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东四十条资本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味道串得越离谱,越是别有风味。
跨界卖咖啡,不卖白不卖
100多年前,咖啡树苗被外国传教士第一次带入中国大陆,种在云南宾川县。20多年前,星巴克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设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截止今年4月2日,中国市场成为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大陆拥有门店6243家。
这还不算多。截至3月31日,瑞幸在大陆的门店数量达到9351家,其中自营门店6310家,联营门店3041家。
危机感重重的星巴克也在加快开店速度,按照其去年9月发布的2025中国战略愿景,星巴克预计将以平均每9小时一家新门店的速度开店,到2025年新增门店3000家,门店总数达到9000家,覆盖中国300个城市。
竞赛式的铺店速度,日渐下沉的城市覆盖,结果就是咖啡连锁企业为中国的咖啡市场培养了相当数量的咖啡店专业运营人员,供养了更多数量的咖啡消费者,教育了市场,推动了整个咖啡产业爆发式发展。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咖啡相关企业18.3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注册企业3.2万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速23.3%,另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自1月以来,咖啡行业融资事件合计发生15起,融资金额超40亿元,特别是近期M Stand数亿元的B+融资再次引发了对咖啡市场的关注。
随着咖啡行业的快速崛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布局咖啡领域:2018年,中石油成立昆仑好客咖啡,并在旗下的昆仑好客便利店卖起了现磨咖啡;2019年,拥有近2.8万家门店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发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2021年2月14日,全国第一家中国邮政直营咖啡店Post Coffee在厦门正式营业;2022年5月,李宁申请注册“宁咖啡NING COFFEE”商标,在店内提供咖啡售卖与服务……
甚至狗不理包子也加入这波咖啡潮流,2022年成立了咖啡公司——高乐雅咖啡。狗不理做咖啡蓄谋已久,“高乐雅”是澳洲第一大咖啡连锁品牌,狗不理在2014年就斥资3000万元买到该品牌在中国的永久使用权,等到2022年才开出第一家咖啡店。只是在众多跨界卖咖啡的企业中,狗不理像混进来的差生,这几年主业做得越来越差,副业也没搞起来,包子是狗不理,咖啡是人不理,搞来搞去,大家对这一品牌还是十分陌生。
如今跨界卖咖啡的这些企业,要么是坐拥数量庞大实体门店的巨头,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邮政,要么是已经有一款明星产品的老字号品牌,例如茅台,这些企业原有的业务体系已触达天花板,瞄准风口上的咖啡,想借势创造新机会。
对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邮政来说,已经成熟的线下网点设置无疑是个天然优势。但是从这两年这些企业稳扎稳打的实际拓店速度可以看出,即便有先天的网点优势,也未必能迅速铺开。毕竟,每个网点覆盖的周边人群不同,空间也具备差异,不是每家店都适合打造咖啡消费场景,网点数量并不能和拓店数量划等号,甚至两组数据有很大落差。
中国石油好客咖啡品牌负责人杨富强曾对媒体表示,现磨咖啡作为一个慢生意,很难在现有市场下快速成功。毕竟,咖啡做的是熟客生意,依靠高频复购,而加油是随机行为,很难让消费者固定到一家店去加油(以及购买咖啡)。
直到去年10月,好客咖啡大概80%以上的顾客消费的是罐装咖啡与速溶咖啡,并非店面中的现磨咖啡。甚至,好客咖啡的现磨是亏损的,要靠罐装咖啡的利润去弥补。杨富强认为,现磨咖啡的起势一定与大家喝咖啡的习惯被逐渐培养起来有关。
所以,现在每一家咖啡品牌的努力,都是在教育市场,培养大家喝咖啡的习惯。至于这个习惯什么时候能培养到“市场成熟”,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跨界咖啡,吸引消费者顺便尝尝鲜并不难,难的是培养出高复购率的消费者。毕竟引流、制造行业爆点,是品牌跨界的先天优势,而接下来,粘性和复购才是考验“长久性”的关键。
想抓住年轻人的心,先抓住年轻人的胃
合作咨询
投中信息小助理(微信号:ChinaVentureWeixin)
扫码下载CVS投中数据
全库免费查看