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舆论在网络发酵,可以让品牌瞬间集齐“万千宠爱”,也能够迅速导致信任危机。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糖酒食品厂商更应以舆情为镜,时刻关注行业风向。6月,我们以食业头条APP为数据基础产出“红榜”和“灰榜”,并对榜单进行了解读——*红榜:振奋人心,社会反响良好,或者直观反映增长以及带来增长启示截至2023年6月25日,零食很忙全国门店总数已突破3000家。仅2023年上半年,品牌新增门店数超1000家,并正以“平均每天新开6家门店”的速度,继续保持高速且稳健的拓展。面对品牌当下的高速扩张,零食很忙相关负责人表示,“零食很忙的扩展,门店标准化复制模式已经相当成熟,相比于每年近4万批次的加盟意向咨询总量,这种速度仍然是高标准下的克制”。零食很忙突破3000家店的背后,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其超快的发展速度,也能看到其模式的优越性。作为主打下沉市场的零食集合店,这些年来,零食很忙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深度分析,其门店数量的突破性增长与品牌坚持全国化发展的战略密切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零食很忙实现湖南省14个地州市全覆盖,并下沉到县城、乡镇市场,在湖南形成了“单省千店”的稳固基本盘后,开始拓展江西、湖北市场。2023年以来,零食很忙进驻广西、广东、贵州等,并将目光瞄准河南、重庆、四川、云南等省份。另外,零食很忙的快速扩张也侧面反映了零食连锁业态的火爆。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已有6家零食品牌拿到融资或IPO,对比去年同期的4家有所上涨。而去年一整年共发生11起投融资事件。除了资本的看中,进入零食连锁赛道的玩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卷。一类是原本扎根下沉市场的地域龙头,比如零食很忙、糖巢、赵一鸣零食、零食有鸣等,不断加速拓店,谋求成为跨地域布局的全国性品牌。一类是好想来、好幸福、戴永红等相对体量较小的中型零食量贩店也在不断扩张。根据光大证券的研报,截至2023年2月,这些中型品牌的门店规模均已超过500家。另外,还有一类就是零食巨头的跟进。去年底,良品铺子推出了主打下沉市场的零食量贩店“零食顽家”,以“便宜才是硬道理”为口号,聚焦良品铺子的大本营湖北开店。在良品铺子2023年新开千店的规划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新品牌“零食顽家”来承担。今年以来,三只松鼠一边大量关停早期推出的直营投食店和联盟小店,另一边推出主打下沉市场、量贩模式的自有品牌社区零食店,今年6月,三只松鼠10家社区零食店同时开业,选址均在芜湖、马鞍山、宣城、滁州、亳州及江苏盐城等三线及以下城市。然而,不断开店的同时,也有零食店出现暴雷甚至退出市场。比如“老婆大人”传出倒闭的消息,a1零食研究所被爆出“已关闭80%的门店”的消息等。这冰火两重天的背后,也意味着零食连锁赛道正在不断洗牌,一方面,零食集合店入局者众多,要突围,就必须树立独有的优势,走差异化的路线;另一方面,要紧跟行业趋势,不断迭代,孵化出更适合市场的模式。6月7日,三只松鼠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门店业务将基于“全国化品牌、核心品类自有供应链以及全品类拓展经验”的优势,探索并落地一批定位于自有品牌的社区零食店,从而为每个家庭提供全品类的高端性价比坚果与健康零食。首店于6月1日开启内测,6月18日又有10店同开,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两地,截至目前,三只松鼠已开设17家社区零食店。2016年,三只松鼠自营的投食店开业;2018年,三只松鼠推出联盟小店的加盟业务。但这两项业务基本上都宣告失败了,三只松鼠在2023年再次试水社区零食店,并且是章燎原亲自带队的“一把手工程”,接驳时下流行的量贩零食商业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在“性价比”的底层逻辑下,三只松鼠的打法还有很多“特立独行”的设计,比如坚持自有品牌,除了一些水饮产品,剩余500多个SKU全部是三只松鼠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数量,对比头部量贩零食店动辄1000以上的SKU规模,这属实有点少。但是全部自有品牌的好处是统一的视觉调性和品质保证,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三只松鼠底气的呈现;然后是不办卡,不储值,直接享受低价,把购物流程最简化;散称去皮称重,包括包装袋、脱氧剂、酒精片、内托的重量都会去掉,消费者只为食品本身买单;标准包装产品使用300g、500g等整数规格,消费者可以轻松换算;三只松鼠还喊出了“口味不满意全额退款”的口号,很有胖东来的一些神韵……这些细节的设计,对拉取消费者好感度是非常有效果的。最后再看看三只松鼠社区零食店的实战成绩怎么样:根据品牌官方发布的数据,三只松鼠金鹰店正式营业11天销售额超过85万元,到店人流量5万+;中央城店内测5天销售额超过11万元,客流量破万……短期数据还不错,那从长期看,我们认为,三只松鼠的社区零食店如果可以把SKU的数量拉升到1000以上,给到消费者更丰富的选择,抢下一块阵地不是难事。现在头部梯队至少是千店规模,零食很忙甚至已经超过3000家门店,三只松鼠能不能后来居上,我们很期待看到未来的“江湖洗牌战”。
