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饮酒为乐的中国人,将“闻香、品味”的饮酒习惯代代传承。香,既是饮者与酒的第一道触摸,也是白酒风格差异的重要变量。
1979年第三届全国名酒评比会上,评审专家团提出将白酒按照风格划分为“浓、清、酱”三大主体香型,其余称为“兼香型”,即目前市场熟知的“其他香型”。
每种香型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担起重要角色任务,完整构成白酒香型进化史。
PART1:清香型
上世纪80年代市场计划经济阶段,生产力落后,粮食供不应求,白酒得不到充分原料支持,生产受到市场严格管控。此时周期短、成本低、粮耗低、出酒率高的清香型白酒,恰好满足产品短缺时代背景下的消费需求。
短期内清香工艺迅速席卷全国,清香型占据市场所有香型总份额的近70%,成为分布最广、销量最大、需求最旺盛的白酒香型。清香型酒厂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快速涌现,实现1952年的10.8万吨、1977年的95万吨,1980年的215万吨的跃升传奇。
PART2:浓香型
1984年“改革开放”正式提出,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联产承包制带来粮食大丰收,在高利润、高税收、低门槛利益驱使下,各市县争先开办酒厂,这一年是浓香型白酒取代清香型白酒成为行业第一的分水岭。
南、北方各大小酒厂纷纷调转入局,一时间浓香型白酒一骑绝尘,出现“地不分南北、厂不分东西、无酒不浓、浓香遍销中国”的盛况。1997年末,白酒产量已达到了801.3万吨,18年间,白酒的产量增长了近6倍。2000年前后,浓香销售数量已经占到行业70%以上,年产量近450万吨。
PART3:酱香型
1979年,第三届全国品酒会上首次提出“将中国白酒按照糖化发酵剂和风味区分香型,以此作为分类”。酱香型白酒因“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独占一席之地,成为四大主体香型之一。
2011年12月,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真正完成,标准编号:GB/T 26760-2011,规定了酱香型白酒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到2018年,酱酒生产企业数量已上升1000多家,销售量超过13万吨,占行业的2.5%,夺得第一利润香型桂冠。2022年,中国酱酒产能约70万千升,约占白酒总产量671.2万千升的10.43%;实现销售收入2100亿元,约占白酒总销售收入的31.69%;实现利润约870亿元,同比增长11.5%,约占白酒总利润2201.7亿元的39.51%。在市场复苏与消费回暖背景下,经过三年调整,酱酒依然处于酒业发展的黄金赛道。
短缺时代的清香热,解决的是消费数量问题。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时期,窖香浓郁、香气艳烈的浓香更适应时代需求。
随着中国进入重工业化与房地产经济时代,酱香酒的香气幽雅、回味悠长引领白酒消费再升级,成为中、高端白酒消费人群首选。
酱酒潮起,势不可挡,但市场风云涌动,最终可以沉淀下来的一定是长线布局、稳中求进的品牌,而不是追赶风口的企业。
小毫台立足茅台镇7.5公里酱香核心产区——秦汉至今从未中断过发酵,丰饶厚土滋养,得优质水、土、粮、气候、微生物之精华,还原宋氏烧坊百年醇香,品质如一的老窖酱香。
【时代】系-钻酱
小毫台严循12987古法酿酒工艺,一年酿造周期,端午踩曲、重阳下沙,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三年以上窖藏,如此费工耗时,但求站在全新历史起点,凭借政策助力与自身实力,将世代传承的品质酱酒带到时代风口,不负百年苦心孤诣。
【时代】系-至尊礼酒
2023 小毫台迭代焕新之年,蓄势待发
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告之即删;
2、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3、本公众号旨在提供有关小毫台的一般信息,而并非对任何服务或产品的推介或要约;
4、本公众号对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