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赵柏生 - 劝君莫存葡萄酒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6-29 14:27:39     34

酒,用文艺点的词,可称为美酒。当然,唤作“好酒”也很好啊,接地气也淋漓酣畅。如电影“红高粱”中的酒神歌,呼唤出场:“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能使身体强健、能有勇气对峙皇帝的酒,必是好酒,当是美酒无疑。

不能或不爱喝酒者自然很难置喙认同。醉鬼则是另一档的事儿了。

美,必和生活有关,必是人身的感、人心的悟 - 通过,或是视觉或是听觉或是触觉或是嗅觉或是味觉。其中,味觉最为直接感官,也易转化提炼至精神境界。

因此有了不计其数的传世名诗,歌颂酒利用酒,以酒明志借酒浇愁。等等。

诗人的感官往往是最为灵敏的,他们的精神世界是最为亢奋的。同时,他们具有跳跃于天赋异禀与后天修炼间的本领。因此,味觉瞬间转化,在他们的精神胃囊内咀嚼研磨发酵升华为色香味俱备的美味佳肴,虽无形却真实,以文字之瑰丽飨后人。情感喷发,灵感乍现,文笔谐趣,文思流淌成河,灌溉得精神旷野上盛开奇花异草,纯美的一片天地。

诗和远方均被视为物质之后的人生阶梯上端。当代人也将此作为生活的愿景与追求。远古亦可解为时间的远方。远古的诗歌便具有了远方的朦胧与海市蜃楼般的美感。

酒和美和人生愿景原来如此连接。

诗为媒。千多年来,一代接一代,后代们便和古代诗人们有了沟通的桥梁了,也有了相隔时空把酒言欢之因由了,乃至精神交流与融合。

在酒吧放纵,聚餐时畅饮,三俩朋友在街边的食肆喝一盅二锅头,外加一盘花生米,猪头肉也可。然后便是闲聊神侃天南地北上下几千年直至今日。此时,酒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诚如,没有酒的宴席还配叫宴席吗?无酒不成宴,有酒便是宴,即使手握粗瓷杯嘴中咀嚼家常菜。

如此,生活日日如大餐。酒似引燃美丽火花的一根火柴。酒中自有异样风景,比如九寨沟的海子,再如戈壁沙漠上的水上雅丹。酒的浪漫属性由此可见。

喝入佳境,有话要说或者无言,一切尽在酒杯中。

有人不喝酒,不能喝酒,照样活得有声有色,但也大多出于无奈。不能非不愿。如能喝点小酒,是否锦上添花呢。除却少数对酒无感者,大多一定也有此心愿。

关照祖国的灿烂文化,世事沧桑,山水田园,酒占有无法替代的一席,催生了无数绝美的诗篇。

李白的酒歌最为痛快直击人心,是美酒与诗人精神合成的极致化学反应。也最为鼓舞与激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生命的珍贵与欢乐尽在杯中。人生该欢乐,没有了酒,生活的欢乐缺少了那么点“有滋有味”。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也许闪耀智者的光环,却常常寂寞孤独。唯独美酒能唤起生的快乐而长留人间。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多么纵情和欢畅,令人心潮澎湃,引人心驰神往。

还有,“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世上还有什么愁不能消融在酒中?

隔着时空,我傍酒神,我与李白聊上了。他是一位至情至性、以酒抒情言志的人。

翻过一页,我看见了重情的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尽人皆知的意境,循着酒的情绪,抒发了多少人间情感与寄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由衷喜欢苏轼的老夫少年情怀,忘却年龄、借酒狂想、恣意妄为:“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再翻一页,我看见了寄友情于酒中的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还有愁绪满怀、孤独凄凉、寻寻觅觅的李清照,也以酒抒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柳永欲以酒浇愁,反觉索然无味:“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失意之情跃然。

王翰的酒在刀光剑影中绽放视死如归的豪情: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范仲淹的杯中盛的是思乡愁酒,无计可施无可奈何:“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寒冷夜晚,酒添暖意。

曹操更是以酒千世直率万世留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是啊,有限的人生,岂能无酒!

欢情,温情,友情,愁情,还有孤独情。英雄豪情,思乡之情,冬日暖情,还有人生朝露情。

酒啊,就是这般迷人,引无数诗人竞折腰,邀天下俗人走入浪漫乡。

还有酒够不着的人生情怀么。酒是生活,酒难驱满天阴霾,却是丰美草地和休憩港湾。能否疗伤展望,全在个人。酒和人生息息相关、生生不息,说不尽,道不完。

于酒,我有遗传基因。父亲的懂酒(白酒)喜酒影响并熏陶了四个儿子,虽然他那时喝不起好酒。大约,他是尝过的。旧时的十大名酒如数家珍,每种酒味也能说出一二。他说,好的白酒如剑,不在口中停留,直指腹部深处。那年代,红酒(干红)基本与中国社会无缘。

我与红酒相识,约始于30年前的1993年,那年我已由国旅总社市场部转至北欧处做入境游。

那年去瑞典促销,一位曾是同事、后去瑞典生活的朋友为感谢我为他做的一件小事送我一瓶红酒,是装在木盒内的红酒,被无甚见识的我视为贵物,不舍享用,留存至今。现只束之高阁,成真正“藏”品。30年的红酒还能喝么。