东星航空创始人、曾经的湖北首富兰世立,在2023年选择二厂汽水再创业,以9.9元/3瓶的低价杀入饮料行业,引发诸多关注和争议。6月30日,兰世立在武汉召开了二厂汽水代理商大会,并宣称“要成为中国汽水第一股”、“要用超级便利店打败7-11、罗森和全家”。据了解,现场有500多人到场,会上156人签约成为代理人。兰世立以前被称为“低价杀手”,这次也是直戳国产汽水的价格“痛处”。国产汽水动辄5元以上的价格已经成为常态了,和两乐3.5元的价格相比总会显得“竞争力不足”,而兰世立的二厂汽水差不多是3.8元/瓶,再加上果汁含量超过15%,卖点十足,而这个价格还能实现20%左右的利润,所以未来兰世立甚至想把价格压到3元以下。这是怎么实现的呢?一方面,是兰世立把过去几十年的人脉资源充分利用,在各个环节都花了更少的钱,比如玻璃瓶,成本普遍是8毛多,但兰世立压到了4毛多;商标从1毛7左右压到了1毛以内,OEM的费用从4毛多压到了2毛钱……能不花钱的不花钱,能少花钱的少花钱,能找老板谈的直接找老板拍板,这些成本优势组合起来,就给了二厂汽水很多操作空间。还有一层原因,兰世立一开始摒弃了传统的渠道链条,简单说就是去掉了中间商层层加价的环节,无论是餐饮终端还是便利店渠道,都是自己家的业务员开着车去一家家打通,比如在武汉,二厂汽水有15个业务员15台车,大概每天铺200个餐饮渠道,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铺了3500家餐饮店,短时间内确实让“便宜还能盈利”成为现实。现在,二厂汽水也接入了代理商模式,主要分为地级代理和县级代理两类,地级代理需要一次付清10000箱产品的货款45.6万元,县级代理需要付清5000箱的货款22.8万元,而且没有任何费用方面的支持。这样的路数能不能行?不好说!首先,不提供任何政策支持,单瓶1.9元的利润空间很难支撑整个渠道链条的顺畅(终端利润、物流成本、人力成本等等),可能会劝退一批人;线上价格太低,线下价格无法保障会劝退一批人;品牌商标的不确定性可能也会劝退一批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兰世立像一条鲶鱼,把国产汽水给搅动了,有可能会刺激行业真的发生良性“内卷”,大家都致力于用提高效率的方式来压缩成本,提高竞争力,那时国产汽水势必是一派全新的景象了。第一个事件是:6月13日,贵州茅台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会上董事长丁雄军透露,今年贵州茅台营业总收入将较上年度增长15%左右,也就是有望接近1500亿门槛。并且也对外释放不少信号,其中包括市场最为敏感的提价问题。同时,他提及当前茅台六大渠道间应维持一个最佳平衡点。另外对于年轻人喜好的“茅台冰淇淋”,茅台也将加大开发力度……另一个热点事件是:6月30日,贵州茅台分红计划落地。根据2022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共计派发现金红利达325.49亿元,这是贵州茅台有史以来最大额的一次分红。茅台就是“大户人家”该有的样子,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让各个相关方——股东、渠道、消费者都喜欢和受益。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元气森林业绩超额完成近5%,业务韧性生长,实现稳中向好发展。自2023年开年以来,元气森林核心产品气泡水,无论在市场份额和单店份额均实现持续提升,连续5个月增长,库存周转降低至三周;在第二增长引擎电解质水产品上,外星人2022年全年销售额达到12.7亿元,今年外星人电解质水继续延续迅猛增长态势,同品类全国销量遥遥领先;其他产品中元气森林制茶”概念深入人心,水替类饮品销量屡创新高……元气森林的产品创新能力一定不会让人失望,而接下来元气的营销推广和市场开拓更加值得期待。东鹏饮料集团董事会董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刘丽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内部当下的第一目标是营收跨越100亿冲刺200亿,未来争取用三至四年的时间突破200亿元的销售收入。希望现在东鹏特饮系列产品在占主导收入和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它的占比逐步下滑,东鹏大咖、东鹏补水啦以及未来会推出的无糖茶等产品的占比逐步提升。在以东鹏特饮为核心的情况下,周边逐步孵化出更多10亿元、20亿元的大单品,形成第二增长曲线。6月20日,维他奶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2/2023财年业绩。其中,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4572.1万港元,上一财年亏损近1.6亿港元,同比转亏为盈;录得经营溢利1.04亿港元,上一财年亏损2.13亿港元。扭亏为盈,实属不易。希望维他奶能持正守心,才能行稳致远。