒瓶底是平的话沉淀物就会以较大的接触面积对葡萄酒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深入的凹槽来积累沉淀物并减少与酒的接触面积。
误区三: 越大牌的红酒越好喝
盲目追大牌,不仅仅会增加喝到假冒大牌的风险,本身也并不一定是最佳口味的选择。
你或许没有想过,当你问老板店里有没有“拉菲”的时候,就像问一个大厨“这附近哪里可以买到肯德基”一样。挑选葡萄酒和挑选餐馆很像,列个表,用几家饭馆为你解读选酒和选饭馆的关系:
多选择小厂牌和一些精品酒庄的酒款,不仅能让你喝到更好喝的酒,还能大大提升逼格。毕竟总请朋友去肯德基吃饭,也不是逼格太高的事情。
误区四 : 进口的葡萄酒没贴中文背标就一定是假酒或来路有问题吗?
原瓶葡萄酒进口以后要先通过海关报关检查,检查的是酒的正标,也就是酒本身有没有问题。海关这关过了就可以把酒拉回自己的仓库然后贴背标,然后,商检局来检验背标。
原则上所有葡萄酒进口以后都必须贴背标然后通过商检局的检查。但在一些情况下,有的酒商考虑到现实情况(尤其国人需求),一般只贴一批出来给商检局抽检。所以,没有背标,也可能只是……存心的……
误区五: 红酒是越陈越香
大部分红酒都是越新鲜越好喝,只有价格稍贵的精品酒庄甚至名庄酒才会在放一些年以后更好喝。
即便是大拉菲,也不是越陈越香,不同年份的大拉菲可能具有二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以上的陈年能力。而一旦超过这个时间,酒的味道也会慢慢下降,变得寡淡无味,甚至无法饮用。
对于最普通的餐酒来说,也许只要两三年的时间,酒的味道就会下降,尽管他们可能放十年也不会坏,但是会变得像酒精兑水: 果香几乎丧失殆尽了。
所以平时买酒,不要刻意追求年份悠久,你可能只是在买无良酒商的高价尾货库存而已。
葡萄酒的陈年能力就像人的寿命一样,你可以预测,却永远无法预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的白葡萄酒都需要趁新鲜喝掉,白葡萄酒比起红葡萄酒要短命的多。
误区六: 酒精度高的酒就是好酒
好多人都这么说“14度以上的才算好酒,低酒精度的都不行!”那真是如此吗?
世界上最贵的红酒罗曼尼康帝的酒精度是13-13.5度,
几乎摸不到也喝不起的82年拉菲酒精度是12度,都是不到14度的,所以属于差酒的阵营?就算不拿他们俩做对比,但是我们还可以看看勃艮第的那些特级田,波尔多的61名庄,几乎没有14度+。
我们首先要明白葡萄酒的酒精度是怎么来的?
葡萄酒里的酒精来源:主要是葡萄果实的糖分+酵母,通过发酵转化成酒精,酒精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葡萄果实的含糖量。
葡萄的含糖量一般又受到气候的影响。热一点的地方葡萄成熟度高,酒精度数也就高,像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更靠近赤道,他们产的红酒度数普遍高一点;像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离赤道远,有时候葡萄都不会成熟,所以酿出来的葡萄酒酒精度就要低一点。
所以,红酒的品质好坏和酒精度数没有直接关系。
误区七: 红酒定要开瓶就一次喝完
我的长辈们通常开一瓶可以喝上半个月,这么多年来还是活蹦乱跳的,你们就放宽心喝吧。
尽管开瓶以后的葡萄酒味道会快速损失,但并不代表会存在健康风险,没有喝完的葡萄酒,把塞子塞回去(塞不回去的倒过来塞),放进冰箱,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味道的损失。
就好像你烧了三斤红烧肉,但是一顿没有吃完,怎么办?封上保鲜膜放进冰箱吧。尽管下次再热,味道没有那么好吃了,可毕竟还是红烧肉啊 !
误区八: 有挂杯的红酒才好
挂杯不能成为判断酒品质好坏的标准
这么多年来,挂杯一直都被神话了:有挂杯的葡萄酒就是好酒被很多人奉为选酒信条。然而实际上现在市售的几乎所有葡萄酒,都有显著的持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挂杯的红酒才是好红酒”这一命题,等同于“有JJ的男人才是好男人”你没法说它错,但却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误区九: 喝红酒一定要用专业的高脚杯
好的酒杯或许能提升喝酒的体验,但绝不是决定因素,酒好不好喝,心情最重要
好的酒杯能够帮助酒更好的展示香气,让你不仅能够在口腔里享受苗萄酒,光是用鼻子也能感受美妙的香味.
然而喝酒不是科学研究,你不必拘泥于这些繁琐的细节。就像华山派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剑气所至,草木皆为利刃。毕竟,没筷子也不耽误吃红烧肉不是。
误解十: 红酒兑雪碧是非常土鳖的喝法
是你花钱买了酒,不要被自己买的商品绑架了
给你们展示一条我最喜欢的淘宝评价 :
或许会有人不以为然,认为“雪碧破坏了葡萄酒均衡的口感”,或者说酿酒师们“费尽心力把酒里的糖分去掉,一杯雪碧又加回去了”。当然,现实是葡萄酒也可以用于调制鸡尾酒·,如果觉得红酒兑雪碧好喝,就这么干吧。
我一直认为:我花钱买酒,买的是开心,不是买罪受,千金难买爷乐意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