也是那年冬天,瑞典Vingresor (风行社,北欧一家知名的连锁旅行社)的Ake Björk 先生应邀来华考察旅行路线。我俩一起去了西域:嘉峪关-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喀什等。回京后,在当时位于后海羊坊胡同的厉家菜馆就餐。那年代,大庭广众未见厉家菜广告,然而,国际航班飞行杂志上常有它的身影。使馆等外人机构也不乏有人知晓。厉家菜是有名气的并披上一层神秘薄面纱。

当年的厉家菜馆无招牌

所谓菜馆,其实只是胡同内一家民居的一间屋内的一张桌子而已。粥少僧多,有点供不应求,预订通常需要提前几星期。我大约提前一星期去的电话,告知无座。然听说只有两人时,便说,你们来吧,给你们加一张小桌。那时的国旅总社大名在外,一般情况下,酒店餐馆之类供应商都会给点面子。

家庭氛围,小桌加在靠近所谓厨房(一小做饭空间)的一小逼仄地。所谓桌子也是简易的。我和客户却感到了莫大的荣幸。餐馆创始人的爷爷可是前清皇室里的内务府大臣啊。

坐毕,一边隔墙饕餮一大桌,另一边仅咫尺间的厨房里传来噼啪油煎翻炒声。我俩有些孤独,却也油然一丝被宠幸之感。瑞典老外客户兴致尤浓。我们感受无比独特。那一餐吃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想想这样的机运,几人能得?

两人吃饭,很难点菜。无从记得详细,只记得有一个炸鸡翅。说实话,餐食的味道虽不赖,但没啥特别。吃的是名气裹挟下的特殊环境。

各位看官一定以为我纵情怀旧走了题。其实,铺垫在前,主题岂敢忘。

比约克先生懂酒。在我看来,大约西方人,男男女女,个个都是懂红酒、爱红酒的。他从厉家主妇(兼服务员)提供的几款红酒中挑选了一款西班牙红酒,并告诉我酒的名字叫“公牛血”(Sangre de Toro)。这一定关联斗牛国的传统。他喜欢这款酒,说是好酒。

那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像样地喝了全干红酒。酸酸的,没葡萄味儿不说,也砸吧不出香。但“桃乐丝公牛血”却从此进入了我的记忆。以后若干年去北欧促销,都会在哥本哈根机场免税店买上几瓶背回家来。付款时,收银员会说上一句:Good selection(好的选择)。真实意思是,用不贵的价钱买了好酒。

红酒就这样进入了我家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红酒在我的嘴中已变得甘香,甚而起了甜味。那酸劲儿也成了悠长的回味。在个人的酒世界里,我甚至将红酒定义为“美酒”,其实就是酒中翘楚的意思。啤酒,更多的是一种畅喝的“酒饮”,常令人神采飞扬,在我是须臾不离的朋友。须臾按日,每日一瓶,不是时时刻刻,否则我成酒腻子了。白酒则是香气馥郁的酒浓缩,特为佐餐红烧肉和涮羊肉之类而设。鸡尾酒之类讲得是情调,在我心中,排除在酒外,非我爱。当然,还有白兰地威士忌香槟酒等,统统都是好酒,在此不予详论。

顺带一句,厉家菜已由珍稀小鸟成了高大凤凰,飞出窄小胡同,在京城显赫地开了几家店。寸土寸金的金宝街上就有一家,在豪华的励骏酒店和丽晶酒店旁。显著对比下,外观看着如一小四合院门帘的菜馆却也是低调和别出心裁。时代变迁,并未造访,无以妄加评论。

爱酒者,自然买酒,经常买酒。除啤酒外,常买红酒,并存于我家的地下储藏室里。温度相对冬暖夏凉,我们把那儿当成了酒的保险柜了。

酒逐渐多了起来,主要为新世界的西班牙红酒和新新世界的智利和阿根廷红酒,也买澳大利亚红酒和意大利红酒。那次去美国西部加州,还买了纳帕溪谷酒庄和索诺玛酒庄的红酒,贵贱都有,记得贵的一款一百美元多。不知何故,我们对老牌的法国红酒没多大感觉,总觉淡了一些,也许是喝的太少、舌苔味蕾没到那个境界吧。

斗转星移,喝红酒,买红酒,买的要比喝的多。于是,储藏室里攒了一些红酒,随喝随有,心里颇有满足感。

时光似箭,酒龄渐渐从一两年成长为5、6年,甚至接近或超过10年。

天有不测风云。去年1月上旬,我在海南,物业通知我楼的墙体内漏水。至3月上旬,发现我家地下储藏室门缝间往外渗水。心抽紧。

封控止住了我们的脚步,无法回京。后定于4月1日返京,核酸咨询报备诸事完毕,3月31日,小区来了一只羊,半夜紧急封控,回京泡汤。待我们千辛万苦后于21日到家时,地下储藏室已成污浊水潭。霉潮四起,一片狼藉,惨不忍睹,灾情极度严重,损失老旧宝物不计其数。