劲仔食品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鹌鹑蛋今年第一季度月销突破1500万元,已晋升为第二大单品,是劲仔食品最快成为亿元级单品的产品。公司也会按照“十亿级单品”的长远规划来重点发展鹌鹑蛋产品。劲仔食品主要有鱼制品、豆制品、禽类制品三大系列,目前在细分赛道占据行业领先地位,未来将继续专注于休闲食品制造,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打造专业化、年轻化的品牌形象。近期,山姆会员店再次引发热议。6月28日消息,正在建设中的东莞首家山姆会员店预计将于2024年12月竣工,2025年开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山姆在中国共有44家门店,通过电商平台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中国付费会员数量已经超过400万。2023年至今,山姆已新开两家门店,分别是上海真如店和福州仓山店。今年还将有深圳前海、上海嘉定、成都武侯、武汉汉阳国博等4家新店开业。按照计划,截至2023年年底,山姆将在全国拥有48家门店。6月初,瑞幸第10000家门店在福建厦门开出。此前,瑞幸咖啡董事长兼CEO郭谨一就在业绩会议上透露,2023年上半年,瑞幸咖啡的门店总数将突破一万家。2017年10月28日,瑞幸咖啡全国第一家门店在北京银河 Soho 试营业,6年不到的时间就达成万店目标,瑞幸仍在一路“狂飙”。咖啡火热,随着瑞幸的突破,也开启了中国连锁咖啡品牌的万店时代。灰榜:争议较多,或者带来非正面/积极的评论、猜想以及情绪,或者事件本身带有的悲情、遗憾等色彩6月,外媒消息显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人工甜味剂之一的阿斯巴甜或于今年7月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首次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6月29日,针对阿斯巴甜将被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的传闻,国际饮料协会委员会(ICBA)在官网发文称,其执行主任凯特·洛特曼表示,公共卫生主管当局应警惕这一观点,因为它与数十年来高质量的科学证据相矛盾,参考低质量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误导广大消费者,期待对阿斯巴甜更广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审查。众所周知,阿斯巴甜当前被广泛用于无糖饮料等产品中,例如无糖可乐和雪碧中都有该类甜味剂,用于替代蔗糖。因此这一消息在食品行业引发轩然大波。首先是代糖生产企业,保龄宝、华康股份、莱茵生物、晨光生物等纷纷表示旗下产品不涉及阿斯巴甜,而在6月30日,生产赤藓糖醇等其他代糖的上市企业股价纷纷上涨。随后是食品生产企业,以0糖出圈的元气森林率先发声,表示全线产品不含阿斯巴甜;知名茶饮品牌奈雪的茶也表示当前全部产品都使用升级的天然代糖“罗汉果糖”……还有渠道端,today便利店发表声明主动下架了含有阿斯巴甜的商品,主要殃及的就是两乐的产品。消费端也人人自危,都在看自己经常购买的产品是否含有阿斯巴甜……食业头条认为从专业和理性的角度来看,首先要明确“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其次要明白当前对致癌物质的分类有三类四组,分别是1类——对人致癌性证据充分(酒精、槟榔等),2A类——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红肉等),2B类——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也不充分(咖啡、腌菜等),3类——现有证据未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评价。而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阿斯巴甜“可能对人类致癌”的说法来看,或被列为2A或2B类,致癌的可能性与牛羊肉、咖啡等食物相当。回归到行业的发展,食业头条认为要认知阿斯巴甜还需要全面认知甜味剂的发展。甜味剂的发展目前经历了六个代际: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甜味剂糖精及甜蜜素已经被使用超过70年,但是它们的食用口感不太好再加上同样有安全性的争议,基本被新的甜味剂取代;当前风口浪尖的阿斯巴甜则是第三代甜味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甜味剂之一;第四代调味剂则是安赛蜜;而现在被越来越多接受和使用的三氯蔗糖是第五代甜味剂,目前增速最快,逐步替代前几种甜味剂;第六代甜味剂是甜度为8000倍于蔗糖的纽甜,但目前市场应用率还相对较低。基于这样的代际发展,我们不必担心甜味剂行业以及使用甜味剂的食品的发展前景,我们可以看到甜味剂应用始终在朝着更安全、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除了上面谈到的几个代表,还有木糖醇、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罗汉果糖这类天然甜味剂,它们在市场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重视,天然甜味剂也将是未来趋势所在。