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塔卡马沙漠
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安第斯山脉、阿塔卡马沙漠、太平洋、巴塔哥尼亚冰原,甚至是南极洲,把各种河流、湖泊、火山、温泉、森林、湿地都圈集在这全长3400公里,最宽不过177公里的狭长土地上,如同智利这种狭长且富有地理多样性的国土是极为罕见的。如此与众不同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智利独特自然环境,也为孕育各种风格的葡萄酒提供有利条件。
智利是南美洲的第二大产酒国,仅次阿根廷,但出口量遥遥领先,目前中国已成为智利葡萄酒出口最主要的国家。
智利葡萄酒产区
智利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由于从北到南,跨度较大,从而形成了 4 个大产区,分别是:科金博(Coquimbo)、阿空加瓜(Aconcagua)、中央山谷(Central Valley)和南部产区(Southern Region)。这 4 大主产区下面又总共包括了 14 个子产区,出产的葡萄酒各有千秋。
1、科金博产区
Coquimbo Region
科金博北邻沙漠,是智利最北的葡萄酒产区,气候较为炎热,常常需要灌溉,主要酿造皮斯科酒(Pisco,一种麝香酿造的蒸馏酒)。近年来开始生产一些精致细腻的霞多丽(Chadonnay)和西拉(Syrah)葡萄酒。该产区主要包括艾尔基谷(Elqui Valley)、利马里谷(Limari Valley)和峭帕谷(Choapa Valley)三个次产区。
(1)艾尔基谷Elqui Valley
出产精致优质的西拉葡萄酒
艾尔基谷是智利最北的产区,这里气候更接近沙漠性气候,年降雨量少于 70mm,土壤主要为“棕土”,由艾尔基河的沉积物和冲积土所组成。艾尔基谷葡萄园的海拔较高,有时可达 2,000 米,但这里阳光充足,非常适合种植西拉、长相思和霞多丽等葡萄品种。
(2)利马里谷Limari Valley
出产优雅细腻的霞多丽葡萄酒
利马里谷地处阿塔卡马沙漠的边缘,年降雨量仅为 95 毫米左右,但由于这里的葡萄园离海仅有 15-25 千米,从而清晨,空气中笼罩着来自太平洋吹来的凉爽湿润的浓雾,下午浓雾逐渐散去,阳光充足。整体上,利马里谷气候较冷凉,适合种植霞多丽和长相思等葡萄品种。
知名酒庄:智利最知名的干露酒庄(Concha y Toro)于 2005 年以后开始在利马里谷大规模投资葡萄园,逐渐酿造出一些品质优异的葡萄酒。
(3)峭帕谷Limari Valley
没有酿酒厂,只有葡萄园
峭帕谷气候与利马里谷相似,白天阳光充足且干燥,夜晚凉爽,降雨量较低。目前,峭帕谷产区还没有酿酒厂,只拥有西拉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等葡萄园,是智利最值得期待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2、阿空加瓜产区
Aconcagua Region
阿空加瓜位于科金博和中央山谷之间,受东边安第斯山脉和西部太平洋这 2 种截然不同气候影响,形成了 3 个风格迥异的子产区,分别是温暖的阿空加瓜谷、寒冷的卡萨布兰卡谷(Casablanca Valley)及更寒冷潮湿的圣安东尼奥(San Antonio)。
(1)阿空加瓜谷Aconcagua Valley
智利顶级的红葡萄酒产地
阿空加瓜谷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但来自安第斯山脉吹向海边的冷空气和傍晚太平洋湿冷空气在此交汇,从而夜间气候较凉爽,非常有利于赤霞珠、西拉和佳美娜(Carmenere)等红葡萄品种的种植。
最早开辟阿空加瓜谷葡萄园是麦西米亚•伊拉苏(Don Maximiano Errazuriz),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伊拉苏酒庄庄主,从 1870 年就在阿空加瓜谷发展葡萄酒事业。如今,伊拉苏酒庄是该产区最大的酿酒商,出产了伊拉苏拉宫博西拉(Errazuriz La Cumbre Syrah)这样的顶级佳酿,并多次打败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等法国名庄。
(2)卡萨布兰卡谷Casablanca Valley
智利最好的白葡萄酒产区
卡萨布兰卡谷距离安第斯山脉较远,从而这里水源较有限,同时这里离海洋非常近,海风可以让下午的气温下降 10 多度,气候非常寒冷,因此,卡萨布兰卡谷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不适宜种植葡萄。
1982 年,干露酒庄的酿酒师莫兰德(Pablo Morande)将葡萄栽培方式从棚架式改为垂直篱笆式,大力种植长相思和霞多丽等白葡萄品种,结果酿造出的葡萄酒非常出色,拥有智利以前从未有过的细腻精致感。此后越来越多的酒庄涌现到卡萨布兰卡谷,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智利最顶级的白葡萄酒产区,其中长相思葡萄酒品质越来越出色,霞多丽葡萄酒由于市场需求大,所以产量较高,但并没有太多独特的风格。
