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龙钢 摄
虹口滨江的码头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这里的宝顺码头是上海第一个轮船码头,并且很多国际“大咖”就是从虹口滨江的码头上岸看了上海“第一眼”,泰戈尔、爱因斯坦、卓别林等人都是从虹口滨江的码头上岸来华访问、讲学。上世纪,青年毛泽东也是从虹口的码头送蔡和森等人留法。记者今天(22日)从虹口区获悉,北外滩滨江区域将再添新亮点,一条以反映上海百年码头文化历史的“长廊”——码头文化露天博物馆已正式开建。
图说:码头模型 龙钢 摄
虹口区境内黄浦江沿岸曾经是上海重要的货运、客运集散地。早在1845年,英商东印度公司在徐家滩(今东大名路、高阳路)一带建造了简陋的驳船码头。1860年,英商宝顺洋行建造了宝顺码头,这是上海第一个轮船码头。1861年,美商旗昌洋行建造旗昌码头。1864年,英商蓝烟囱轮船公司重建虹口码头,由驳船码头改为轮船码头。
图说:上海码头文化露天博物馆示意图 龙钢 摄
新中国成立之前,虹口区域内黄浦江沿岸主要有:黄浦码头、杨树浦码头、汇山码头、华顺码头、公平路码头、高阳路码头、外虹桥码头、扬子江码头等8个码头。曾经居住在东大名路的居民倪立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常能看到码头上工人作业时的繁忙景象宣酒文化博物馆,船舶的鸣笛声隔了几条马路都能听到宣酒文化博物馆,那时南来北往的客货运轮船每天都会迎来送往各地旅客和装卸进出口各类货物。
此次虹口区开建的码头文化露天博物馆是个开放式的码头文化历史长廊,把上海的都市文化与码头文化、传统与现代有机地结合起来。码头文化露天博物馆以600米的玻璃墙为展陈载体,加上雕塑、勒石铭碑、史地人物标志、建筑构件小品等,利用适当的声、光、电技术手段,结合虹口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以1843年上海开埠为起点,到上海近代工业创办,再到先进的社会文明开启,以追忆上海城市发展历史为主线。码头文化露天博物馆不仅展示出上海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也是对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说:码头文化博物馆前言 龙钢 摄
根据规划,玻璃墙有三部分组成:码头衍变、西学东渐、名人踪迹。主要用历史图片及二维码,展示包括上海沿江码头的历史变迁;早期中国知识分子远涉重洋、在此踏上赴海外留学的道路,探求真理,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参与文化交流的场景,以及许多世界文化名人和科学家,如泰戈尔、爱因斯坦、卓别林等人从这里上岸来华访问讲学的情景。
码头文化露天博物馆还将设置若干个滨江景观点雕塑和模型,其中包括:老上海黄浦江分布示意图、北外滩老码头分布示意图模型,码头栓绳桩、20块码头年轮等。同时还有一组题为“相对”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景观雕塑,意为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国白酒门户网www.46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