在近期阿斯巴甜事件后的一份证券公司的调研报告中显示,随着人们对于甜味剂的来源及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不断加强,对天然甜味剂需求预计还将高速增长。从投资维度,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三氯蔗糖加速对阿斯巴甜的替代;二是关注天然甜味剂。而这也与当前消费的选择以及市场发展趋势不谋而合。6月1日,“江西一高校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的视频开始在网上热传,随后该校官方微博通报称,当事学生当即邀请同学比对,确认为鸭脖,该学生已现场作出书面说明,对视频内容进行澄清。6月4日,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反复对比确认这个异物就是鸭脖。但是照片上的“鸭脖”看起来太像“鼠头”,广大网友纷纷质疑。6月10日,针对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1”食品安全事件,江西省成立由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6月17日,江西通报“鼠头鸭脖”事件调查结果称:通过查看食堂后厨视频、查阅采购清单、询问涉事食堂负责人、后厨相关当事人、当事学生和现场围观学生等,判定餐盘中出现的异物不是鸭脖,而是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随后,涉事企业、自称规模堪比海底捞的团餐龙头深圳中快餐饮集团有限公司也被拉到台前。此次事件也让一些企业受到无妄之灾,在6月初第一轮舆论之下绝味鸭脖股价下跌,还上了微博热搜,可谓是天降大锅。而事件尘埃落定后绝味也是借机营销了一波“鸭鸭终于沉冤得雪,还是有一些朴素的真理,鸭不会变成鼠,鼠也不会变成鸭”,顺便挂了一批消费券怒刷了一波好评,并赢得了大家的同情分。食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和消费者心里绷得很紧的一根弦,从“脚踩酸菜”到“科技与狠活”,一个个反面教材不断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次事件再次加剧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和信任感的缺失,而对于相关方来说,食品生产方做好流程管理、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方做好监督管理和出现问题后的及时正确的应对,才能真正让“指鼠为鸭”的闹剧不再发生,也能让消费者心中那根紧绷的弦松弛下来。作为疫情平稳转暖后的首个电商“狂欢节”,今年618理应备受各方关注。根据星图数据,2023年5月31日20: 00-2023年6月18日24: 00,综合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累计销售额为7987亿元。分平台来看,综合电商平台销售总额达6143亿元,天猫占据综合电商平台榜首位置,京东紧随其后,拼多多排名第三。直播电商平台销售总额为1844亿元,同比增长27.6%;抖音以一定优势排名直播电商平台榜首,点淘屈居第二,快手排名第三。而社区团购和新零售销售额分别实现销售额243、167亿元,同比增长8.5%、9.2%。今年的618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是因为这是疫后的第一个大型电商促销节,也是上半年最重要的电商购物节之一;二是因为今年的促销力度特别大。尽管如此,此次618却依旧不达预期。一个很明显的感知是,今年各大平台的618战报也在持续淡化GMV。根据各大电商平台公布的数据,今年的618交易额虽然保持了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尽管今年618全网商品交易总额创下近6年来的新高,比去年多了1028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4806.25亿元。但交易总额的增速已经连续3年放缓,今年的同比增长率仅为14.77%,这是近3年来的最低点。从单个平台的数据来看,增速也明显放缓,比如,京东618全平台交易额为3438亿元,同比增长27.6%,但低于去年同期的33.6%;拼多多618全平台交易额为2692亿元,同比增长46%,低于去年的50%。另外,总GMV不公布,一方面可能是成交量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也可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下降。根据第一财经的618调查结果显示,75%的人购物意愿比去年减少,60%的人预算不超过500元,13.23%的人聚焦选择食品类。可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今年的618的购买欲望大大降低了。