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白酒文化】“奠桂酒兮椒浆”——《楚辞》中的酒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6-30 00:43:14     14

楚人饮酒的历史,与其立国的历史一样漫长。楚立国八百多年,其初为商朝末年撮尔方国。众所周知,商朝嗜酒成风,著名考古学家郭宝钧统计:商代中期与晚期的酒器占所有出土青铜器的比例高达近百分之七十,其器群器物的合是“重酒的组合”。作为殷商方国,楚人也热爱饮酒,并融合了楚地的人文地域色彩,孕育出了独特的酒文化精神。

宴饮方式独具特色

楚人酿造出了丰富的酒类,饮用方式也别具特色,最有特点的就是夏天冻饮。这应该与楚国地处南方、夏天气候炎热相关。

《楚辞·大招》云:“四酎并孰,不涩嗌只。清馨冻歆,不歠役只。”王逸释曰: “言醇醲之酒,清而且香,宜于寒饮,不可以饮役贱之人。”这种冬酿夏熟、经过四重工序酿造出来的、飘散着清香的酎酒,在炎热的夏天冰镇后喝起来当然清凉爽口、余味无尽,就像我们今天很多人夏天喜欢喝冰镇啤酒一样爽口解渴。

曾侯乙墓出土的铜鉴缶、尊缶、尊盘等代表器物为楚人、曾人好“冻饮”提供了实物证明。三种器物功用相似,其中青铜鉴缶设计奇巧,铸造复杂精工。主要由鉴体、鉴盖、方尊缶、缶盖四部分套合而成。方尊缶是盛酒的器具,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是为了用来冰酒或热酒。夏天放置冰块于鉴中可使酒降温,冬天可加入热水或置入木炭燃烧以加热。因此夏天就可喝到冰镇美酒,冬天可以喝到温热的甘醇。

楚人随季节气候的冷暖变化而充分享受着美酒的醇香与冷热滋味。由此可见,楚人是一个多么善于生活的民族,又是一个多么善于享乐的民族。

浪漫狂放的酒文化精神

从楚人的酒器史及《楚辞》文献记载来看,楚民族体现出纵情任意、狂放浪漫的酒文化精神。

两军阵前,楚军主将子重将敌所赠之酒一饮而尽,击鼓复战;而主帅子反在战事不利之时,却酗酒贻误战机,导致楚军大败。这种醉酒误国的事件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楚人的任性与不羁。难怪屈原也感叹: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当大多数人都处于醉酒状态时,而唯有忧国忧民的诗人还保持着清醒状态。

我们知道,楚国的歌乐舞艺术非常发达。楚人每遇祀典,必用歌乐舞来祭神娱神:“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东皇太一》);“緪瑟兮交鼓,箫锺兮瑶虡,鸣箎兮吹竽”(《东君》);“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礼魂》)“二八接舞,投诗赋只。叩锺调磬,娱人乱只。”(《大招》) 楚乐师用竽、瑟、箫、锺、磬、箎、竽等八音奏出美妙的乐章,而神巫与美女和着节拍一边安歌浩唱,一边翩翩起舞。美轮美奂的歌乐舞艺术娱神降神,神灵无不动心降临凡尘。

楚人除以歌乐舞祭神娱神外,还以佳肴美酒献之享之:“奠桂酒兮椒浆”( 《东皇太一》) 洪兴祖《楚辞补注》引五臣注云: “乐君先祖及故旧。”即进献桂酒与椒浆,让神祖尽情畅饮狂欢。

楚人在尽情享受歌乐舞艺术的同时,总不忘以美酒相伴,而且好为长夜之饮。《招魂》铺陈描写宫廷歌乐舞酒盛宴是:“竽瑟狂会,搷鸣鼓些”;“二八齐容,起郑舞些”;“敶钟按鼓,造新歌些。音乐响起来了,舒缓的《采菱》新歌、震惊响亮的《激楚》歌曲,楚曲异声,唱了一曲又一曲。“美人既醉,朱颜酡些。”美人一边欣赏着美妙的歌舞曲,一边畅饮美酒,面泛桃花,不醉不休。八音克谐,舞姿翩迁,歌声嘹亮,美酒飘香,这是一场多么热闹的豪奢盛宴!

酒是人间美味,而喝酒是享受、是娱乐、是情感交流。精神亢奋,歌舞刺激,暖意融融的环境,好不惬意快哉! 这一切无不体现出楚国酒文化的狂放浪漫精神。恰好与北方周人所提倡的彬彬有礼的酒风、温良恭俭让的酒德文化精神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种酒文化精神形成的具体原因,大概有三方面:一是酒风炽盛,酒精刺激催化,形成楚人豪放不羁性格; 二是巫风盛行,因此楚人充满强烈的宗教迷狂情绪,人神交流,易产生奇幻的想象和浪漫行为;三是民性较少束缚。北方周人制定了严格的礼乐制度,规范民性、教化民智,建立了一个尊卑有别、秩序井然的礼乐社会。周礼是建立等级森严社会不能逾越的规章制度,周乐则是为了教化与培养顺民的有力手段。而楚国亦有礼乐,但楚礼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形成道道严格的思想与行为钳制;而楚乐则是楚人的快乐享受之一,所以能发展到极致,弥漫着娱乐化、世俗化的色彩。

总之,楚人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酒文化风貌。楚人的青铜酒器式样繁多,铸造精美,功能齐全;楚国酒文化酒类丰富、宴饮方式独特等鲜明特色。它们共同反映了楚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表现出楚人纵情任意、狂放浪漫的酒文化精神。

来源:酱香仁怀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公号,持续获取最新政策消息

点在看,百毒不侵!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