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企业VS个人:专利申请应该谁来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7-25 06:24:13     25

专利申请,是用企业申请还是个人申请比较好?专利申请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进行申请。但是,在选择申请者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因素。如果是企业申请,可能会更加有力量和资源来保护专利,并且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利用专利。而个人申请则可能更加灵活和自主,可以更好地掌握专利的使用权和收益。因此,在选择申请者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企业专利申请和个人申请的区别在哪里?

申请资格:企业和个人在专利申请上享有不同的申请资格。

  • 企业通常可以作为申请主体,无论其规模大小。

  • 个人则需要具备法定资格和权利来申请专利。

申请权利:

  • 企业作为申请主体,拥有专利申请的权利,并可以作为专利的所有者。

  • 个人作为申请主体,同样享有专利申请的权利,并可以作为专利的所有者。

申请责任:

  • 企业申请主体在专利申请过程中需要指定一位负责人或代表来代表企业进行申请,并承担相关责任。

  • 个人申请主体是自己进行申请,直接承担与申请相关的责任。

经济利益:在专利申请获得授权后,申请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享有专利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 企业作为申请主体,经济利益通常归属于企业本身。

  • 个人作为申请主体,经济利益归属于个人。

资金和资源:

  • 企业通常拥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可以用于专利申请的费用、专利搜索、申请文件的准备和维护等。

  • 个人可能面临较少的资源和资金,需要考虑如何管理申请和维护专利所需的费用。

法律责任:

  • 企业作为申请主体时,涉及到专利侵权或其他法律责任时,法律责任通常由企业承担。

  • 个人作为申请主体时,个人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


企业申请和个人申请的优劣势


企业申请和个人申请各有不同的优劣势,这些优劣势取决于具体情况和需求。

# 企业 #

▼企业申请的优势

资金和资源:企业通常拥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可以用于专利申请费用、专利搜索、申请文件的准备和维护等。这可以增加专利申请和维护的成功率。

集体创新:企业通常具有团队协作和专业知识的优势,能够进行集体创新,有更大的潜力开发和推出新的发明和技术。

专利组合:企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提交多个专利申请,形成专利组合,保护其创新和技术的广泛范围。

经济利益:企业作为申请主体,在专利获得授权后,可以将专利的经济利益用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增强。

# 个人 #

个人申请的优势

灵活性和自主性:个人可以独立决策和控制专利申请的方向和策略,享受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责任和控制:个人作为申请主体,可以直接承担与专利申请相关的责任,对申请过程和结果有更直接的控制。

简化决策过程:个人决策过程相对简化,不需要考虑组织内部的意见和程序,可以更快速地做出决策。

经济利益:个人作为申请主体,在专利获得授权后,可以直接获得专利的经济利益,不需要与他人分享。

个人申请也存在一些劣势

资金限制:个人可能面临较少的资源和资金,需要自行承担专利申请费用和维护费用。

专业知识限制:个人可能缺乏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复杂的专利申请和法律程序可能有一定的挑战。

组织能力限制:个人可能难以有效组织和管理专利申请和维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文件准备、答复审查意见、维权等。

关于专利申请材料

★个人申请和公司申请的提交材料、审查过程是没有区别的。

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文件包括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摘要及其附图,各一式两份。

发明专利

申请文件包括发明专利请求书、说明书(必要时要有附图)、权利要求书、摘要及其附图,各一式两份。

外观设计专利 

申请文件包括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图片或照片,各一式两份。如果要求保护色彩,还应提交彩色和黑白图片或照片各一份。图片或照片需要进行说明的,应提交外观设计简要说明,一式两份。

关于费减

费减条件

个人:上年度月均收入低于5000元(年收入低于6万元);收入证明

企业:上年度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企业资产负债表,纳税申报表

注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单位,为共同专利申请人或者共有专利权人的,应当分别符合前款规定。(任一方不符合条件,不予享受减缴)

费减申请材料

  • 个人

身份证复印件加个人签名;

所在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原件(无固定工作的,出具关于其经济困难情况的证明;学生可提供在校证明)。

  • 企业

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

上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复印件(盖公章)。在汇算清缴期内,提交上上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复印件(盖公章)(当年内注册成立的企业无需提交此申报表)。

综上所述,企业申请和个人申请各有其优劣势,选择何种形式要考虑个人或企业的需求、资源状况、团队能力以及发明或技术的特点。

来源:专利知道

[免责声明]

1、本公众号所表的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出处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作者尽快告知,我们将删除相关内容。转载文章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2、请警惕用本平台名义进行诈骗的行为;

3、本声明适用于本平台所发布的所有文章。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