今年各大电商的“超低价”让利与消费者前所未有的理性“相撞”,导致成交不尽如人意。今年618的“疲软”,从一定角度说明电商平台的竞争也到了一个分水岭,流量红利基本上消失了。知萌咨询机构创始人兼CEO肖明超表示,现在的消费者更加理性,更加关注必要性消费。如今随着各类平台的“内卷”,促销低价已经成为消费的常态化,消费者的感知也在弱化。另外,食业头条在与企业沟通的过程中也发现,参与到618等购物节的企业也在减少,buffx创始人亢乐表示:一个存量竞争的市场里,我们更多的去追求利润,而电商节在一定程度上对利润是有伤害的。在供大于求宏观背景下,过度激进的增长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成本损耗,一定会更多的伤害利润,因此电商节也不再吃香。著名白酒专家李其书于2023年6月12日去世,享年60岁。作为贵州省董香型白酒地方标准制定项目组组长、标准第一起草人,李其书曾带领科研团队努力进取,最终确立了董酒为董香型白酒的践行者,填补了国内董香型白酒标准空白。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李其书一直从事酿酒质量、技术、生产工作及质量、技术管理工作,为中国白酒作出了重要贡献。每日优鲜6月13日宣布,公司在2023年6月6日收到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资格部通知,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已决定将每日优鲜公司的美国存托股票从纳斯达克摘牌,除非公司及时要求在纳斯达克听证小组举行听证会。每日优鲜在公告中表示,不能保证审裁小组会批准公司继续上市的要求,也不能保证公司能够在审裁小组在聆讯后给予的任何延长时间内证明公司遵守了适用的上市准则。跳出单个企业,每日优鲜的退市危机也给整个生鲜电商行业敲响了警钟。6月,中国旺旺发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报告期内,中国旺旺收益较去年同期衰退4.4%,达到人民币229.28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衰退19.8%,达到人民币33.72亿元。旺旺表示,由于乳品及饮料类因疫情对聚会、部分消费场景的限制,使2022财年收益同比衰退中双位数,致集团全年整体业绩表现承压。但业绩承压相信只是暂时的,旺旺还是会“旺”起来的。6月14日晚间,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了关于北京青颜博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五个女博士”所属公司)的一则行政处罚。违法事实显示,“五个女博士”为了推销其商品,对外发布内容为“老公气我,喝!熬夜追剧,喝!又老一岁,喝!胶原蛋白流失快,五个女博士补得更快。喝五个女博士,都是你们逼的!”的广告。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披露行政处罚后,“五个女博士FiveDoctors”连夜在微博发布致歉声明。在食业头条看来,广告若只想剑走偏锋、博人眼球,翻车是早晚的事!6月14日盘后,退市辅仁披露了《关于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第五次风险提示公告》。随着*ST 辅仁退市,宋河酒业的破产重整申请于6月19日获得了当地法院受理。曾有接受媒体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宋河破产重整,直接原因是辅仁药业集团长期处于债务风险危机中,同时带来的相关经济纠纷导致宋河酒业无法正常经营,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况。昔日豫酒龙头来到如今这般田地,实在令人唏嘘。但也真的希望宋河能通过破产重组获得新的加持,从而实现品牌新生。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于6月28日被传出销售岗位裁员20%的消息。文件显示,自6月份起,王老吉陆续对营销中心渠道、市场、销售等各部门的空缺编制及结合人员进行匹配调整,未双向匹配成功的员工将进行原工作地直接转入销售代表岗位。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回应表示,因公司发展需要,对个别部门职能进行正常调整及对应人员岗位调整,不涉及裁员。不过在这背后,国民凉茶王老吉越来越卖不动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凉茶品类也稍显式微。危机来源于市场,是持续深挖传统品类还是转向热门品类,这需要企业决策者的超凡智慧和企业运营能力。在执行董事千万豪宅被拍卖抵债后,6月23日克莉丝汀再次公告,抛售上海两处房产套现超1600万。受困于公司内斗的克莉丝汀已经陷入停工、断供的泥潭。“很难再开了,希望早日破产清算。”公司创始人罗田安说。6月25日,克莉丝汀倒闭后卖楼抵债一话题引发热议。11年前港股上市的“烘焙第一股”如今败北或已成定局,也希望后来者能从中吸取到经验与教训,成长出更多优秀的品牌。— END —
本文由食业头条APP原创出品,转载请联系:halleol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