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生诗——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许子桓 贝尔英才学院理工强化
好酒生诗——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摘要:美酒配好诗历来是文人墨客们喜爱的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尤其是唐代,酒对于唐诗的影响着实非同小可。酒可以让诗人们从生理上放松,去除防备,解放心中奔腾的创意,同时,酒又可以在心理上给人以激励与暗示,从而去抒发清醒时难以表达的情绪或志气。
关键字:酒,唐诗,影响,生理和心理作用
引言:众所周知,酒对于艺术家的作用就好比战鼓对将士的作用,犹如催化剂,可以减少思考的时间,提高创作的效率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尤其是对唐朝诗人这一群体,对他们而言,酒后作诗是一种生活风气,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诗是酒之华,酒乃诗之媒 好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且不说像王绩的《过酒家》、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醉时歌》、王维的《渭城曲》等一系列的咏酒诗,就是那些不 是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而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唐诗中有 6 0 0 0多首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 ,酒中或酒后创作的诗数量更多。
诗人离不开酒,“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酒也灌溉了诗人,“无如饮此销愁物,一饷愁消直万金。”诗人和酒就好像一对兄弟,共同存在、互相依赖。但客观来说,酒只是一样物品,本身并没有生命,不能对人产生依赖感,所以酒和诗人的羁绊说到底还是诗人需要酒的作用,酒可以对诗人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对于唐代诗人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诗人生理作用的物质层面,二是对诗人心理作用的精神层面。其 ……此处隐藏14198个字……”境界,成就了一批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大师的精典之作。酒给文人以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杜甫《饮中八仙歌》)。酒后作诗,
才思敏捷,妙笔生花,妙语连珠。张说《醉中作》:“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贺知章《春兴》:“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陆游《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书法艺术中,酒的功效更是奇异。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留下了“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此外,在中国小说戏剧创作中,酒是构思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素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的“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京剧中的《贵妃醉酒》都是家喻户晓的借酒说事的精典之作。一个“酒”字,演绎了人世间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普通百姓叱咤风云、风云际会、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故事。
参考文献
1、郭泮溪.中国饮酒习俗[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2、李争平.中国酒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7.
3、吕思勉.中国文化通史[M].海潮出版社,2008.
4、郭沫若.李白与杜甫[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国白酒门户网www.46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