春霜对卡萨布兰卡谷而言,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危害,而缺水使得浇水防霜害的方法变得非常昂贵,所以卡萨布兰卡谷的葡萄酒一般价格不会太便宜。
(3)圣安东尼奥Casablanca Valley
智利最好的黑皮诺葡萄酒产区
圣安东尼奥以出产智利最优质的黑皮诺葡萄酒而出名,同时长相思和霞多丽葡萄酒也出类拔萃,尤其是莱达(Leyda)子产区。黑皮诺葡萄酒果香浓郁,酸度活泼,酒体细腻优雅;长相思和霞多丽葡萄酒爽脆,清瘦,富含矿物质。
莱达酒庄(Vina Leyda)是圣安东尼奥最著名的酒庄,也是该产区最先锋的改革创新者,出产智利顶级优异的黑皮诺葡萄酒。此外,卡萨玛丽酒庄(Casa Marin)、蓝色幻想(Amayna)和玛德帝克酒庄(Matetic)等出产的葡萄酒品质也非常优异。
3、中央山谷产区
Central Valley Region
中央山谷横跨中部平原,是智利最知名最核心的葡萄酒产区,目前拥有迈坡谷(Maipo Valley)、卡恰布谷(Cachapoal Valley)、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库里科谷(Curico Valley)和莫莱谷(Maule Valley)这 5 个子产区。
(1)迈坡谷Casablanca Valley
智利的“波尔多”
迈坡谷是中央山谷最炎热的子产区,也是智利葡萄酒诞生的摇篮,很多知名的酒庄均聚集在此,如干露酒庄、桑塔丽塔(Santa Rita)和圣卡罗酒庄(San Carolina)等。
图片来源:www.winesofchile.org
迈坡谷是智利第一代酿出优质葡萄酒的产区,在 19 世纪根瘤蚜病害之前,就引进了波尔多(Bordeaux)葡萄品种(赤霞珠、梅洛等)。由于迈坡谷夏季干旱炎热,冬季短暂温和,白天炎热,夜晚寒凉,昼夜温差极大,非常适合赤霞珠、梅洛和西拉等葡萄种植。该产区也像波尔多一样,将赤霞珠、梅洛等品种进行混酿,从而也被成为智利的“波尔多”。
迈坡谷出产了很多顶级优异葡萄酒,如活灵魂(Almaviva)、金色圣殿(Aurea Domus)、真实家园(Casa Real)、种马园(Haras de Pirque)和查威克(Vinedo Chadwick)等干红。
兰佩谷面积广阔,其下又细分为两个小产区:卡恰布谷(Cachapoal Valley)和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
图片来源:www.winesofchile.org
(2)卡恰布谷Cachapoal Valley
智利最美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卡恰布谷整体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昼夜温差较大,由于产区跨度较大,不同的子产区有着不同的微气候,种植不同的葡萄品种。目前,卡恰布谷出产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都较优秀,其中赤霞珠表现尤为突出。
卡恰布谷 90% 的产业主要靠酿酒业,因此在该产区随处可见美丽的葡萄园,近些年来,所出产的葡萄酒品质越来越好,不乏安丽卡(Anakena One)和天鹰(Altair)这样顶级葡萄酒。
卡恰布谷也是智利最美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这里拥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和天然温泉,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3)空加瓜谷Colchagua Valley
最优秀的梅洛葡萄酒产区
空加瓜谷出产的葡萄酒品质优异,经常位列世界最佳葡萄酒排行榜的前列,尤其是高海拔的梅洛葡萄酒,被誉为智利最鲜美多汁最浓缩的梅洛葡萄酒。同时赤霞珠、佳美娜和西拉等红葡萄酒也非常醇厚饱满,品质一样优越。有时空加瓜谷和卡恰布谷的葡萄混酿而成的葡萄酒酒标上会标注为“Rapel Valley”。
图片来源:www.winesofchile.org
空加瓜谷是智利大牌酒庄的云集之地,曾被《葡萄酒爱好者》(Wine Enthusiast)评为“年度葡萄酒产区”(Wine Region of the Year),如著名的蒙特斯(Montes)、埃德华兹酒庄(Luis Felipe Edwards)、拉珀斯托(Lapostolle)、卡萨席尔瓦(Casa Silva)和雅特尚(Estampa)等。
(4)库里科谷Curico Valley
最大的白葡萄酒产区
库里科谷是智利第 2 大葡萄酒产区,也是智利最大的白葡萄酒产区,主要以长相思和霞多丽葡萄酒为主,但品质不如卡萨布兰卡产区,而出产的赤霞珠葡萄酒则非常优异,可完全媲美迈坡谷。
图片来源:www.winesofchile.org
库里科谷最著名的酒厂莫属于圣佩德罗(San Pedro),它是智利第三大酒厂,如今中国市场流通量较大的一些智利品牌多来自这个酒厂。
(5)莫莱谷