1月至4月,3个多月的渗水流淌,可以想见的都已尽数展现眼前。

红酒总算是有价的,且在瓶内,当时并不太在意。

某日,牛排上桌,开一瓶佐以美餐。不料,酒已些微变味,变得稀薄带酸,不是红酒固有的那种饱满之酸。醒悟过来,是水灾种下的祸根所致。

估计这2瓶酒是牺牲了

望着架上的瓶瓶红酒,30年一瓶,10多年几瓶,居多5、6年的,还有一批沉睡在上。它们不会说话,无法告诉我它们已受伤害不轻。我,只剩下一声叹息。

于是,我起了这念:劝君莫存葡萄酒。

但,不是绝对。如君家有足够条件,譬如地窖,譬如酒柜,譬如其他适宜之地,酒还是可以存的。存前要三思,地窖有足够的防范、能保证不被水淹或其他灾害么。酒柜坏了怎么办,电器的本性,坏是大概率。当然可以修,以后呢。如放干燥清凉处,需平放酒瓶,且切记不宜长久。通常十年酒龄,不过,这是指适宜条件下。

什么为理想条件呢。讲究的话,葡萄酒最佳的保存温度为10℃-15℃,环境湿度应维持在60-70%。我家办不到。

在窖藏保存且未开封的情况下,红酒口感可进一步发酵,且不会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此类红酒通常保存年份越久,口感越好。时间长短是相对的。陈年美酒的孕育和产生也是有条件的。

对于常人,买上10、20瓶,喝上2、3年,时买时喝,循环往复,岂不是更好选择。

曾读到过一篇介绍英国皇家藏酒的文章。据说,皇家每年都会挑选某些品牌的一批红酒,并不贵,通常几欧元一瓶,存入酒窖。而喝着的是几十年前存下的酒,如此循环,永远低价喝好酒。

据说,女王酒窖每年都需购买近5000瓶葡萄酒,来满足英国皇室在白金汉宫和温莎堡举行的300多次活动。还有众多酒商高层作为女王的葡萄酒军师。比如,享有皇家认证的顶级酒商Berry Bros,Corney & Barrow以及Justerini & Brooks的高层。他们无疑责任重大。

成立于1698年的Berry Bros & Rudd被誉为酒类爱好者的圣地,从1924年在位的玛丽女王(Queen Mary)开始,就成为英国皇室和女王的指定酒类供应商,为皇室精选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好酒,并在白金汉宫为女王设立独立酒窖The Queen Doll House。

啊,这样的阵势,是常人能企及的么。不是天上,胜似天上。

如此,君还认定此文的题目武断么。

好酒出好诗,品酒也品诗:

李清照(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苏轼(宋)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蒋捷(宋)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雨滴心帘,借酒消愁。

酒中饮的是异乡凄冷,韶华易逝。)

范仲淹(宋)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明月团团,独自端杯。

酒中饮的是芳草无情,离愁相思。)

李白(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前月下,邀月共饮。

酒中饮的是及时行乐,快意人生。)

苏轼(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祁(宋)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杜牧(唐)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昔日扬州,诗酒风流。


作者简介:

赵柏生,1975年去江苏大丰的海丰农场务农。1978年考入华东师大外语系英译专业。1982年起就职于国家旅游局、中国国际旅行总社和港中旅国际旅行社等单位。现已赋闲,安度时日。1987年在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学习一年。2019年在美出版散文集《人跋涉 心相随》。

最近文章 

我也成了一只羊 

一个崇尚干净的国度

平遥的太阳

日航不作为

美丽的红雨伞

牛排红酒汉堡,今天昨天明天

与垃圾的战争

她是天涯一颗星

拿马城的新城和老城

其实是善意邂逅

久远年味绵延今日

生于隐与不隐之间

祝你生日快乐,愿你一生幸福

温情人生

儿子,今天你而立了

树的神奇和令人惊愕不已

梅西,美兮

红码不可生死相依

 南飞路上风雨多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成都归来是居家

 英语学习1979 - 旭日初照那些年

国庆特刊 - 四千里路空空荡荡

我的太舞小镇

 1919年的《鲁滨孙漂流记》

一次挣脱藩篱的旅行

诗意朦胧德令哈(1)

 格尔木的宝藏(2)

 青海湖的返璞归真(3)

茶卡盐湖的与天媲美(4)

戈壁沙漠上的两朵奇葩 - 水上雅丹和孤独星际(5)

麦积山的悠远石窟(6)

壶口瀑布和两岸的黄土地(7)

地灵人杰话佛山 

我看“人世间”

两年祭

”新三届“文章

儿子,今天你而立了

哥哥是荒原上长出的一朵小花

80年代 | 赵柏生:一个英国小伙的东方之恋

城记 | 赵柏生:沉醉在成都的小街小巷

校园丨赵柏生:那年秋色最醉人

背影 | 赵柏生:父亲无奈而又不甘的一生

80年代 | 赵柏生:他们无私帮助中国旅游业“走路”和腾飞

我的微信号:zhaobs007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