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酒行业“量减价升”的局面形成以来,头部白酒企业涨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从2022年的上市白酒企业的业绩表现来看,一线白酒企业延续高增长态势,二三线白酒企业分化加剧。进入2023年,在消费复苏的利好催化下,具备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的头部企业加速成长,白酒市场强者愈强的局面也更加明显。
好酒、好渠道,才有好销量
因白酒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线下,好的渠道战略对企业发展影响深远。
贵州茅台兼具社交和金融属性,常出现断货情况,采取直销渠道受益更明显。
据财报显示,2018年,贵州茅台的直销收入43.76亿元,收入占比仅6%。以2022年直销收入493亿元来计,6年时间直销收入增长近10倍。2023年一季报,贵州茅台搭建的“i茅台”数字营销平台实现酒类收入49.03亿元,对直销渠道增量的贡献占比超过70%。贵州茅台增加直销渠道占比之所以行得通,得益于其“稀缺性”。
山西汾酒、剑南春、老白干酒的渠道战略也各有不同。比如山西汾酒注重线下渠道建设,立足山西与环山西区域,积极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
从渠道建设来看,山西汾酒的线下扩张激进且相对粗放;泸州老窖“渠道收缩+产品提价”的模式导致了较高的库存压力,供应链金融只能缓解这一压力。
贵州茅台的直营渠道模式需要强大的品牌力驱动,一般企业模仿不来。
酱香化或将成新消费
近几年,我国白酒行业已经从过去的普涨进入到挤压式增长阶段。但随着白酒文化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普及,以及酒企转型升级的推动,白酒行业的前景依然可期。
在前五大白酒企业中,白酒龙头近几年的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表明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更加突出,行业利润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从近几年的市场反馈来看,酱香型白酒更受欢迎。一方面是其酿造周期长、具备稀缺性,且酱酒“三分酿,七分藏”,又使其具备收藏价值;另一方面,酱香型白酒中的酚类化合物就比其他酒高出3-4倍,有益健康。随着“酱香热”的持续推动,酱香型白酒的市场规模有望加速成长。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中国白酒行业的市场规模预期自2022年的6211亿元增加至2026年的76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5%;而酱香型白酒的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2.2%,增长潜力最大。
当前以贵州茅台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纷纷下场,通过跨界合作、开发适合女性消费者的产品等形式,正在努力打破消费者对白酒的固有认知。相信,随着后疫情时代新消费格局的形成,白酒板块或将从中受益,并焕发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