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的一天,赤水河畔一间茅草屋里,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呱呱坠地。因为家贫,小男孩被过继给一石姓人家,并被取名——石荣霄。彼时,没人能想到,这个小男孩未来会成就一方传奇,成为一代传奇烧坊的创始人。
石荣霄原名王映奎,祖上王家世代行医,有据可查的朝廷御医就有两位。王家和酱香酒的渊源,要追溯到清道光年间,彼时,王家曾在茅台村一带开设“王氏药堂”,为应对贵州多雨潮湿的天气,更好地保存中药,养生治病,遂在药堂边自建酒窖,汲取中医药精髓,将草本精华融入曲中,制成特别的家传酒曲,以此酿造出的高粱酒口感独特,在十里八乡颇有名气。
后家道中落,到王映奎出生时,生父在茅台镇当地酒坊酿酒勉强维持家用,无奈收入微薄,难以支撑一家人生计,只好把8岁的小儿子王映奎过继给仁怀县的大地主石家,改名为石荣霄。
石荣霄生性聪明,因生父是酿酒师傅,常带幼年的他到酒坊玩耍,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他对酒有了一种天然的痴迷。
懂事的他格外珍惜在石家的日子,发奋学习,在感念养父母恩德的同时,也从未忘记自己是王家后人,一心想重振祖业,将王氏酱酒发扬光大。
一心向酒 酿造传奇
1879年时,茅台村的酿酒业,已初具规模与名气,但缺乏有品牌效应的正规烧坊。
颇有经商天分的石荣霄遂与孙全太、“天和号”老板合股,创建“荣太和烧坊”,在茅台本地的杨柳湾开办酒坊酿酒。
三人的合作实际上是一个政商结合体:石荣霄是当地的大户有钱人家,又有酿酒配方,主管技术;孙全太有军阀背景,出面当掌柜;“天和号”老板则出店面,负责内勤与杂务。
仿佛是带着使命来的,石荣霄从此便一心扑在酒坊,苦心钻研酿造技艺,在家传曲药配方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在他的带领下,荣太和烧坊的产能大大提升,酿出的酒品质上乘,客人饮后赞不绝口,有“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之说。
后因股东摩擦,其余两人相继退股,“荣太和烧坊”也因此更名,由石荣霄全权负责。
在其养父母身故后,石荣霄还宗祖姓,改姓氏为王。
1915年 ,是酱酒历史上的荣耀时刻,烧坊酿造的酱香美酒经选送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成名获得金奖,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蜚声中外。这款在幽深的赤水河谷生产的中国酱香型白酒,真正走出仁怀、走出贵州、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石荣霄是中国酿酒史上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他成就了茅台镇酱香酒的传奇,几乎将一生都奉献给了酱香酒的酿造。
在他去世后,子孙继承祖业,默默耕耘努力,1949年时,窖坑已由两个增加到六个,生产能力达12000多公斤。
( 品牌开发、招商代理、定制酒、封坛酒、年份酱香、基酒供应 )识别二维码进群免费领取品鉴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