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我们飞总写的文章,环球网校总裁飞总自从开设了公众号,有很多想和大家聊的话题,今天一起看看吧~
想要近距离了解德国的工业制造和创新能力,我们接下来去了集合众多创新企业的科技园区和大众狼堡工厂。

我们这次参观了柏林欧瑞府能源科技园,园区中一座高达78米的圆柱形钢结构煤气储气塔,已经成为了它的地标建筑。这座代表当时最先进的能源技术,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煤气站也再次成为当下新能源转型的代表。
走进园区参观,就像走进一个充满未来感的能源世界。比如利用电线杆研发的汽车充电桩,还有废弃的太阳板二次利用为自行车充电等等。类似这种“脑洞大开”的清洁能源利用方式都非常先进,其实全部参观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时候,创新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创意和快速的落地能力。
我们的学员里建工行业占了大头,这几年国内房地产低迷,从业人员的发展前景不明朗。很多同学对要不要学习心存疑虑。这次参观行程我特别关注了和我们学员工作相关的部分,施耐德智慧大楼和能源改造。在建筑革新上,施耐德将节能的理念贯彻在设计和施工中。整个大楼的墙壁里面,预埋了热水管和凉水管,然后所有楼层房间里的温度,都会通过冷热的均衡储备进行调控。如果天气炎热,温度快速升高,墙里埋置的水管就可以起到降温作用;反之,如果天气寒冷,气温骤降,这个水管也可以转换供暖模式。同时,楼顶的太阳能板也能将能源直接供应大楼的能源需求。在阿德霍夫科技园,德国最大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我们看到很多太阳能光伏板在建筑上的应用。给我们分享的Helmholtz Zentrum Berlin公司的工程师介绍到,德国的能源改造有法令规定,要求大厦的公共屋顶太阳能改造达到30%。但是他们实际做的,并没有简单停留于完成法规要求的改造目标,而是从法规设立的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来着手工作。因为像有一些摩天大楼,占地面积不大,楼顶很小,这样的话,即便完成30%的硬指标,发挥的作用也很小。所以,他们在此之外,还会通过幕墙、窗户等各种细节上的创新研发嵌入太阳能光伏板,真正实现终极的节能和环保。
除了技术和研发,还有一个细节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强调建筑的美学。不同风格和色调的房子,如果都统一用黑色的光伏板,环保效果是达到了,但视觉上确实不美观。HZB公司在太阳能板的设计和施工上充分考虑到建筑自身的特点,比如是乡村农舍、古建筑、或者是现代化大厦,都有不同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将环保和建筑结合起来,兼顾实用性和美观。
能源转型是全球各个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和投入的,我们无论是新建住宅、商业写字楼,以及大量现存建筑,未来都面临能源改造的机遇,从这一点来看,从事建筑行业的学员们在新的领域里照样大有可为。所以,不要抱残守缺,而是要看准机会提前学习和了解,赶上下一波建筑业革新的大潮。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制造基础——大众狼堡工厂,1938年正式建立到现在仍然在投入使用,仅厂房面积就达1.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摩纳哥公国的面积。除了汽车生产之外,大众汽车的底盘业务也活跃在这里,大约有2000名员工在1英亩的面积内生产传动轴、拉杆管和变速电缆。我们参观的是它高尔夫系列产品的生产线,因为它开放的不多,所以像大家都想一探究竟的保时捷这种豪华型产品生产线就无缘一见了。我们边参观边了解到,整个狼堡这个城市很有意思,基本就等同于一座“大众”之城。因为镇上的几乎所有居民都是大众的员工。第一次进入到大众工厂生产线,亲眼看到一个个熟悉的部件,从0到1的诞生过程,看着精确、整齐、不容分毫差池的自动化装配过程,还是相当震撼的。尤其是机器手臂,在整个车辆的组装过程中,完成安装车身、仪器仪表盘校准、玻璃喷漆等一系列非常精确的工作,都让我们啧啧称赞。但和大家聊起来,很多做新能源车的同学说其实我们的汽车生产线也达到和超越了大众高尔夫车生产线的水平。在参观中也能无时无刻感受到他们人性化的管理。工厂里面非常大,我们参观的路线大概就有六公里,每隔不远处就有小便利店提供餐饮,为了防止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做得时间太长产生烦躁和疲倦,同一个组内的不同岗位,还会隔一个小时轮换一次岗,尽量减少大家的倦怠,在汽车生产最后的定制化安装环节,年轻人一边工作,一边大声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很有活力,而且生产线上有不少年轻又漂亮的女孩子,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前面我们说,在狼堡这座“大众”之城,每个人的生活都和大众这家企业的未来百分百深度绑定。在和开车导游的聊天中,我的体会就更加真切了。这位导游说,他的父辈就一直在工厂里工作,他的两个女儿,尽管还不到10岁,在他的规划里,她们将来也自然都会到大众上班。在当地所有人眼里,一辈又一辈的路,在大众工作,在大众生活,生来就是这样,从来都没有想过除了在大众还有什么其他的路。所以,他们自然有非常高的忠诚度,也特别希望企业的发展能越来越好。
这样的生活模式好吗?在我看来算是一件好事儿,因为相对于很多企业担心员工流动性的问题,他们的员工,无论是忠诚度还是工作热情肯定都是更高的。但同时也有悲哀的地方,如果跟不上技术革命的脚步和变化,那可能对于这一些人来说,影响极有可能是致命的。像我们知道的美国匹茨堡和南部地区的一些工业基地,一旦在这个产业里面落后或者是没落,那整个城市的经济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也就完全走下坡路了。这也是一种无奈和悲哀。为了不被时代淘汰,我们唯有开放,持续创新,方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科技园区和生产基地的参观学习,确实让我深度体验了一把德国在工业制造和极致创新上的产业魅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眼界,拓展思维,终身学习,我在路上,也欢迎更多的人与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