果香清新,酒体平衡的红葡萄酒产区
莫莱谷是是智利最古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这里气候较凉爽,曾经一度被世人所忽视,但如今越来越多的酒庄发现莫莱谷的潜力和魅力,纷纷在此建厂。
图片来源:www.winesofchile.org
莫莱谷也拥有一些知名酒庄,如弗利欧(Valle Frio)、多诺索酒庄(Casa Donoso)和卡利纳酒庄(Calina)等。
4、南部产区
Southern Region
南部产区由于海岸山脉的屏障效果较少,这里的气候寒冷潮湿,比较适合长相思(Sauvignon Blanc)、雷司令(Riesling)、霞多丽和黑皮诺(Pinot Noir)的生长。该产区拥有伊塔塔谷(Itata Valley)、比奥比奥谷(Bio Bio Valley)和马勒科谷(Malleco Valley)3 个子产区。
智利葡萄酒分级制度
智利的葡萄酒分级制度比较简单,对产区、葡萄品种、葡萄栽培方法、酿酒方法等都没有具体要求。这些标示由酒庄自行标注,因此不同酒庄间没有太多可比性。不过对于有信誉有声望的酒庄而言,标注级别越高,葡萄酒品质越好。
另外,智利法规规定:如果酒标上标注葡萄品种,那么该葡萄品种的含量至少不低于75%;
如果酒标上标注年份,那么该酒中至少要有75%的葡萄来自于该年份;
如果酒标上标注产地,那么该酒至少有75%的葡萄原料来自于该产区。
智利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18位释迦牟尼的弟子,他们永驻世间,护持正法。而在智利葡萄酒界,也有一个“十八罗汉”的说法,指的则是18款最具代表性的优质智利葡萄酒。它们和传说中的十八罗汉一样,也成为了智利高端葡萄酒优良品质的守护者。
智利葡萄酒“十八罗汉”的说法最早是由有“台湾葡萄酒教父”之称的陈新民在本世纪初提出的。他在著作《酒缘汇述》中引用了香港《酒经》月刊的出版人刘致新先生对智利名庄酒的排名,首次列出了“智利十八罗汉”榜单,让智利高端葡萄酒从此开始进入中国葡萄酒爱好者的视野。这18罗汉囊括了智利最顶级酒庄的顶尖系列。
“智利酒王”活灵魂Almaviva
1997年,智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前任庄主菲利嫔·罗斯柴尔德女男爵(Baronne Philippine de Rothschild)和智利最大的葡萄酒企业干露集团(Vina Concha y Toro SA)的主席爱德华多·吉利萨斯蒂·塔格莱(Eduardo Guilisasti Tagle)“联姻”。双方希望在智利卓越的风土上培育出一款高端酒,活灵魂(Almaviva)就此诞生。
爱德华多·吉利萨斯蒂·塔格莱与菲利嫔女男爵
法国酿酒文化与智利风土的结合
活灵魂不仅是法国和智利两种文化的巧妙结合,而且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继承者,它充分发掘了智利优秀的葡萄园风土与法国高超的酿酒技术和传统。
这种结合充分体现在了活灵魂酒标上。纯白的底色上,深红色的圆形图案是智利传统文化中举行宗教典礼时使用的一种鼓的标识。这个鼓代表了智利原住民马普彻人早期对地球与宇宙的认知:上面的十字型代表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四方的圆弧代表着风向,而四个点则代表了春夏秋冬。在活灵魂酒标上的圆形图案两旁,写着两个名字:“罗斯柴尔德男爵”和“干露酒庄”。
酒标上的字“Almaviva”则是200多年前剧作家包玛榭Beaumar Chais本人的笔迹。包玛榭是法国古典小说《费加罗的婚姻》的原创者,而木桐酒庄前任庄主菲丽嫔女爵的先生Jean-Pierre de Beaumarchais正是包玛榭家族的后裔。
智利的国宝葡萄品种
佳美娜
佳美娜葡萄最初发源于法国波尔多。由于它不稳定的收成,加上又是晚熟的葡萄品种,需要较长的日照时间,很难达到完美的成熟度,所以并不得酒农的欢心。十九世纪中期葡萄根瘤蚜虫病害肆虐整个欧洲,使得佳美娜几乎在法国绝迹。
这个葡萄品种于十九世纪被引入智利,智利气候干燥温暖,日光充足,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使其能够获得理想的成熟度。它曾在智利一度被当成是梅洛种植,直到1994年进行DNA测验才验明正身。1998年智利官方承认了这个葡萄品种。
为了庆祝佳美娜重生,11月24日被智利葡萄酒协会指定为“佳美娜日”。由于风土表现出色,佳美娜葡萄已经成为智利引以为傲的标志性葡萄品种。
大多数佳美娜葡萄酒有明显的酸樱桃、青胡椒粒和覆盆子酱的气味,另外还带有类似花岗岩的矿物质味。如果果实没有完全成熟就被采去酿酒,可能会有明显的青椒和草本风味。刚好成熟的果实酿出来的酒,红色浆果味十足,有时会有黑胡椒或番茄味。如果达到理想成熟度,还能被酿成集梅洛(Merlot)的魅力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的结构于一体的优质葡萄酒。
智利的佳美娜因其极富表现力的口感与良好的口碑而享有智利国种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