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葡萄酒的发展
美国的葡萄酒起步于 19 世纪上半叶,却在短短的 100 多年的时间,成为葡萄酒世界里举足轻重的一个葡萄酒生产国和消费国。美国葡萄酒作为新世界葡萄酒的领军者虽然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却可以用卓尔不群来形容。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随着西班牙教会在美国的传教,和淘金热吸引的大批来自欧洲的移民,逐步把葡萄酒文化与欧洲相对先进的酿酒技术带入了美国这片迅速崛起的新兴国家,并且在加州,及其他地区开始了本土化的发展。

美国在1920年-1933年的禁酒令,给葡萄酒行业造成了毁灭性的的重创。

而在禁酒令废除后紧接而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美国葡萄酒行业复苏无力。直到二战结束之后,美国葡萄酒才开始稳定,迅速发展。
巴黎审判
1976年以前,Judgement of Paris指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帕里斯的评判”。然而,当两款加利福尼亚葡萄酒在这一年一场于巴黎举办的盲品比赛中击败了波尔多和勃艮第的顶级葡萄酒后,Judgement of Paris就有了一个新的意义。

1976年5月24日,一位年轻英国葡萄酒商Steven Spurrier为了推广逐渐壮大的新世界葡萄酒,在巴黎举办了一场“美国VS法国”葡萄的酒比赛。

当时,法国屹立于葡萄酒世界金字塔的顶端,而美国只不过是金字塔底端的一部分。这场盛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葡萄酒行业的格局,被人们一语双关的称为“巴黎评判”(Judgement of Paris)。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法国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具享有盛名的葡萄酒,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来自加利福尼亚的Chateau Montelena 1973和鹿跃酒庄1973年份(Stag’s Leap Wine Cellars 1973)两款葡萄酒战胜了法国葡萄酒,分别获得了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的最高分。

美国加州酒完胜法国酒,这是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结果。法国人和美国人对此的反应当然不同,争议在所难免,在世界葡萄酒界引发巨震。那场传统与现代、旧大陆与新大陆的对撼,彻底打破了法国数千年来独领风骚的局面。

正如世界头号酒评大师罗伯特.帕克先生在2001年所说的:“巴黎盲品会摧毁了法国至高无上的神话,开创了葡萄酒世界民主化的纪元。这在葡萄酒历史上是个分水岭。”
巴黎盲品会深深影响了如今葡萄酒界的格局,在巴黎审判之前,法国出产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葡萄酒,人们也一直坚信没有任何葡萄酒能与法国葡萄酒分庭抗争,但是事实证明,以美国为首的新世界国家葡萄酒也能酿造出高品质的葡萄酒,也预示着新世界葡萄酒在世界葡萄酒叛徒中开始占据一席之地。美国的葡萄酒法规与欧盟(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的葡萄酒分级制度有很大不同,美国的葡萄酒法规只依据地理和气候来划分葡萄酒产区,不规定具体的葡萄品种、种植方法、酿酒方法等等,划分的产区叫做“美国葡萄酒原产地命名产区(The Appellation and American Viticultural Area)”,简称AVA产区。美国AVA制度在1980年6月开始执行,由美国酒类烟草贸易管理局TTB(The Alcohol and Tabacco Tax and Trade Bureau)制定和掌管执行。美国现在有200多个AVA产区,这个数据还在逐年增加。AVA产区的范围可大可小,有可能是一个州(如加州California)、也可能是一个郡(那帕郡Napa County)、也可能是一个山谷(如那帕山谷Napa Valley),也可能是一个镇(如奥克维尔Oakville),也可能是划定的某块葡萄酒区域(如中央海岸Central Coast),一个AVA产区也可能包含多个州。1. 至少95%的葡萄原料是酒标上标注年份采收的;3. 对于单品种葡萄酒,则该葡萄品种的含量至少为75%;4. 若酒标上标注“酒庄装瓶(Estate Bottling)”,则葡萄原料必须100%由该酒庄种植、采摘和酿造,葡萄酒必须由该酒庄独立装瓶。AVA产区法规的法律要求在不同的州间有所不同,比如对于单品种葡萄酒,俄勒冈州(Oregon)要求该葡萄品种的含量至少达到90%,华盛顿州(Washington)和加州(California)则要求该葡萄品种的含量至少达到85%。除此之外,有些酒商酿制的优良葡萄酒,也有自己的命名法,例如Napa Valley Cabernet、Sonoma Pinot Noir。美国是世界第四大葡萄酒生产国,仅次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全国50个州都有生产葡萄酒,其中加州是美国最大、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区,占全国总量的85%。加州产区南北纵长约1,100公里,幅员辽阔,地形多变,加上来自太平洋的凉爽海风、晨雾以及海拔等因素的组合,共同造就了当地复杂多元的风土。在加利福尼亚寒流(California Current)的影响下,临近海岸的葡萄园常有凉爽海风和晨雾眷顾,平均气温较低,生长季漫长,而靠近内陆的葡萄园由于没有直接受到海风影响,气候相对炎热。较多样的品种与风土孕育出了千姿百态的葡萄酒,从强劲浓郁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到优雅精致的黑皮诺(Pinot Noir),你都能在这里看到它们的身影。这里不仅精品酒庄云集,还有着不少千金难求的膜拜酒。啸鹰有“膜拜酒庄之王”称号。在美国十大最贵葡萄酒品牌排行榜中,啸鹰酒庄位列第一。2000年,一瓶6升的1992年份啸鹰赤霞珠曾以50万美元(320万元)的高价成交,刷新了当时世界红葡萄酒拍卖纪录。它遵循“更少就是更多”的酿酒理念,配额销售、品质卓越,短短数年时间成了美国的膜拜酒之王,是美国最贵的葡萄酒。说起美国葡萄酒,除了发烧友津津乐道的啸鹰之外,作品一号也是大家更加熟悉的美国顶级葡萄酒。作品一号的诞生,是新世界葡萄酒的一件大事。作品一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夏威夷,当时美国著名的美国葡萄酒之父罗伯特蒙大维(Robert Mondavi)和法国波尔多五大名庄之一的木桐(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的庄主菲利普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第一次相见于当地的Mauna Kea Beach酒店,共同探讨如何将旧世界与新世界葡萄酒风格融合在一起,创造独一无二的顶级葡萄酒。作品一号这个特别的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据说,菲利普罗斯柴尔德男爵与罗伯特蒙大维一致同意选用源自拉丁文的词作为该酒庄的名称,这样无论说英语还是法语的人都能看得懂。于是,菲利普选用了在音乐上表示“作曲家第一首杰作”的“Opus”作为酒庄名,两天后他又增加了一个词,将其改为现在的酒庄名“作品一号(Opus One)”。作品一号的酒标设计也很特别,简单勾勒的罗伯特与菲利普男爵的头像,加上两人的签名,显得简洁而又充满份量,代表了新旧世界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