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中国白酒·中国特色·续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7-09 01:28:33     26

    在我们回顾历史时,你会发现,在1978年之前的16年里,茅台酒并不是现象级的存在,在那个时候甚至是一家亏损的企业。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白酒这个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古人云,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中华五千年,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白酒企业喜欢夸耀自己的悠久历史,但事实上他们都在吹牛。

    白酒作为一门新生的品类,起源可以追溯到金朝时期。因此,无论是李白还是武松,他们所饮用的都是发酵酒。而蒸馏酒,也就是白酒,只在下层社会中流行。

    直到清朝治理黄河时期,由于需要大量种植高粱以供秸秆使用,高粱酒作为副产品才逐渐开始流行起来。然而,在上流社会,以沧州酒和绍兴酒为代表的黄酒仍然更受欢迎。

白酒真正登上大雅之堂,要追溯到近百年前。

     1952年,轻工业部在邓小平总理的倡导下举办了第一届品酒会,最终评选出了全国八大名酒,其中有四种是白酒,也被称为“四大白酒”,分别是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四川泸州大曲和陕西西凤。

     1963年的第二届评酒会上,除了前四种之外,又增加了五粮液、古井贡酒、全兴大曲和董酒四种,形成了传说中的“八大名酒”。

    A股市场上的白酒板块,市值最高的基本都是由祖上传下来的名酒,这正是白酒行业的一个特点,我所销售的不仅是酒,更是酒文化,传承着那段历史。

    名酒的品牌稳定性极高。即使是诸如江小白这样的网红白酒,也无法与拥有百年传承的品牌相比。只有酒鬼酒例外,因为酒鬼酒的香型是在90年代才被发明出来的。

白酒的香型分类。

     白酒中,酒精和水占了98%,剩下的2%则是微量元素,它们构成了白酒风味的来源,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带来了浓香、酱香、清香等不同的香型区分,也赋予了白酒不同的口感,如酸、甜、苦、辣等。

    香型对于白酒而言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在60年代初,茅台酒厂在研究茅台酒的勾兑工艺时,发现茅台酒有三种典型的香气,即酱香型、窖底香型和醇甜型。

    当时刚进茅台工作的季克良在1965年写了一份报告《我们是如何调配酒的》,奠定了白酒香型分类的基础。

    酱香型即茅台酒

    浓香型又被称为泸州老窖

    清香型以前被称为汾酒和北京二锅头。

    回顾白酒行业的历史,再看近三十年来白酒行业发生的三次变革,如今如果你在街上问任何一位股民白酒龙头是谁,恐怕会引来嘲笑。

    现如今,茅台已经成为利好的代名词,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三孩政策,似乎都会对茅台产生利好。然而,利好茅台并不是自古以来的事实。

回顾过去30年,白酒行业的龙头已经两次更迭。

第一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制胜在产能”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受限于物质生产水平,白酒以低成本、短生产周期和高出酒率的清香型酒为主要特征,其中,山西汾酒作为清香型代表,曾在1987年营收超过了白酒前十大品牌中后九名的总和。这是一个以产能为王的时代。
     然而,自1988年起,白酒行业价格管制解除,但汾酒作为名酒和民酒的兼顾,涉及提价受到了控制。1994年,山西汾酒成为第一家上市的白酒企业,但同年被五粮液夺去了龙头地位。
    1988年后,五粮液率先提高价格,确立了品牌基础,并持续扩大产能,最终在1994年超越汾酒,成为了白酒界的巨头。
    浓香型白酒以泥窖发酵,最大的特点是能产生不同档次的基酒,因此浓香型白酒常有许多低端系列酒。
    五粮液利用品牌优势,包装自有品牌系列酒,并通过OEM模式大量生产“广告酒”,迅速占领全国市场。在销售方面,五粮液采用“大商模式”,充分发挥渠道力量,借助品牌矩阵迅速占领全国市场。
   成为第一个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市值突破千亿元的白酒企业。到了2000年,其营收已经超过了后十名品牌的总和,是当时茅台的六倍。
    从2013年起,贵州茅台的营收超过了五粮液,开启了属于茅台的龙头时代。
第二阶段茅台的成功源于两个字——“品牌”。
    在2019年之前,茅台一直自居为“国酒”,并拥有优秀的“红色基因”。与五粮液的多元化不同,茅台始终将质量放在首位,只宣传其复杂的酿造工艺特性,让“稀缺性”成为人们的共识。
    2013年至2015年,白酒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其他高端白酒由于终端价格低于出厂价,不得不降价以应对市场压力。而茅台始终坚持稳定的定价策略,决不降价,最终奠定了其绝对的龙头地位。
    实际上,贵州茅台成为白酒行业的龙头并非偶然,而是与茅台自身的历史和酿造工艺有关。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